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强国梦 > 卷五:纵横天第409章 包围之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卷五:纵横天第409章 包围之势

准格尔蒙古人的重甲骑兵从何而来也有了结论,它的来源是甘肃的民间贸易。

甘肃新建立的冶炼厂所出产的铁锭、钢锭是由官府管制,定量分配销售给民间的铁匠炉,贸易中钢铁原料禁止销往牧区,蒙古人不容易得到这些原料。但是,甘肃的小铁匠炉打制了很多的民间常用的工具销往了牧区,这些工具有铸铁的,也有钢制品,蒙古人是可以得到的。在准格尔蒙古人的辖区也有不少汉人,当然就有工匠,他们完全可以用这些铁制工具为原料打制盔甲,这就是蒙古人重甲骑兵的来源。

所以大明的朝廷对北方蒙古、后金的贸易有禁令,不允许铁制品的贸易,有不少奸商(例如山西乔家)投机取巧,在张家口向蒙古走私贸易铁制品。

联省做铁制工具的贸易是有心理准备的,知道蒙古人可能会用于军备,但是国防军的军力很强,不在乎他们多几只刀枪,做成盔甲也没有关系,因为在国防军的步枪、机枪面前,这些盔甲完全起不到防护作用。甘肃还是要发展贸易,活跃经济,救助灾民,限制贸易同时也会伤了自己,有一些负面的结果也不影响大局,还是救灾要紧。另外贸易也是文化的交流,让蒙古人多接受一些汉文化的影响也是好事,可以慢慢的感化这个民族。

崇祯九年四月十一日,到达兰州的第八师第三团接到命令,开赴前线,他们的任务是保护西征部队的侧后安全,跟随在第十师的后面。

独立第五骑兵团也返回了消息,他们已经奉命向乌里雅苏台以南的阿尔泰移动,预计五日内完成集结开始向南行进。

位于青海海北的第十师第三团也已经移动到就近的出发地等待命令,他们保证:接到出击命令后三天,即可越过祁连山,到达嘉峪关附近。

战场的总体安排就绪了。

四月十三日休整了三天的第十师把战俘营交给八师三团之后,开始继续西进,这一次定下的行军速度可就慢多了。每行进四十里就停下来,等待官府的官员整顿地方,建立政权,征调民夫,修路。这些事务结束之后,地方治安防务交给甘肃武警部队,然后再前进四十里。即便这个速度,用不上一个月左右也可以到达张掖。

这一段时间内小规模的战斗时有发生,国防军本着新的作战原则,击退准格尔蒙古人即可,既不会强力出击,也不会穷准猛打。只要蒙古人不进攻,国防军守住自己的阵地也不动。对于主动出击的蒙古人也是击退即可的原则。向西挺进时也是打几炮,驱逐敌人,慢慢的前进。

国防军用这种慢腾腾的进军速度,五月十五日傍晚才到达张掖,他们距离张掖城十里处扎营。这个距离是有讲究的,现在还是尽量的吸引敌军向张掖集结的时候,要保持对张掖城的压力,又不要压迫过紧。

河西走廊在这里更像一个走廊了,左右两侧都是山,中间是七八十里宽的平原。第十师形成的防御正面就有十里宽,把走廊堵个严实,敌军想偷偷的迂回也是办不到的,何况他们身后三四十里之外就是做后卫的八师三团。敌军若真的迂回到第十师的身后,那就是被包围的局面。

这里除了一个张掖城,周围还有很多的村镇,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但是这里将变成战场,村镇的农民、民众就遭殃了,战争的破坏是残酷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防军只能趁着大战尚未开始的短暂时间,尽量的扩大宣传,让民众向东转移到国防军的身后,远离战场。财产顾不上了,先保住性命要紧。这种宣传劝诫的效果是有限的,民众不是军队,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逃走避祸的,多数还是舍不得离开家,距离国防军近处的村庄可以强行驱赶,远处的就做不到了。

第十师出兵西征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准格尔蒙古人该来的也应该到达了这一地区,过两天就开始攻击张掖城,给蒙古人施加压力,让他们向张掖集结兵力,随后就是歼灭战了。只要对张掖城的攻击一开始,北面的独立第五骑兵团和南面的第三团就会出动,他们将会师于嘉峪关城下,攻克嘉峪关,关上河西走廊的大门,歼灭之战就拉开了序幕。

据侦查探报,准格尔蒙古的骑兵这一段时间不断的有新的部队到达,从张掖起直到嘉峪关都住满了军队,估计至少是二十万并且全部是骑兵,张掖周围最为密集,估计敌军有十万之众。

国防军到达的第二天,五月十六日早晨,就迎来了蒙古骑兵的第一波的冲击,第一波挑战的蒙古军有接近两万人。

这里的地势是略有起伏的平原,正是夏季,地里的庄稼也不少,这个年代,除了朱家推广的玉米还很少有高秸秆的农作物,地里的庄稼都是谷类,对于作战妨碍不大。国防军驻扎了一个晚上,并且是准备在这里决战,防御阵地定然是连夜修建,地雷阵、铁丝网、陷马坑一应俱全,防御是严密的。

