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夏天。
洛阳城,大司马府后宅内。
张绣立在廊下,脸色有些阴沉的抬着头,看向天空。
没有雷鸣,但是乌云盖如,且雨大如豆,飞驰落下。雨滴落在了瓦片上,就像是阎王的催命符一般,让张绣的脑袋嗡嗡嗡的作响起来。
“君侯且宽心,这雨很快就会停的。”蔡夫人移步来到了张绣对身边,用温柔的话语宽慰道。
“或许吧。”张绣淡淡一笑,然后对蔡夫人说道:“虽说人定胜天,但是有时候老天爷,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说罢了,张绣拂袖而去。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张绣的话有点惊悚了。
天是至尊。而皇帝称作“天子”。
不过蔡夫人也不是寻常的女子,她望着张绣离去的背影,不由微微叹息了一声。
这一场雨已经下了半个月了,磅礴大雨,几乎没有断绝过。这对于农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君侯正踌躇满志,等秋收粮食足了,就该西镇长安了。现在这一场大雨.....哎。”
蔡夫人叹息一声,轻轻摇头。
蔡夫人的希望没有实现,这场雨足足下了二十多天。
因为大雨磅礴也不好调查,但是在大雨停歇之后,各郡的消息,便犹如雪花一般,汇聚来了朝廷。
如今朝廷权利,集中在了尚书台。
前将军、尚书令戏志才拿着一堆材料,一脸忧虑的坐上了马车,出了尚书台之后,往大司马府而去。
在大司马府门口,他见到了陈宫的车架随从。随即他下了马车,在小吏的导从之下,来到了张绣的书房走了进去。
他抬眼望去,只有三人。张绣、陈宫、贾诩。
也就是实际上的,整个朝廷的【宰相】,最高权力者都集中在此了。
“明公,陈将军,贾长史。”
戏志才上前见礼,而后坐下。
“情况怎么样?”这场雨打乱了他的计划,张绣也有些沉不住气,张口问道。
戏志才微微一叹,说道:“黄河决堤,加上大雨磅礴。河东、河内、河南三郡都受到了很大的灾害。今年粮食,恐怕......”说到这里,戏志才摇了摇头,然后又道:“而且洪水导致很多百姓流离失所,连储粮都失去了。目前各地灾民很多。”
张绣闻言一颗心便沉落到了谷底,不过转念一想,也不全是坏消息。至少除了三郡之外,其余七郡都没有受到什么大的灾害。
不过这七郡,只有南阳郡、略阳郡、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产粮,其余弘农、安定郡都不产粮。
而且河南地处平原,本来是一个产粮大区。河东、河内也差不多。尤其是洛阳有数十万人口。
这些是真的城镇居民,很少有农民。
光这三郡受灾,便足够朝廷喝一壶的了。
张绣叹了一口气,想了一下之后,说道:“立刻命各郡、县,开仓放粮。供给灾民吃用。再命其余郡县,运送粮食过来。朝廷大政,以人为本。竭尽全力,不让一个百姓饿死。”
“另外。命各郡、县,安置灾民。不说给灾民建造好房子,至少也要让他们有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最后。命工部设立一个【治水司】,找能干有经验的官员,治理疏通各地的河道,尤其是黄河那边的缺口。今年已经没有办法了,明年不可再让黄河决堤。”
三人都是动容,贾诩本来想说话,却又没有再说了。
“诺。”
三个人齐齐应诺了一声,然后一起下去了。朝廷的中枢在他们,只有他们自上而下,政令才能运转。
戏志才回到了尚书台之后,先让下达了【救助灾民、开仓放粮】的命令,然后才传来了工部尚书王定。
房间内,王定听闻了戏志才的命令之后。忍不住说道:“大司马真仁义也。”
戏志才轻轻点头,脸上露出了赞同之色。
自从汉灵帝、汉桓帝以及董卓这段时间,朝廷的政令都是十分混乱的。天下大小灾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
以至于“易子而食”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也不时发生。所以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张角兄弟率领黄巾三十六方人马,差点就倾覆汉室。
现在张绣不仅是强军、简将,整顿吏治、振兴商业等等,而且对于救灾,也是极为上心,不仅是“雄主,”而且还是“仁义之主”。
王定几十岁的人了,从懂事之后,便没有见到过这么有效率、有决心的朝廷,这一席话完全是有感而发。
