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诩能来投奔,王言是有几分意外的。

其出身虽然不是太豪,但武威贾氏在当地也是实实在在的大族。

他是贾谊的后裔,贾谊便不用多说,两千年后的课文《过秦论》就是出自贾谊,人称贾长沙。司马迁为其与屈原合传,后世称‘屈贾’。学通儒法道,正经的一代大家。

而贾诩的曾祖父是武威太守,祖父是兖州刺史,父亲是轻骑将军,虽不比中原豪族显贵,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大族之家。

贾诩自己也不弱,做到了光禄大夫,正经的两千石大员。不过现在的汉室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毕竟李傕更牛逼,人家是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官能做多大,就看皇帝在谁手里,想当什么官都行,没有的可以自己造一个出来。

就好像王言的‘天武大将军’,那是他自己起的。可不是什么汉室承不承认的。尽管后来他因脏假位,天武大将军得到了汉室的承认,成了一个杂号,但显然,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认为这是个杂号。

贾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计策毒辣,被称为毒士,不过‘毒士’之名似乎并不是中国人给的,而是从小日本的游戏那里传过来的,后来广为流传,为人所知,也就这么安到了贾诩的头上。另一个就是保命,老小子十分惜身。

但真的说起来,贾诩其实并没有献多少的计策,不过他献的策都很成功。

李傕、郭汜收拢残军,反攻长安,打跑了吕布,弄死了王允等一票大臣,一大堆的百姓遭灾,但是他自己保住了命。

因为老曹睡寡妇,张绣要弄死老曹雪耻,是贾诩献的计策。最终弄死了典韦,又弄死了老曹的儿子,还有侄子,死了一大堆的军士。后来官渡之时,贾诩又献策,让张绣再回去投奔老曹。张绣保了命,他也保了命。

后来为曹操重用,官渡之后老曹伐马超、韩遂,贾诩来了个离间计。使得马超、韩遂反目内乱,老曹成功拿下凉州。

再就是押宝曹丕,而后谨守本分,不结党,不揽权,成功活到了七十七。

虽然造成的后果,确实有些大,但没道理把这种缘起归结到贾诩的身上。毕竟真的说起来,王言创业十一年,因他而死的人可太多了,乌桓人、鲜卑人、匈奴人、扶余人、高句丽人、豪族、富户、地主、贫民,死的人不计其数。

尤其刚刚结束伐袁大战,若是他不打袁绍,那么冀州百姓就不会被袁绍强行征粮,不会强行征兵,不会破坏开春的耕种,不会因为死了那么多的人从而爆发疫病,不会有溃兵流窜,不会有贼人作乱,那么冀州百姓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他比贾诩毒太多了,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而他王大将军治下什么政策,全天下都是清楚的。现在贾诩主动来投,那便是有自信不会被弄死。

当然更重要的是,现在他拿下了黄河以北的地盘,天下已占其半,兵精将勇,目前看来是最有可能打下天下的。贾诩现在脱离了李傕等人,想要找到下一个安全的地方,那自然是要全面考虑,最终选择最稳妥的新东家,除了王言这里,贾诩又能去哪里。

剩下的那些诸侯,不管投靠谁,最后都干不过王言。被迫投降的,反倒不如现在这时候主动投靠的。这点儿道理,贾诩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王言见到贾诩,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贾诩绕了路,从并州过居庸关,经蓟县,最后才到真定。一路上拖家带口走走停停,算是细致的看了一下王大将军治下的状况。最后到了真定,等了几天的时间,这才得到了王大将军的召见。

“贾诩拜见大将军。”

说着话,贾诩直接就跪下磕头,大礼参拜,很有主动投靠的觉悟。

他是一个身材高大,富态的微胖,唇上留的八字胡,下巴则是山羊胡,两鬓垂着长髯,皮肤松弛,很有几分慈眉善目的样子。他最开始是武官,没有好身体当然做不了,老曹都是相当有战斗力的,早年间那也是骑马讨伐黄巾的选手,贾诩高大些自然很正常。

他今年四十八岁,上了年纪人就发胖,多生皱纹,自然也是正常的。总的来说,贾诩并没有天生异象,不过是吃用的好,比起同年岁的百姓来说,更年轻二十岁罢了。

打量了一下贾诩的样子,王言摆了摆手:“免礼,坐下说话。”

“谢大将军。”

贾诩起身又是深深作揖,这才板板正正的坐到了书桌对面,并小心的接过了亲卫端上来的茶水。

王言喝了一口茶水,笑呵呵的问道:“文和何来投我?”

