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风似剪刀。
派到南边去找王凌的王康,亦已返回洛阳。王康骑快马南下,在王凌军中没耽搁太久。与他一起回洛阳的人,还有倵卫将军王广。
洛阳发生过佂变,毋丘俭有起兵造反的可能。在这种时候,王凌没有太多犹豫,痛快地同意了让秦亮假黄钺,可以随时调集军队平叛。
但王康临行前、秦亮叮嘱的另一件事却不顺利。秦亮建议让邓艾领冀州刺史,王凌以邓艾是降将、又没立过大功而婉拒了,带的话是,可以让邓艾“行冀州刺史事”。
果然州一级封疆大吏的人事权,王凌还是不愿意轻易交出来。
这样也行,秦亮立刻遣快马去许昌送诏令,叫邓艾行冀州刺史事,接替吕昭留下的兵权、在冀州整备防务。
吕昭在去年底死在了冀州安平郡,病死的。去年吕昭就想回来养老,他的长子吕巽也想为父亲求一个三公之位,但没来得及。这可怪不得秦亮,吕昭死得太快了;而吕巽此前只是暗示而已,这么高的官位、亦非秦亮一个人说了算。
冀州牧吕昭算不上什么鞠躬尽瘁,因为之前两三年吕昭就没怎么管军务了。冀州反正不是边关、常年平静无事,但此时形势有变,需要立刻有个人去主持局面,邓艾就挺合适。邓艾原先是司马懿的人、如今道德名声挺差,他不可能与毋丘俭等人有什么勾搭。
随后秦亮得到黄钺的过程,又出了点问题。
钺就是一把似斧非斧的古代兵器,又笨又重,起初是兵器,后来就是礼器,只有象征意义。皇帝曹芳不愿意给黄钺。
秦亮遂顾不得吃相,径直与宦官张欢商议,然后请郭太后下诏。
诏省起草,中书监王明山是王家人、中书令陈安是秦亮的好友,秦亮就这么得到了假黄钺的诏令。严格地说,这样违背皇帝的意愿、属于矫诏,但至少程序是合法的。
难怪当初曹芳自愿给王凌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如萧何故事”的殊荣时,王凌连假装婉拒的过场也没有,直接笑纳。若是客气错过了机会,皇帝真的可能不想给!
接着秦亮就开始整顿中军,准备调兵出京。毋丘俭还没反,所以名义是奉诏带兵外出屯田。
同时派使者前往并州、徐州传诏,送绢布赏赐,诏书内容是称赞田豫、胡质的功劳,听说二人勤于军务、百姓称颂,以示嘉奖。暗示他们是自己人,做好出兵的准备。
就在这时,扬州王飞枭再次上奏,东吴正向东关持续增兵!
朝会廷议时,许多大臣都发言了。涉及到外敌的事,大伙说话反而不用那么谨慎。
大多人都认为,东吴要打合肥新城、甚至寿春!迹象实在是太明显,东关之役魏军已经败北撤退、不能再威胁到吴国占据的东关,吴军还继续增兵是什么意思?肯定不是为了防守。
秦亮发言的看法,也是吴国有进攻的意图,但他没有多说。
不久前从荆州中线、有消息传了回来,王凌在撤军的时候、把十几架笨重的大型投石机烧了,于是被敌人事先判断出魏军要撤兵。吴将陆抗率轻兵、伺机袭击了魏军的后军,魏军损失不大,但殿后的人马被击溃。
尚书右仆射夏侯玄因此事说道:“投石机会不会没烧尽,让吴军夺去了?”
诸官员议论纷纷,认为有这种可能。那投石机的木件都是结实的实木,一时半会确实不易烧尽。
夏侯玄又道:“若是叫吴国得到了攻城利器,重兵聚集于东线,合肥、甚至于寿春危矣!”
只见夏侯玄仪表端正,神情严肃,秦亮也看不出来、他究竟有没有幸灾乐祸……即便夏侯玄没有这个意思,朝中肯定也有人心怀叵测,就等着王、秦等家完蛋!
有时候外患也不能让内部团结、并转移矛盾。毕竟魏国不像是能被横扫吞并的样子,但执政集团倒有要玩完的气质,必定不止一两个人等着、想看洛阳再度换旗的大戏!