戏志才本是一个“忧心天下”的道德高尚的人,对于张绣自然是十分欣赏、肯定、敬爱的。
不仅是戏志才,张绣虽然推崇的是唯才是举。
但是任用的核心文官,大多都是有才能,且有德行的人。陈宫、田丰、沮授、石广元等人,莫不是如此。
只是贾诩、李儒很是功利且心狠手辣。
随即,整个尚书台全力的运转了起来。既是救治灾民,又是治理洪水,还有惩罚、奖赏那些在这场水灾之中,有功过的官员。
在平常的时候,大家仿佛长的一个样,难以辨别雌雄。但是在大事面前,官员没有没有能力,便是一目了然了。
这对于张绣整顿吏治,还有额外的好处。
而在尚书台的全力运转之下,整个河内郡、河南郡、河东郡的灾情,迅速的平定了下来,灾民没过上好日子,但至少有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一口米粥喝。
他们没有因为流离失所饿死、易子而食,或成为流民。
这让张绣的这个朝廷,获得了巨大的威望。
尚书台的制度,其所散发出来的威力,让朝野上下,都为之侧目。
整个十郡之地的民心,对于张绣这个朝廷进一步的肯定。
而朝中的优秀官员,当然也是更加的坚定了支持张绣的心思。
虽说灾情造成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另一边,张绣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
现在就看今年秋天,能收上来多少粮食。其中又有多少,能够作为军需物资了。
这决定了,张绣能否在秋收之后,西镇长安,准备征讨马腾、韩遂、刘焉等人。
不过在此之前,张绣也全然不是没有收获。
这一日上午。张绣让典韦引亲兵千余人,凑成了“铁骑千群”,亲自策马出了洛阳城东,来到了铜雀台外。
巍然而立的铜雀台,高大雄伟,大气磅礴。
“好啊,真是好啊。”张绣忍不住哈哈大笑了一声,翻身下马。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是他还是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
他将在铜雀台内举办婚礼,迎娶蔡琰,蔡昭姬。
随即,张绣进入了铜雀台内,进行了参观。这座铜雀台,已经完全建造完毕了,只是油漆味还很浓。
目前朝廷专门有一支一千人的军队,镇守铜雀台,还有数百人的侍女,生活在其中。
当日张绣在铜雀台内过夜,次日一早。则率领典韦等人,回到了大司马府内。
如今已经是秋天了。又过了十天之后,尚书台便接到了各地秋收粮食的情况。不由召集了戏志才、陈宫、贾诩、李儒还有军师祭酒荀攸、沮授,以及参军法正。
没有其余文官,更没有一个武将。
这伙人全是豪华谋士,都是可以坐镇一方的顶级军事人物。
张绣的用意,便不用多说了。
张绣已经先得了消息,因而脸上颇有一些笑容。他坐在主位上,观看下方的文官儿们,心中有自豪感。
想要凑足这么豪华的谋臣团,可不容易。
张绣呼出了一口气,转头看向了戏志才,说道:“志才。将目前朝廷秋收粮食的情况,告诉众人。”
“诺。”戏志才一脸严肃的应诺了一声,然后告知了众人情况。
简单的来说。除了河东、河内、河南这三个倒霉蛋之外,其余的郡都是丰收,这两两抵消的情况下,朝廷目前的粮食,还是可以用兵的,但是不能支持大规模用兵。
众人都是优秀的军事理论家,心中不由盘算了起来。
“按照现在朝廷的储粮,可以支撑三五万人作战,但也撑不了多久。现在就看,怎么样才能用这三五万人,来进行一次有效,有收获的军事行动了。”
张绣笑看着陷入了沉思的众人,有豪华谋士就是好,让他们想去吧。
虽然众人都是顶级,但是张绣也没想到,拨得头筹的人,竟然是“小鬼”法正。
这位年纪轻轻的参军,振袖问张绣道:“敢问明公。今年巴蜀、汉中的粮食,收成如何?”
在座的都是顶级人物,一听这话便明白了法正的用心。张绣眼睛一亮,不由轻轻点头。
朝廷的大政很简单,就是整顿吏治,稳定十郡之地。
而朝廷的用兵,目的也很明确。扫平马腾、韩遂、刘焉等西方诸侯,做到后顾无忧,便可以出兵东进,扫平关东诸侯。
甚至于,先对谁用兵,都是一清二楚了。
马腾!
一则进入汉中的山路不好走,那是个有利于防守的地方。如果进攻刘焉,没准马腾会出兵袭击张绣后方。
反过来说,如果进攻马腾,刘焉或许会作壁上观,就算出兵也没有多大的威胁。
汉中这个地方进去很难,出来也很难。
看诸葛丞相,北伐这么辛苦就知道了。
而法正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