这日,米冬让她爹在家里休息,她和张成一起去铺子。
“我给你们下碗面条,你们吃了再走吧!”张云妮对两人道。
米冬:“不了,娘,我想吃镇上的小笼包。”
镇上有家早点铺子,里面的小笼包皮薄肉多,咬下去满嘴流油,香得能吞掉舌头。听说是店家几辈子传下来的手艺。
米冬吃过一次就喜欢上了,隔段时间就去换换口味。
听她这么说,张云妮也就不勉强了。现在孩子能挣钱了,她爱吃什么就吃什么。
趁着太阳没出来,两人驾车出发了。
到了镇上,太阳也刚冒出个头。两人直奔早点店。
这家的生意很好,今天又是大集,这么早店铺里已经差不多坐满了。
米冬和张成找了一个角落坐了下来。
米冬点了两笼小笼包,两杯豆腐脑,两根油条。
一笼小笼包是她的,另外一笼和两根油条是张成的。
她还不确定对方能不能吃饱,问了张成,他说可以了,米冬才点单。
不一会儿,他们点的食物上桌了,店家还送了一叠咸菜一叠花生米。
米冬刚咬了一口包子,忽然看到两个眼熟的人在旁边坐下了。
只见米玉书带着他的新婚妻子郑秀芬在前面那桌坐下了。
因着他们这个桌子在角落,旁边堆放了店家的一些杂物,那两人并没有注意到他们。
但是那两人说话声他们这边用心听还是能听到的。
米冬对张成做了一个噤声的收拾,伸长耳朵听那两人说话。
只听米玉书声音带着愧疚:“秀芬,我现在还在学艺,每个月工钱也不多。我作为子孙,没能留在爹娘和奶身边孝敬,实属不孝了,我想把每月的工钱都给他们,以尽一点孝心,也略慰藉一下内心的不安。”
郑秀芬点点头:“玉书,你这样做没错,是该把工钱孝敬给家里。我爹也是,给你开这么低的工钱,回头我问问他怎么回事!”
“别,秀芬。我这才刚进铺子,是该从打杂开始。你这么一问,岳父该以为是我的意思了,会对我有意见的。”米玉书赶紧阻拦。
“玉书,你也太好了。你放心,过段时间,我一定想办法让我爹给你涨工钱。”郑秀芬保证道。
米冬在旁边啧啧称奇,这米玉书的嘴还真能说。他能把工钱交给家里?打死米冬都不信。他不让家里补贴他就不错了。
最大的可能是,这边的工钱他留下了,再跟米家那边哭穷,说工钱低镇上花销大,让家里再补贴一些给他。
米冬觉得,这才是米玉书能做的事。
她这堂嫂,跟米玉书认识这么多年了还没看清他的为人,真是只单纯的小白兔啊。
米玉书继续说道:“可是没了工钱,我就不能给你买礼物了,只能委屈你了。”
“我这么多首饰,不需要。”郑秀芬偷偷道,“其实我娘还会不时给我塞些零用钱,如果你不够,我给你。”
米玉书摇头:“我怎么能拿你的零花钱?男子汉大丈夫,要什么就靠自己挣。比如现在,我想在书店买几本教人做生意的书,就想着努力挣钱,哪怕是等上大半年,我也一定要攒够钱把那书买到。”
“你要买书?”郑秀芬急道,“那怎么能等呢?尽早买了就能赶紧学习,过了大半年,万一那书被人买走了怎么办?”
郑秀芬说着取下身上的荷包,将里面的碎银和铜板全部倒出来,数了数:“我这里只有这么多了,一共三两68文,都给你。”
“不行,我不能要。”米玉书坚决推辞。
“玉书,等你学好了,以后再挣银子给我花呀。”
“秀芬,你真好。”
米冬没看到两人的动作,但知道米玉书一定是收下了钱。
现在她知道为什么这堂嫂的爹娘非要把她放在眼皮子底下了,这么傻的闺女,嫁去哪里都不放心啊。
遇上心歹的婆家,那不得被人家剥皮吃肉啊。
如果他俩住在米家,郑秀芬肯定早就双手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嫁妆了。
也就是她这堂哥还在人家屋檐下才不敢太过分,只能偶尔骗点妻子的零花钱。
“我跟你说,盯着妻子嫁妆的男人,这辈子都不会有出息的。”米冬一本正经对张成道。
张成想了想,问她:“那如果一个男人将前妻去世留下的嫁妆全部交给后娶的妻子打理,你会怎么看?”
“那这个男人就是个不明事理的猪!”米冬痛快断言。
听到她这样的形容,张成忽然笑了下。
“你笑什么?”
“笑你可爱。”
脸色通红的米冬:……
……
米冬之前承诺了要带爹娘去看二姐,她觉得趁着秋收前赶紧去,等过段时间,村里人家都开始忙着收粮食了,他们也不好上门打扰。
将给二姐带的吃食布匹什么的都装上牛车,米大富坐上了前座,米冬和张云妮爬上了车厢。
张成还有些不放心:“真的不让我陪你们去?”
“哎呀,走个亲戚,你有啥担心的?新房子要收尾了,你在家把这个盯好了就行。”米冬朝他摆手。
二姐家住在一个叫泥巴沟的小村落,离这里有六十多公里。
一家人大早上出门,到下半晌才进了泥巴沟村口。
还好他们路上准备了吃食,倒是不必挨饿。
在村口碰到几个扛着锄头的人,米大富下去向他们问路。
米冬的二姐夫名叫朱有信,她看到那个几个人听到这名字时,表情有些奇怪。
按着他们指的方向,米大富将车驾到了朱家门前。
朱家人口比较多,二姐的公公婆婆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已经嫁人了,儿子也全都娶亲了,每个儿子下面又有几个孙子孙女。
一大家子有十几口人。
米冬他们到的时候,屋里屋外大人小孩不少人,但却并没有看到她二姐。
朱家人看到门口来人,一脸新奇地看着他们。
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走过来:“你们是?”
“哦,我们是米夏的家里人,好长时间没见她了,过来看看她。”米冬回道。
男人表情僵了下,转身朝屋里喊:“爹,娘,四弟妹的家里人来了。”
不一会,里面走出来一男一女两个六十余岁的老人。
米冬觉得,他们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勉强。
老太太:“亲家,你们过来啦!”
米大富道:“叨扰你们了,来看看孩子!”
老太太脸色为难:“你们看,这太不巧了,老四和他媳妇去我娘家那边走亲戚了,昨儿才去。我娘家住得远,得几天才回来呢。”
米大富也一脸可惜:“那我们过些天再过来看看。”
说着米大富就将牛车调转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