“盖因诩遍观群雄,天下必为将军所得,故而来投,以为将军助力。昔王允计杀董卓之后,诩便有投将军之意,无奈彼时无能逃亡,只得与李傕、郭汜等收拢溃兵,反攻长安。后李、郭内乱,诩转圜其中,多有护佑汉帝之举,今李、郭反目,司隶乱战,诩终于寻机脱身,终幸得见大将军。

诩明知大将军规矩,欲杀不义豪族。诩虽出身大户,然凉州地贫民少,虽有家奴,未曾加害,决然未有以害民取乐之事。况吾家规严厉,纵有歹徒,不过少数,他日将军若取凉州,该杀便杀。”

不用王言多问,贾诩自己就先说了出来,突出的就是坦诚,实在,直接,简单。

王言含笑点头,转而说道:“吾治下还有规矩,便是外来相投之人,不论以前有何高位,亦要由最基层做起,以此熟悉吾之法度。文和定知吕布,败逃长安后,其领残部来投,便在军中为一小卒,前翻伐袁之战,方才功升校尉。文和来投,当先做一亭长,半年后来将军府为吾从事,汝可愿?”

这个规矩就要定好,别管多大的能耐,别管以前多么辉煌,过来都得去最基层呆着。一来,就是像他说的,要熟悉基层,通过基层去了解法规、制度。二来,也是要打掉那种高人一等的傲慢。

贾诩说他不害民,那不是源自于他的良善,而是源于高阶级的傲慢。而且他只是没有直接的去欺害百姓,但是间接的欺害其实是不少的。若非如此,老小子凭什么五十岁的人,比三十岁的黔首看着都不差。

跟资本家是一样的道理,人家没有直接出手去欺负谁,甚至提供了工作岗位,发了工资。但是他们仍旧压榨了工人的价值,他们仍旧通过金融手段,去收割财富。即便勤劳的工作,努力的攒钱,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多余的花费,仍旧被剥削,成了他人的财富。

实事求是的说,王言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第二点,必须把这些人的傲慢打下去,让他们捏着鼻子为民服务。不能服从他王大将军的意志,就是有天大的能耐,又能如何?

至今为止,对于他的安排提出异议的,只有一个吕布,然后被揍了一顿狠的,打的卑服。当然这也就是吕布,王言有心思招募,才跟吕布比划了一下。若非如此,在吕布提出异议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既然来了,那就不是那么容易走的。想要不服从管理,躬耕过活,那也是不可能的。他的话说出来,就不是问别人意见的,就好像两千年后的政府领导一样,只不过在他们那里影响的是印象,影响的是可能的仕途,在王大将军这里,那影响的可就是命了。

显然,贾诩有着清楚的认识,他连连摇头:“但凭大将军安排,诩必定尽心尽力。”

他没说废话,在来之前,这些事他都已经知道了。毕竟这种事儿也很难成为秘密,在外面都是有身居高位的人,本地的官吏难免的会讨论,这边又有不少的商人往来,还是能传出去的。更何况,就在不久之前,吕布阵斩颜良,彪悍的履历上又添了一笔,人们更传的厉害。

他自认为,他是有能耐的,只要王言不让他这个四十八岁的老人家,跑到前线当小兵去抡刀子,不让他展示闪电五连鞭,他都没所谓。而且他已经打听清楚了,王言是相当有格局的,或者不用打听也能知道,没格局敢用吕布?敢给吕布兵权?

