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葛亮刚愎自用,不肯将权利下放,所以最后不但将自己活活累死,还直接导致了蜀汉的青黄不接,最后直接覆灭在了曹魏的进攻之下,成为了最先被淘汰出局的那个人。

这种言论可以说在某个时间段上来说,算得上是喧嚣至上了。

甚至一度被很多人封为真理,拿出去何人吹牛逼都不带打草稿的。

关于这种说法到底是一个什么意见呢,就一定要先说一个人了。

那就是杨顒!

托了晋书的福,一本名叫《汉晋春秋》的史书在三国这个纷乱无比的史书圈中直接脱颖耳中。

而它的作者习凿齿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一代史学大家。

但少有人知,这位习凿齿在写下汉晋春秋的同时,还将他祖籍所在的襄阳之地诸多家族典藏全部收集,写下了另外一本史书。

那就是《襄阳耆旧记》。

在这里面,他充分记载了荆州一脉的诸多豪杰,人杰。

其中襄阳杨家虽然只有三人入选,但却是直接碾压当代,成为了整个《襄阳耆旧记》之中最为出彩的那三人。

杨虑,字威方,襄阳人。少有德行,为沔南冠冕。州、郡礼重,诸公辟命,皆不能屈。年十七而夭。门徒数百人,宗其德范,号为“德行杨君”。

十七岁夭折的时候,便已经在襄阳有门徒数以百人计,被称之为君更是让不知道多少人为之叹惋。

说句不好听的,他的年纪和诸葛孔明相差也不大,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将他和诸葛孔明庞士元等人相提并论?

因为在那个圈子里,他的辈分已经超过了诸葛他们这一代人。

可以说得上是,他成为的成为了少年爽文的男主角,只不过他的局面直到十七岁而已。

杨仪,字威公。为蜀相诸葛亮长史,加绥军将军。

亮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故尝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作为能够和魏延争夺三军主帅位置的人,杨仪可不仅仅是只有满腔的傲气。

他的才能同样是得到了诸葛亮和刘备两个人的认同。

但相比较于这两个兄弟,杨顒的名声不如他们,所做的事情不如他们,但是他的目光却是非同一般的卓越。

他是在诸葛亮刚刚担任丞相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了诸葛亮做事有些刚愎,并且出言相劝将其劝住的人。

在诸葛亮接受了杨顒的建议之后,同时也看出来了自己身边都是一群什么玩意之后,他便已经开始为自己日后做筹谋了。

这个筹谋并不是他想要争权夺利,而是他需要为自己提拔出来一群可用之才出来。

这些人,也就是俗称的诸葛门徒。

其实很多人在最开始了解三国的时候,都会有这种错觉,都会觉得诸葛亮太过于事必亲躬了。

所以导致了蜀汉后期培养不足。

甚至因此他也成为了一代权相的代名词。

可其实你仔细翻看史书你就会发现,这蜀汉列传之中,有太多太多诸葛孔明的影子。

而且蜀汉和曹魏之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之前专门用大篇幅的赘述去讲解一个问题,那就是汉末三国的管制制度还有蜀汉朝堂上面的各个派系。

这既是一种铺垫。

只有先知道这些情况之后,才能够名表蜀汉的先天不足在哪里?

如果说江东的世家是根深蒂固,其爪牙遍布江东各个角落,无论是谁当这个江东之主都要面对那无所不在的世家力量头痛不已。

曹魏的问题是世家豪族太多太多,而且互相之间纠缠到了一起,最终被司马家借助世家豪族的力量直接反扑成功。

那么蜀汉就是世家豪族太少!

很多人都说,一个国家对于人才的看重,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人才,或者说如何培养有用的人才,这更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我们是已经近乎于全范围的普及了基础教育,然后通过各种办法去达到更高一等的学府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

最终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才。

那么古代呢?

尤其是汉末三国这种知识并没有被广泛传播,甚至被固话的时代,我们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靠家族传扬!

比如当年的诸子百家先贤们拼命获得了知识,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然后传给了自己的弟子和子嗣。

这些人再在这个基础之上添加了自己的见解,然后传给了下面的那一代。

以此类推。

所以真正的知识和传承并不仅仅是那么简单的典籍,更多的是注释,是先辈们将这东西正式应用到了现实和官场之中,然后记录的注释和注意。

这些东西,是那个时代独有的传承,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诸子之争的时候,如家明明算不上什么显学之说。

可是在后面却是异军突起,孔子最后也被称之为文圣。

就是因为在孔夫子提出来有教无类之后,孔家同样也做出来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孔仲尼的十世孙孔安国在自家发生突发情况的时候,主动将《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及《孝经》全部翻译出来。

然后广布天下!

这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将自己的家学给送了出去,送给了天下。

这是让天下真正意义的贫寒没有根基之人,有可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这才是儒家和孔家能够崛起的那个可能。

当然了,这到了汉末三国之后,仍然开始出现问题了。

毕竟在学问之上,还有一个词语叫做私心。

大家得到了学识,或许也有那种将自己的学问广传天下的存在。

比如汉末时期的陈家陈太丘,当年就是陈太丘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走遍了颍川大大小小所有的家族,说通了那些人。

将自己的家学拿了出来,不管是多少,不管教什么,将这些东西,教导出去,告诉天下人,不能在故步自封下去了。

这种人的存在,造就了颍川那近乎于bUG一般的存在,同样也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让这太下不断的传承了下去。

只可惜,这种人他毕竟是少数的存在。

知识虽然没有被固话,但却是被慢慢的压制住,限制在了一个个家族之中,外面虽然流传着些许学识典籍,可是这种情况却也是无法和家族之中的家学相比了。

所以曹魏的人才济济是因为他们之中的太多朝臣都是家学渊源,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培养人才的办法。

但是蜀汉不行啊。

众所周知,蜀汉仅仅剩下了一个益州之地,但是吧....就益州之地的世家这些德行,那当真是很尴尬了。

所以益州世家在后面的虽然也开始陆续被重用了起来,但是在蜀汉中后期,也就是诸葛亮执政的那个阶段。

蜀汉的官员体系,需要太多太多的诸葛手段。

而想要将诸葛门徒,就一定要讲诸葛亮的用人做铺垫。

毕竟这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势力的创业比蜀汉的创业还要跌宕起伏,也没有谁能够被一次次打击之后一次次崛起。

诸葛亮治国也算得上是一首慷慨悲歌!

