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附近军汉的家属来定居,这个事说大也大,说简单其实也简单。
长孙无忌要安排,很快也就安排上了——
先集结,再出发,由一定量的禁军护送一下,顺便有不想接家属来的,朝廷也会安排换班弄到内陆的地方去。
除了这些,其实本来也还要运输第二批水泥、钢铁零件,毕竟李盛还要建造许多东西在这里。
海军和陆军的不同就在于此,海军肯定是要尽量上科技产品,钢多气少的地方科技含量真的很重要。
于是……
本来呢一开始,不管是动了心思一起请愿的军汉们,还是长孙无忌本人,乃至李盛和晚上返航之后得知此事的柴绍、马周,下意识的反应都是走陆路——从中左所岛,到北方的港口这距离……
硬要说的话,其实还是比较远的,甚至哪怕是从杭州到这里都算是有些远。
船队出征,走这么长的距离本来也不是小事,更何况附近始终还有高句丽的船队肆虐……
战斗的结果信报,快马加鞭早已传到了李二手中,现在李二正在遣使质问高句丽——无论他们回复态度如何,大唐目前都已经赢得了一块舆论高地。
不过既然对方的船队还在肆虐,那么走海路的确是有一定风险……
但众人找到李盛这里,打算再商量一下这次行动的方式路线问题,却得到了一波新的任务。
除了接人,还有运送他们家中的生产工具比如出头犁耙针头线脑啥的,还有一项是长安的铁器。
当然,不是寻常的铁器,而是李盛所定制的新的钢铁零件。
而且关键是,李盛明确的说了,这次需要的零件体量肯定很大。
要靠马车牛车来运输……
反正如果走水路,也需要先运输到杭州,这个难度到时候大家去了解一下便知。
李盛都这么说了,柴绍也好,长孙无忌也好,立刻也明白了……这次李盛要搞的动作肯定不小,无论这玩意具体是个啥,反正……
嗯,想想战船里的那东西……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这东西体量巨大,那么走陆路的难度就确实太高了,长途运一斤米需要消耗十斤米,而米还是容易分割,容易分散运输的东西,更不用说李盛所需要东都是大型的整体钢铁件……
……那就只能走海路了。
这么看来,事情就的确是有些麻烦……
这么长的路段,难道要一路打遭遇战……
这就很是有点累人了。
不过说累人,但也不能完全说累人。
身为战士,既然饷银粮草没有短缺,那就没有说打仗太累的道理——任何人都得凭双手端饭碗。
柴绍等人很快还是确定了路线,就走海路!
先开一艘船,人回去。而到了杭州之后……
这个时候好处来了,因为最近这段时日,杭州又有一艘大船下水,其他的正在建造。
届时算上开过去的船,那就是两条大船……
不管是运输人口还是李盛所要那一批钢铁零件,从量来看都足够了。
当然,这样的运输任务之下……两艘船的战斗力,自然也都会有一定的衰减,柴绍有点纠结,是否要额外带个一两艘船上,执行护航任务。
这个问题他找了马周商量,不过马周给了他一个令人吃惊的回复。
“嗯……想来是不用,两艘船应当足够……”
“未必吧?”柴绍不禁皱眉,“两艘船运载许多物、人,还要有控弦之士,这能够用吗?”
“呃……这样的话,那其实可以让那部分士卒上船。”
“那部分是哪一部分?”
柴绍有点懵逼,马周这孩子今天怎么满嘴谜语……
马周想了想,接着一口气说道,
“呃……其实是这样。这段时日老师闭关研究,我给老师打了几天下手,老师便告诉我了一件事,这个……”
“在杭州,眼下又有一种新兵器问世。等将军得到之后,用在船上……即便只有少量兵员,也能作战。”
柴绍一下子有点懵逼,“这是什么兵器,还能如此便利?”
“呃……不仅仅是便利,便是手雷投射距离,也能增加不少。关键是这种兵器,妇孺也能使用,届时就方便许多了。”
柴绍愣了一下,能增加手雷投掷距离……
如果是这样,那的确能减少必要的兵卒数量……军事压力也就大幅减轻了。
毕竟想想,如果手雷能投射的距离更远,那么作战的胜率和安全系数,博弈空间也会大的多。
而妇孺都能使用……
这个柴绍就持保留意见了,这不是开玩笑吗……军中一个壮年健儿,投掷手雷一次也就是三十来步,哪怕有了辅助性的兵器,但至多也就额外投掷个十来步。
至于说妇孺也能使用,这简直想想就不可能。
不过既然是李盛这么说,那柴绍也还是选择姑信之。
整军列队,准备登船。
“那鲜卑人黑齿常之怎么样了,有无异动?”
此时柴绍忽然想起了这回事,鲜卑人将领黑齿常之还在羁押状态,虽然之前说好了是要让他给大唐带船队干活的,不过目前还未落地。
一边的马周闻言便一拱手,“此人并未多强硬,被抓之后便什么都招了,只求能有条生路,最好……”
“最好?”
柴绍听的不由一愣,这败军之将是搁这……还搁这谈条件呢???
不过这人这么现实,那好像反而不错,可用的样子。
“那行,给他好点的俸禄,让他找个事做吧。”
……
随着柴绍开始筹备长线航行,
另一边,在高句丽一方……
一座无名小岛上,渊盖苏文也正阅读着一封密信。
“率军北上?运输军械……以及兵卒家眷?”
看到信的内容,渊盖苏文眉头渐渐皱起,这玩意还真算是个新闻了。
岛上派军驻守,这还带回中原接家眷的……不过这么一来,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妙啊。
现在黑齿常之被抓,渊盖苏文也是麻了,想找个人商量都没。不过好在这里还有王景,裴寂,这几个可都是唐国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