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北代,诸葛亮准备充分,与孙权约定同时举兵伐魏。
司马懿也率军渡过渭河,背水立营,诸葛亮驻军五丈原。
本来司马懿觉得还需要一两年的防守才能取得此次交手的胜利。
可是看完视频之后,司马懿惊觉恐怕没有几个月了,此时司马懿的心里是既开心又遗憾。
开心的是诸葛亮若是去世,那蜀军必退,他对曹叡也有个交代,也算立下大功。
遗憾的是自己从来没有在与诸葛亮的正面交手中击败他,反而自己是屡战屡败。
一时之间,司马懿也很难形容自己的感觉。
诸葛亮与司马懿犹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第四名的盘点已经开始了。
神秘悠远、布局合理、建筑精巧的城池首先出现在画面之中。
画面从城池上空掠过,展示着城池的俯视景象。
城池越来越近,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展示的清楚无比。
很快画面就从上方来到了城门这一面,城门头上大大的咸阳二字出现在众人眼前。
悠扬而又古老的音乐响起,就像身处于时间的最深处之中!
伴随着这首背景音乐的播放,视频中并没有开始,而是直接出现了一首诗。
高秋咸镐起霜风,秦汉荒陵树叶红。
七国斗鸡方贾勇,中原逐鹿更争雄。
南山漠漠云常在,渭水悠悠事旋空。
立马举鞭遥望处,阿房遗址夕阳东。
这首出现的诗配合着咸阳这座城池,表现出一种怀古的情绪。
画面忽然转变,仍是熟悉的城墙,仍是熟悉的咸阳二字。
可城内景象早已变得陌生,残砖碎瓦,鲜血与火焰交织,整个城池满目疮痍,亭台楼阁付之一炬。
这种破败景象,让众人不忍直视。
画面一转,还是熟悉的咸阳。
此时的城内却是已经大变样,火被扑灭,鲜血被清洗,简陋的建筑拔地而起。
街道之上已有行人,三三两两的商贩也出现在城池之中,四处贩卖着自己的商品。
而在城墙之上,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巡视。
稳重的面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坚毅的神色,一双修长洁净的双手不时遮挡着阳光。
士兵在他的身旁守护,身后便是偌大的咸阳。
他眯着眼睛,站在城池的高处眺望着远方。
眼神之中映出夕阳的景象,仿佛是血与火在他的眼中互相融合,显露出神秘的光芒。
他的脸上透露出的担忧和整个人展现出的坚定让人看不清楚他在想什么。
“相国人夸佐沛公,收图运饷守关中。”
“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十大名相第四名!”
“功冠群臣,声施后世。”
“萧何!”
随着声音的出现,画面也缓缓变化。
画面之中的人还是那个人,只是气质与样貌都随着时间而不停改变。
从最开始的县内小官,到起义时的辅佐之臣。
从攻入关中的留守大臣,到统一天下后的百官之首。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天下大乱,萧何乃一刀笔小吏,也能乘势而起。”
“他拥立沛公,反了沛县,辅佐刘邦起义。”
“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起义旗。不久,与刘邦所部会于薛城。”
“众将约定,谁先入秦都咸阳,谁当关中王。”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抵关中。”
“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
“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首先前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
“他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国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
“凭借这些图书他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
“项羽称王后,萧何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劝说刘邦接受分封,屈尊汉中王,立稳脚跟。”
“他认为刘邦可以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
“由此深受刘邦信任,被任命成为丞相。”
“他慧眼独具,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韩信逃跑,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并使韩信登台拜将,成为大将军。”
“楚汉相争之时,萧何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
“使得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可靠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被定为此战首功。”
“萧何治国安邦,颁法立规,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
“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九章律》。”
“《九章律》是汉代制定律法的开端。”
“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
“后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用自毁其名的方法,逃避了被杀的危机。”
“在病危之时,他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看似平淡的描述,就是萧何的一生!”
“一个政权,从零开始,然后成长为一个地方性政权,然后再成长为一个包揽九州的大一统政权,并最终让这个政权稳定的存在较长时间。”
“这注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人低估了其中的难度。”
“华夏历朝历代,唯有汉、明两朝,是真正意义上从头开始的。”
“明朝自不必说,明政权从头开始,到发展为大一统帝国,皇帝是最主要的缔造者和经历者。”
“而汉代则不同,虽然刘邦是皇帝,但事实上汉政权的缔造其实是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萧何。”
“高祖刘邦一句,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便将汉政权建立之初的一应事项全部推给了萧何。”
“之后刘邦虽然成为皇帝了,但刘邦还是以战事为主,汉政权的一应治理则依然是以萧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