秦亮没有出面争执,反正在朝堂上争论也没有实际用处。何况最近中军正在准备出行、说法只是外出屯田,此时让人们先以为中军的目标是敌国、亦不是什么坏事。
郭太后似乎很上心,等朝会结束后,她就叫宦官留下了秦亮。在东堂旁边的小房间里,单独召见秦亮。
太极殿是大魏朝规格最高的正殿,在这里召见大臣,即便耳目众多、大家都知道太后召见了秦亮,但也算是正大光明。
当初扬州起兵时,郭太后本来就支持王凌。如今王凌家的重要盟友、受郭太后召见,商议军国之事,实属正常。
郭太后先入座,依旧隔着帘子,只能隐约看到她美妙的身影。秦亮脱鞋进门,小步快走,俯拜行礼,礼仪一样没落下。
郭太后的声音道:“诸卿在朝堂上说的事,合肥、寿春会不会有危险?”
秦亮想了想道:“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青徐都督胡质、及其兵马不能再轻动了,当初朝廷设置青徐都督,本是作为东线后援。”
简单的回答后,郭太后似乎仍不放心,只说道:“但愿如此。”
秦亮遂解释道:“当初臣与马钧在庐江郡制作投石机,经历过从无到有的过程,原理与主要结构很简单,但实际要投入使用,一些材料、细节上须反复调试,很费时间。并不是诸臣说的那样,忽然就能做出来。”那东西的原理本来就不复杂,只要见过、都能看懂,不过就是用重物蓄力、以杠杆把石弹抛出去而已……一旦面世了,只要有人重视,迟早能被人仿制出来。不过任何器械,都涉及到工艺细节,能实用需要时间。
秦亮又道:“诸葛恪去年底就在东关制作投石机,那时大将军在江陵还没退兵,投石机残件也不可能被俘获。今年初、陆抗才可能获得没烧尽的投石机,运到东线要花时间;而且也只能得到一些木炭残件。
所以朝廷还是应该先对付毋丘俭,免得河北糜烂,削弱国力。他若不反、便调到豫州来,要反则以武力平叛。臣已做好前期准备,殿下勿虑,只须在宫中等待即可。”
郭太后沉默了一会,开口道:“毋丘俭在洛阳时,我见过此人,身材高大、满脸胡须,十分凶悍。我还听说幽州精骑、以及乌丸骑兵骁勇善战,仲明能调动的兵力不多,定要当心阿。”
秦亮也在曹爽府上见过毋丘俭,至今还有印象,长脸,确实脸上的胡子很多。毋丘俭的胡子与关羽那种美髯不一样,而是整个侧脸都是络腮胡。
不过当时夏侯玄等名士都在毋丘俭身边,也许是毋丘俭为了合群?总之秦亮觉得好像没多少凶悍之相,只是胡子多而已。
秦亮好言道:“殿下明鉴,打仗要靠布阵用兵,不太依赖主将勇力,况且毋丘俭若要与我单打独斗,他不一定是我的对手。而乌丸人凶狠,却仍要受大魏朝廷的保护。”
郭太后好像对这样的回答、挺受用的,她的身影晃动,人在垂帘后面挪动了一下。
她的声音小声道:“记得上次见面时,我说过的话,定不会食言。愿仲明旗开得胜,化解危局。”
上次见面、在东宫的东侧一座旧院子里,秦亮自然记得。但当时郭太后说了不少话,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句?
秦亮回想了一会,寻思其中有许诺意思的话。他想起来,郭太后确实说过,大意是待事情过去了,她会找机会、好生服侍仲明。
当时秦亮没太在意。郭太后以身相许已经有过不止一次,若是有什么新奇的方式、在秦亮这里好像也不会太新奇。然而郭太后此时再度提起,秦亮倒不禁有点好奇了。
秦亮先回应了一句,便揖拜道:“臣请告退。”
郭太后发出“嗯”的一声,秦亮遂退出了房间,在门口穿上鞋子。他走到宽阔的太极殿广场,依旧走东殿门出庭院。出东殿门后,秦亮才暗自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对外战争失利,自然会招致人们的不满,但光靠人心、没法从物理上重洗权力格局。此时的毋丘俭会怎么办,可能才是那推墙的最后一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