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第232章 基层也不躺平,邓艾成神之路(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基层也不躺平,邓艾成神之路(下)

邓艾在自己的上奏之中提出来了具体的实行方案。

他提出来的这两点是有很大的实际支撑的。

首先第一点兴修水利是因为东南大片土地本身就是肥沃,但是很不幸的是那里的水利很差。

所以才导致了东南的农产量一直上不去,俗话说得好嘛,水少产量低。

为此他还直接写下来了一篇《济河论》去支撑他的观点。

然后再第二点上,他直接开始给自家的顶头上司,太尉司马懿算账了。

“太尉啊,咱们往前面捋一捋啊。

从最开始平定黄巾余孽的时候开始算吧,毕竟太早了就闲的我不要脸了。

当年太祖平定黄巾余部征战中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第一次正式屯田了,那个时候是在许昌屯田。

但是现在不同于当年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战略重心是中原。

可是现在我们北方已经大定了,战事集中在淮南和关中雍凉这一带。

其中我们对阵吴国的时候就有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了。

那就是我们要押送粮草去前线,我们只能从许昌送粮草,这里面的距离并不近啊。

单单是运送这点粮草就要占据小半的兵马,劳役是很严重的。

所以我们现在想要改变这个现象就只能换一个屯田之地了。

首先就是将许昌屯田之地变一变,变成陈县和蔡县之间,在这里屯田可以减少很大的麻烦。

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太过于麻烦改变现在的情况,不需要付出太多。

我们只需要做到几点就可以了。

第一,减少许昌的屯田数量,然后让这些人去东南一线。

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来很多的资源和物资了,包括但不限于屯田兵马,屯田百姓,还有屯田的农具和耕牛了。

第二,引水东下,让黄河之水进入颍水之中。

直接开凿水利,运送和灌溉都非常的方便。

第三,每五里设置一座军屯营,也不需要太多人,六十人足以。

这一段总共也就是四百里,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八十来座答应,不足五千人就可以做到边守护地方边屯田种植。

第四,把淮河还有百尺河都拓宽,这样就可以直接开始漕运了。

第五,把淮河流域再挖三百里的水渠,直接用于灌溉,这样最少可以多出两万顷的良田不说,还可以将淮南淮北连成一片。”

司马懿看到了邓艾的计划之后沉默了许久,恐怕他也再思索一件事情。

这么大的工程,你是怎么舔着脸说闹出来的动静儿不大的?

但是司马懿也是一个治国之人,他并不是靠着熬就能够做到那一步的。

在邓艾的计划之中,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许多事情,比如这么做的成绩会是如何。

按照邓艾的计划,淮北需要两万人,淮南也需要三万人,就算是给他们些许好处,让他们分五批依次轮休,也有差不多四万人每日负责军屯。

这可是练兵种地,且田且守,这不是吹得。

对于东南一线的压力当真是轻松了太多太多。

另外,如果邓艾的这办法当真可行的话,那么这水利可不是虚的。

西面让蜀汉那么折腾尚且还是他们的屯田重地,如果东南水利可以搞定,他们最起码能够比西边多出两三倍的收入。

毕竟西北缺水也不是缺了一天两天了。

这样一算计,虽然耗费的比较大,但是他们的收入也大啊。

一年足以有上百万还不是一百万斛的粮草就可以用作军需。

这样一来,短短六七年吧,他们就可以上千万斛的粮草,到时候他们十万大军吃两三年也是没有问题的。

到时候粮草充足,再去攻打吴国,我耗也能够耗死他。

这个利益绝对能够动人心魄。

但是邓艾要说的可不仅仅是粮草!

谁也没想到邓艾这个家伙仅仅是从依次东南屯田上愣是提出来了自己的战略。

他对司马懿继续说道。

第一,动物劳师动众,西蜀民有菜色(这就是很多人说诸葛亮死去之后,刘禅治国搞不定的一个出处。

刘禅的确是有点差劲儿,但也不至于这么差劲儿,毕竟还有蒋琬他们呢。

这是邓艾骂人用的。)

而几年之后,我们洛阳到寿春便能够处处农田,到处是军营,可谓是阡陌纵横。

在这种营屯相望的情况下,可谓是一片安宁!

这就是修德以怀远的天下大势。

第二,我们少了好几万人去押送粮草,那么后面我们征伐东吴的兵马可就多太多了。

而且这样我们也不用动不动就从西线调兵跑东边了。

说是诸葛亮不在了,但这动不动就调兵,对我们也不好。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那蜀汉和东吴的东西呼应掎角之势就彻底的被破除了。

第三,水利一旦发达之后,我们防御力也会相应提高,一旦出现问题和战争,朝廷大军完全可以顺水而下。

虽然我们水上打不过东吴,但是不代表我们有战船也搞不定运兵啊。

到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水路直接到达淮河长江流域。

第四,就是消弭东南方向越发严重的水灾。

这就是邓艾真正的目的,用简单的两条建议,直接给司马懿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大门,让司马懿知道自己捡到了一个多大的宝贝。

正史记载,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

食有储,而无水灾,艾所建也!

从这么一件事情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来。

邓艾只用了一个兴修水利以东南屯田的策略,便达到了诸多目的。

比如粮食,道路,兵力,机动速度,防御,伤害等诸多问题。

而最根源的是他解决了吴蜀两国的掎角之势,这便是彻底的毁掉了那纠缠了数十年都没有人能够破解的三国鼎立状态。

在三国鼎立之后,很多人都想要一统天下。

诸葛亮北伐想要兴复汉室,难不成曹魏他就不想了?