抓经济,立法典,治军戎,国政外交,打造辎重,着书创阵,调和内部,悍然北伐。

这些道路就没有一条路不让他呕心沥血的。

而在人力资源方面他更加是用心良苦了。

首先他用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规矩的。

首先就是大胆启用,古代版的KpI考核直接将资历扔到了一边,这一点可以说得上是和江东新一代军神陆逊有了无比明显的区别。

陆逊作为江东世家的代表,他自然有着自己的规矩和规则,那就是我要往上走的话,那必须要资历老的人先升上去。

而且我要升上去的时候,还要提拔一下比我资历浅一些的人。

这种办法几乎贯穿了半个江东政权,虽然江东立国最晚,但是这家伙孙家占据的时间长。

但是蜀汉不同,在诸葛亮执政时期,他可是出了名的,时间短,人才少,地方小,危机大。

所以诸葛亮用人十分的大胆。

当年李严担任犍为太守的时候,和门下的小官杨洪干了起来,诸葛亮从这里面看出来了杨洪的能力和本事。

直接将他变成了执掌官吏蜀中核心之地的蜀郡太守兼任治中从事,直接超过了刚刚那个和他干起来的上司李严。

并且通过杨洪发现了他门下的小吏何只的才华不俗,性格豁达,为人放纵机敏过人,甚至是过目不忘。

所以诸葛亮发现之后丝毫不顾忌他的出身如何,也不顾及他是不是益州出身,直接给了他足够的机会,让他日后能够扶摇直上。

并且直接给了他成都和郫县两个蜀中大县的县令,给了他足够的机会。

在这期间他靠着自己那神奇的心算还有十分厉害的断案之能成功的升到了汶山新郡太守,并且进行平叛。

最后在平叛的道路上他再次立功从而成为了广汉郡太守,那是一个重郡了已经。

这一刻,他和自家曾经的老大杨洪平级了。

和他一样的还有另外的一个叫做王离之人,同样也一路升到了太守的位置,而王离的老上司则是杨洪的下属,何只!

这就是标准的只看能力不看资历,毕竟上级是太守,下属一连串的跳跃成了太守,然后下属的下属也跳到了太守的位置。

就这升迁速度,不得不说算是十分破例了,毕竟这几个人妥妥的益州派系,如果按照刘备的想法说什么也得压一压他们。

第二,还有唯才是举,那就是不顾出身,不顾自己的问题。

在诸葛亮的心中,不管是什么司徒的后人还是司空的后人,亦或者是家里已经穷的快要揭不开锅了,都没有关系。

只要你有他所需要的才华,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肯定和认可。

无论是出身大族的邓芝,来敏,张翼,亦或者是那出身寒门寄人篱下的马忠,还是那穷地都要病死了的张嶷,甚至是从出生就没有什么选择,大字不识一个的王平。

只要你有足够的才华,那就一定能够得到重用。

而关于他们身上的缺点,小问题就当做看不见,大问题也不会放过你。

邓芝有诸葛亮都为之赞叹的智谋,但是这性格上,那几乎就是完美的复制了关云长。

那傲气的啊,魏延见了他都得说自己其实挺谦虚的。

张翼法度森严,但是在得罪人上面,下到南中百姓蛮夷,上到姜维伯约,这家伙是一丁点回旋都不会有,一板一眼毫不在意。

马忠魅力斐然,在南中恩威并重,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南中彻底的陷了进去。

除此之外,吕凯和王伉忠诚无比,但是却止步于边角之地。

王平则是这些人里面最靠谱的,忠,智,勇,堪称能扛能打的典范,但是运气就是格局比较小。

加上性格上面有不小的问题。

张嶷和王平很是类似天赋同样过人,但是却久病缠身,也是没有办法。

这些人无论是有点还是毛病都落入了诸葛亮的眼中,对于诸葛亮来说,你们的优点就是我所需要的,但是你们的确定,我不能当做看不到。

但能帮则帮,若是真的帮不上,也没有关系,我仍然会提拔你,也会照顾你。

诸葛亮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追求一个极致和十全十美。

或许在诸葛亮的心中,对于这些人的要求就只有一个。

“你们有问题咱们不怕,你就别学马老幺一样,关键时刻啪啪抽我脸!”

这些人都是诸葛亮找到的大才,找到的未来蜀汉重臣,并且给了他们成为蜀汉重臣的机会。

但是这些人仍然不能够让他满意。

诸葛亮很早很早就刘知道了,或许仅凭自己的这一生,他一辈子都无法做到自己心中的那个宏愿平定天下。

所以他需要给自己找真正的继承之人,需要找到偶自己的门徒。

等到自己死去的时候,他们能够成功的继承自己的愿望,完成自己的想法。

但是很不幸的是,这种人他找不到完美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多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