所以他并不担心,以后肯定是能升到高位的,毕竟从最底层,之后又到中枢,这可不就是要提拔他么。据他所知,并州的郭嘉就是这么起来的,还有管宁等人,现在都是位高权重。

王言满意的点头:“这几天好生修养,待安置妥当,便与汝安排差遣,去罢。”

贾诩起身,深深作揖,转身离开了书房,随着亲卫出了稍显破落的将军府。

这一次同王大反贼的见面,很出乎他的预料,因为见面的时间很短,王言没有丝毫的贤君风范,一点儿不合古君问贤的样子。甚至都不问问他,有关于的以后的发展建议,也没有多重视他,反而是直接给他送下去当亭长。

不过他反过来一想又释然了,王言发展至今都是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怎么发展,王言是有数的,根本不需要别人多说。至于考察他的水平,有没有能耐自然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显露出来。空口白牙,现在他纵然说的再是天花乱坠,没有真才实学也是白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王大反贼是黔首出身,造反起家,不尊礼法,怎么可能会跟他扯那么多没有用的,能不能行,就看他工作能不能干好。

离开了将军府,他跟着办事人员去分房子,又把馆驿的一大家子人带过去,开始忙活着收拾东西,清扫屋子,正式的在真定安家落户,开始了在王大将军治下安稳的新生活。

他还有两个儿子,以及孙子,不过那些都不重要。他是什么情况,王言必然清楚,再说他儿子都有习文练武,总有去处……

王言确实不耐跟贾诩说太多,哪怕那是贾诩,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他都到这个份上了,哪里用假惺惺的礼贤下士。实际上他从创业开始,也没有来这一套,不是强迫的,就是半强迫的,只有少部分是自愿的。到了现在,他们都成了自愿的。

他的治下文风鼎盛。还有政策支持,可以让他们在喜欢的道路上,继续的深化下去。何况现在他大势已成,他的治下最安全,繁荣,稳定。让他们走,他们都不会走。

没有再理会贾诩的事,王言继续做着他的工作。

又是一年的秋收,冀州虽然补种了粮食,但还是不够支应冀州人口的消耗,此外还有过冬的事,冀州虽然不比东北寒冷,但到了冬日仍旧能冻死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已经大范围进行了烧砖、烧玻璃、盖房子等等工作,现在又要开始大批量的运送煤炭,收秋粮调物资还是要协调的。

再有就是冀州民兵要召集起来,开始大练兵,这个事儿也要统筹。

最重要的,土地的扩张,这件事同样要进行,并州那边还有大片的土地要拿下,再远还有王言心心念念的种棉花的凉州呢。

现在马腾跟韩遂已经内乱了,才结拜了兄弟便又反目,互相攻伐。不过这两年王言没有动兵的条件,还是只能跟韩遂贸易一部分棉花,虽然远远不够,但好过没有。

事实上就算他有发兵的条件,一旦他的大军过去,那场面想都不用想,哪怕韩遂、马腾、李傕、郭汜等人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知道他发兵攻打,转眼就是合兵一处,同心协力,一起干他,没可能坐收渔利。反而是现在马腾、韩遂互相攻伐,互相消耗,比较符合他的利益。

河南地区也是一样,自从袁绍跑路占据洛阳之后,就开始跟曹操打仗。到现在已经打半年了,仍旧没有休战,反而是因为秋收又得了粮食,打的更狠了。总体来讲,现在的局面是曹操占上风。

老曹强过袁绍,那是毋庸置疑的,毕竟老曹本身就是军事家,相当有谋略,他自己没事儿就来一计,效果相当好。另一方面还有荀彧、荀攸等一票文臣,还有许褚、曹仁、夏侯惇等武将,这都是能人,少一个郭嘉并不打紧。

袁绍新败,又没了好几个战将,自然不敌。只不过就是因为目前生死存亡之时,他手下空前的团结,那帮人加一起也相当够用,难得的屡屡形成统一的意见,袁绍自然就有断,所以跟曹操打的有来有回。

江南那边,今非昔比的刘备,带着两个好兄弟,那是真的爆发了潜力。不过很可惜,硬实力的差距没有办法弥补。袁术又不是真的废物,人家手下能人也不少。

而且袁术的兵力更多,何况人家还有丹阳兵,这是出了名的强军。虽然刘备手下也有陶谦遗产的丹阳兵,但是他的兵力终究不足。而且只有关羽、张飞两个能打战将,麋竺、孙乾等有数的几个谋士。

袁术手下确实没有能干的过关羽、张飞的战将,但是人家能够独当一面的战将多,谋士更不少,刘备打的很艰难,他还不得不打,局面一度不是太好……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