他当然想。

曹丕想,曹叡想,曹真想,曹爽想,司马懿也想。

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办法去解决。

因为掎角之势在某种情况下,那就是一个误解的局面。

哪怕是这种掎角之势下,曹魏不用担心他们反攻得以奏效,但是每次想要对他们动手的时候,另一边就会出来捣乱。

这就让他们次次无功而返。

进攻他们本就是有很大的地利劣势,再加上他们的掎角之势打得越来越合拍了。

曹魏试过各种办法,先打蜀汉,先打东吴,一块打,把他们引出来打,甚至曹叡直接让内奸去他们江东背后捅刀子去了都。

可是关键时刻就是抗不过去,这就是无奈。

但是这种局面,邓艾找到了解决办法。

想要破除掎角之势啊,你们就要破解掉那西线东调,或者东线西调的问题。

只有各自的兵马可以应对各自的问题,可以各自解决各自的问题,那么这就单纯的成为了一对二了而已。

或许在曹魏的那些大人物心中,他们的眼睛全部都是高高在上的,全部都是看着国策,大略,天下纷争,朝堂斗争。

他们都忘记了,原来一切的问题,我们可以走基层。

当然了,如果说三国鼎立就是邓艾一个人解决的,那真的是太过分了,他邓艾也不敢接受这一点吹嘘。

解决掉三国鼎立,首先就是曹魏的基本盘本就太大了,吴国也好,蜀汉也罢,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出现,这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一条计策同样是三国里面似乎最不起眼,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最为经典,最为精彩的一个谋划了。

同样他的威力也是最大的。

因为他把账算得太清楚了,而且他抓的非常对。

什么军事上的兵法策略在这直接拼基本盘,拼基层的计策上面都成了一个小儿科。

他从根儿上给他断了生路。

在邓艾的身上,我们真的可以看到两个最大的亮点。

第一,我们在这么一个吃尽了生活的苦,都快要混成了奴隶的家伙,竟然还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第二,在有着严重生理缺陷的基础上,宁可被人天天嘲笑也坚持看守稻田足足二十年还没有去选择躺平。

他在稻田里面泡了二三十年,他跋涉山川,淌过河流,最后成功的走进了自己的心里。

从指点山川排兵布阵被人嘲笑,到一言上书立地成神。

他在自己的心里指点江山,统帅兵马足足三十年,到了老了,他终于得以出鞘。

这一出鞘便是寒光照耀九重天。

西线锤伯约,一战灭蜀汉。

基层同样可以走出来真英雄!

三国或许最让人喜欢的一点就是在这里。

在三国的漫长时间里,不但是将星璀璨,名人辈出。

甚至从各个方面,从各个地方,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只要你真得去坚定不移的努力下去。

运气终将会出现在你们的身边。

基层能够走出来一个耕田破局拆三国的邓士载。

那么世家豪族这个在三国时期占据极大力量大势力自然也不会落于人下。

世家之中有人才,有很多的人才。

有九品中正制的陈群,有香君无双的荀彧,有刘备贴心人的法正,有暗黑凤凰庞统,有曹家八虎骑,也有太多太多的人。

那么世家之中第一人是谁?

荀彧,诸葛亮,庞统,荀攸,贾诩,亦或者是.....

算了,我认为是最不让人喜欢的一方势力,江东之人。

很少人会对江东有什么好感,毕竟在刘备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百战百败仍然不肯放弃的坚韧。

我们在曹操这里可以看到铁汉柔情,可以看到理想的破碎,可以看到英雄的诞生。

但是在江东这里,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有政治和利益。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或许我们最厌烦的就是这两样东西了。

如果说蜀汉政权的覆灭是哪里?

是诸葛亮死后三军齐悲痛,是刘禅盖印宣布投降,是姜维怒吼拉着钟会邓艾下地狱,还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还是刘备夷陵遭火烧。

如果说灭亡可能是姜维,但如果说根源,或许就是荆州和夷陵。

荆州的失去破碎了蜀汉进取的道路,夷陵的大火让蜀汉几乎彻底没有了继续的可能。

而这两件事情,有那么一个人的影子串联其中,甚至可以说居功至伟。

那就是接下来要说的,战无不胜,神机妙算,堪称完人,三国地位和待遇最高的臣子,陆逊。

他也被很多人称之为三国蜀汉掘墓人。

而且他的身份除了那三国第一危险之地,江东大都督之外,他应该是为数不多,甚至可以称得上唯一一个做到了出将入相的。

其他人无论是诸葛亮,曹孟德,亦或者是卫青霍去病,白起李牧岳鹏举,都没有真正做到出将入相这一点。

他和诸葛亮一样,都单独列传。

从顶尖儿的江东大都督到东吴丞相,他应该是唯一一个了。

他本名陆议,是孙策的女婿。

这个身份让他十分的尴尬。

因为对三国有些了解的人就应该知道,陆家和孙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孙策之间的关系,那是有多么的糟糕。

孙策在真正跟袁术以前,在舒县居住的时候曾去拜访过陆家当初的掌权人陆康。

但是很不幸,陆康看不起孙策这个江东猛虎之子,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说是陆家悲剧的开始。

也有人说是孙策嫉恨陆家的开始。

但,其实我感觉没啥必要,因为那个时代吧,这种事情挺多挺正常的。

而且陆康看不惯的并不是孙策,或者是他爹孙坚,这家伙看不惯的其实是那个狂得没边儿的袁术袁公路。

诸侯争霸时期,袁术因为军队缺粮,向陆康索要米三万斛。

就这种要求,就算是平常的时候陆康都不想搭理他,更不要说这个了,所以陆康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

还直接表示袁术是叛逆,闭门不与之来往,并且整修战备准备迎敌。

袁术被他弄丢了面子,也就不在客气,直接让刚刚投奔自己不久的孙策上场,想要看看他和他爹有多少差距。

而这也就是陆逊故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