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咱们过去吧,在这儿悄悄话说多了,那些人难免会多想……”
君臣走回了众大臣大臣身边,皇帝就下令让张镇返航……
这一次船上的值啊,该达到的目的,都达到了,该开的眼界,也都开了……
大家高高兴兴的下了船……
当然有的人,是真高兴,比如皇帝和张镇……
有的人,自然就假高兴了,虽然脸上强挤着一丝丝微笑,可是真的比哭还难看,跟在后面的这群大臣,目前就是这样一副便秘式的脸。
他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签了一个联名奏章……还是人家已经准备好了的,他们连什么内容都没来得及看的……
皇帝这一手,做的绝!
就这样,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找了一群背锅的……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既然大家主动要求,那朕只好不客气了……
一行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回到了京城……
先是大庆南北双大捷,祭天祭祖,诏告天下,普天同庆。
然后,众位大臣一下子进入了地狱模式!
年前十来天,皇帝每天召集大臣,一遍又一遍地商议着如何推行新政的事……
他们必须以各种言辞,痛斥天下士绅,只要说士绅现在何等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顶之类的话,皇帝才能龙颜大悦……
然后,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限制士绅,让他们把钱掏出来,把土地吐出来…
也就是皇帝在船上抛出来,让大家签上名,然后假装是大家联名上奏的那奏章中写到的新政措施……
这都是定好了的!
这一切,包括在船上逼着大家签字这馊主意,包括这上面写的内容,核心都是张镇炮制出来的……
一切从一开始就是个阴谋……皇帝现在觉得跟着张镇耍自己的大臣……很好玩似的。
现在这样一遍一遍去痛斥士绅,然后讨论他们把钱掏出来,把土地吐出来,也是张镇的馊主意……
张镇告诉皇帝,这样做,就是为了给朝臣换一个新的脑子!
一个事儿,只要一直说,慢慢的,朝臣只能满脑子都是这个事,所作所为,只能往这事儿上靠!
因为目前做实际的事,时机远远不成熟……
皇帝远远还没有达到霸气侧漏,还没有真正在士绅面前,树立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士绅根本不怕你……
你要是真敢动士绅的地,士绅就敢造反……目前,士绅觉得就算他们造反,代价还很低……
毕竟天下百姓随着愈来愈严重的土地兼并,一天比一天水深火热……可以用来鼓动……
而且大明的各地卫所,现在已经名存实亡,其实聚拢在卫所的,也就是一群饥民而已,毫无战斗力……
这时候,要真正喂饱一批人去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譬如现在的南赣,就是个例子……
那天平圣王,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拿下了六府四十余县,而且现在形成燎原之势,向福建、浙江一带扩张,一旦拿下了富饶的鱼米之乡,他们几乎就可以鼎定天下了……
眼看着天下即将大乱,这让很多不安分的士绅大族两眼放光……他们觉得,这个时候举旗造反,或许得到的利益会更大一些……
不要看现在一群泥腿子,四处跑的正欢,打下了那么多地方……
事实上,饥民揭竿而起这种事,根本是给他人作嫁衣裳……到了后期,接手的肯定是士绅地主……
泥腿子造反成功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即便有一个两个底层出身的贫民,造了反,成功了,可是站在他身后边的,一定是这些士绅大族……
因为泥腿子,你让他去种种地,杀杀人,都可以……
单纯天真的他们,真正的一个国家交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的目光、智慧、学问各方面的短板就会暴露无遗……
譬如正式史上程胜吴广、赤眉、绿林、黄巾、瓦岗、方腊、红巾等等,要么失败了,要么胜利果实,还是被士绅地主这个阶层窃取了……
譬如本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他为什么要提出和士绅共天下?
他自己是个佃户的儿子,小时候穷到无钱葬父,没有饭吃,去做了和尚……后来慢慢的得了天下,按说他是最恨士绅地主这个阶层的,可是为什么要和他们共天下呢?
还不是因为士绅垄断了学问,掌握着控制百姓那套成熟的方法,而普通百姓,除了会种地和杀人,治理天下这种事儿他们实在做不来。
所以天下的士绅,把这事儿看得透透的……既然南赣糜烂至此,眼看就要横扫天下,现在打入这群泥腿子中间,提出个什么稳定天下的策略,得一个官儿,从此浑水摸鱼,窃取果实的时候到了,很多人正在跃跃欲试。
所以说,目前士绅的心里,已经到了这种危险的边缘,皇帝要是强硬的推行新政,触及了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就会狗急跳墙,想尽一切办法来推翻施行新政的皇帝,换个代理人,依旧做老爷……
眼前的时机不成熟,只有等到南赣这边事儿平定,而且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平定,给这些士绅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撼,让他们觉得造反这一途走不通,皇帝的手段和兵力很强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新政,别无他法,他们才能把自己的利益吐出一部分……
这样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皇帝对张镇的分析,心服口服,完全遵照……他现在就是这样一遍一遍的跟群臣议这事儿,却没有任何的实际举动……
张镇说,这么做有这么做的好处……你把一个谎言对别人重复一万遍,在别人心里,这句谎言就变成了真的……当他们满脑子,塞满了你这句谎言的时候,他们的行动就会下意识的遵从这个谎言的指令……
更何况,现在要做的,并不是个谎言,而是有利于大明的事。
一直不间断商议,就是慢慢的给这些顽固的大臣洗脑,让他们慢慢的改变思想……
毕竟现在朝堂上的诸位大佬,他们已经不完全靠着家里的那点儿土地生活了,他们有着优厚的俸禄,而且他们在京城已经置办了各种宅邸、铺子等产业……
所以,像刘健、李东阳这样的,对行政的抵触并不太严重,毕竟他们背后没有大家族,新政已经不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甚至实行了新政,对他们还有好处……而且这些人,情怀还是有的,他们也希望大明能够强盛,毕竟身居宰辅之位,千秋之名还是要的。
当然谢迁这样,背后家族很大,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也是家族一份子,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牢牢绑在一起的,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