今天这场战斗就是打退敌军的进攻,不求其他战果。蒙古人第一波出击的马队就有一万多人,蒙古骑兵刚一出击,他们的马匹还没有跑起来,国防军的82迫击炮就开火了。

蒙古人刚刚整理好的队形就被打乱了,出击的骑兵被迫提前加速向前冲,密集的炮火中不断的有倒下的马匹和摔下来的士兵。全速奔跑的马匹很快就进入了2000米(四里),国防军的两挺重机枪就开火了。现在也不追求什么效果,重机枪的射程只要够,就开枪打。远距离射击,子弹的冲击力不是很大,击杀人和马匹还是可以的。很快,轻机枪也开火了,两种机枪的射速极快,杀伤力就比较大了,成片的骑兵被射杀。

巨大的伤亡令蒙古军犹豫了,有的已经减慢的速度准备后撤了。这时,又有两挺重机枪加入了战团,蒙古马队的先头部队几乎损失殆尽,第一波的冲击就这样被击退了。敌军一撤兵,国防军的枪炮就停止了,现在不宜过度的打击他们。

国防军等待着,如果敌军再次进攻,就再次打退他们。

蒙古人没有再进攻,看来是试探性的,他们要回去研究对策,蒙古人撤了。

这种小规模的战斗进行了两天,到五月十八日,国防军出击了。第二团的一个营带着重炮队去佯攻张掖城,第一团出动一个营做侧翼掩护,他们前出了五里,到城墙的距离还有五里,建立炮兵阵地,然后就炮击城墙。

大炮轰鸣,打了十分钟。这种重炮射速慢,每分钟打一发,十分钟,三门炮,一共三十发炮弹,并没有集中炮击一点,而是分散炮击多处,因此对城墙破坏不大。

在炮击过程中,用掷弹筒打了两枚宣传弹。宣传弹使用的是火箭增程弹,用掷弹筒发射,射程六里。宣传单是朱万化撰写的,内容就是劝降,准格尔蒙古人只要放下武器,重新做大明的子民,将会得到很好的安置,共享大明的繁荣。负隅顽抗,对抗天兵只能是死路一条。

蒙古人的上层人物都是懂汉语的,可以看懂。这种宣传现在未必起作用,这是先礼后兵的一种手段,宣传的影响或许会延续到将来。

跟随出击的临时营则摇旗呐喊,“万胜!万胜!”喊声一片。之后收队后撤,返回了阵地。从此,只要蒙古人没有动静,炮队就拉出去打几炮。

蒙古人面对毫无办法的敌手,心中发慌了,他们开始有了撤军的迹象。

准格尔人如果退出河西走廊,在辽阔的草原、戈壁滩上回旋余地还是很大,会有很大作为的。

准格尔蒙古人现在的领袖是葛尔丹的父亲巴图尔,据探报他可能在嘉峪关,不在这里。

葛尔丹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有名,是他把准格尔蒙古发展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帝国。按历史记载葛尔丹生于崇祯十七年,现在尚未出生。

准格尔蒙古人之所以占领河西走廊就是窥视大明富庶的中原,他们是不愿意轻易的放弃。可是现在他们看到了大明的强大,劫掠中原之地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就会有撤退的念头了。

这个时机必须抓住,位于青海海北的第三团接到了出击的命令,已经到达嘉峪关以北一百多里的独立第五骑兵团也接到了出击的命令,他们同时向嘉峪关进军。

第十师也暂停炮击城墙,等待嘉峪关的战果。

......

从青海出击的第三团走的是穿过祁连山的山路,道路难行,他们只能使用驮马携带装备辎重,他们的重武器仅限于82迫击炮、轻机枪。其他的重装备就指望独立第五骑兵团了,好在骑兵团一路并没有大的障碍,他们的车辆都是大车轮的草原专用车,通过能力强,因此,重机枪、攻城的重炮都携带了。

五月二十一日,第五骑兵团团长阚文明,十师三团团长欧阳衮各带一个营如期到达嘉峪关西侧二十多里处汇合。在这个汇合地点他们还遭遇了准格尔的小股骑兵。

按照朱万化的指令,两团会师之后组成西路支队,由第五骑兵团团长阚文明担任前线指挥,统一指挥两团作战。

嘉峪关是长城的最西端,河西走廊北侧的长城和嘉峪关都是明代修的。明代的很长时间里河西走廊都在控制之中,只是到了明朝末年,大明帝国内外交困,准格尔蒙古乘虚而入,占据了河西走廊的大部分。

嘉峪关的关城是一个屯兵的城池,城中没有百姓,城不大,方形,边长不足百米,因为是重要关隘,城高濠深,城墙的高度达到了三丈。没有一定的进攻手段也是很难攻破的。

嘉峪关的东面与长城相连,这个城就孤零零的向西突出了出来,它有三个箭楼,两个城门,一个朝西,一个朝东。

西路支队休息一夜后,按照朱万化的部署,两团合兵一处向嘉峪关进发。

这两个团并不是把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在嘉峪关的西面,合兵之处只有两个团的各一个营,五团的另外两个营处于嘉峪关的北侧二三十里之外,三团的两外两个营在嘉峪关的南侧也有十几里。实际上他们已经把嘉峪关三面包围了,这也是个围三缺一,嘉峪关的东门没有国防军的队伍,显然国防军的意图是把蒙古军赶出去,让他们进入河西走廊以便聚而歼之。

嘉峪关城中的蒙古守军也知道有明军到来,因为昨天蒙古人的探马就遭遇了明军。

西路支队将如何攻取嘉峪关?且听下回分解。

---第409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