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山上田狗儿与韩世忠已经约定好了,宋军不可祸害百姓,否则就是翻脸的局面。而且有田十一威名赫赫的“三杀令”在,每一个宋军士卒也都在心里警告着自己,想活命就别乱来。
金军和百姓裹挟在一起从北门而逃,踩死踩伤者不计其数。
围三阙一这是从远古的时代传下来的法子,放开的一面自然是有埋伏的。
百姓和金军混杂在一起这事很难办,但受命埋伏金军溃军的吴玠和吴璘两兄弟,却同样接受了另一个军令,但凡敢反抗的百姓一律格杀。
因为女真人和金人同样有很多百姓,敢于反抗的,大多是那些人。
大同府九成的军民都没有逃脱,被驱赶着回到了大同府。大家各回各家,等着宋军的安民告示,或者是钢刀临头。
天赐军没有进城,大军直接拔营去了奉义,那里还在金军的手中。
携着攻破大同府的威名,天赐军一日破奉义,第三日破长青。第七天的时间,便已经来到了天成府城下。
田狗儿要带着天赐军一路打过去,一直打到大定府。虽然路途遥远,但每一名天赐军战士都有着昂扬的斗志,还有着刻骨的仇恨。
女真人太残忍,死在他们手里的宋奴好可怜。十一哥说过,咱们天赐军,应该为那些枉死之人讨个说法。
大军攻破天成府后,韩世忠的书信送了过来。宋军在大同府共诛杀女真人和金国贵族七万六千余,不论男女老幼。
这样做确实很残忍,但这世上的事情都逃不过一个因果。这已经不是个人的恩怨,而是族群之间的。那些被残忍折磨而死的宋奴,需要一个说法。
韩世忠在信中说,大宋的公文已经送达大同府,大宋朝已然向金国增兵,十万大军此时已经出了汴梁城。领军者,宗泽。
看来韩世忠等人带兵走了以后,宗老头还是坐不住了。能逼着大宋朝的皇帝和文武百官同意增兵十万,宗泽一定没少用手段。但这回好了,攻克大同府的消息只要传回到东京汴梁,大宋朝一定会立即增兵,至少又是十万。
因为大宋朝尝到了甜头,因为大宋朝从不缺兵,缺的只是敢战之兵。
小狗子看完信,便下达了继续向东的军令。
据说此时的牛皋和吴春夏还没能打到大兴府的城下,而他这一路天赐军路途如此遥远,却已经打下了大同府,而且还踏上了兵发大定府的征途。
小狗子想到这里不禁也有几分得意。若是能抢在老牛头的前面打到大定府去,牛皋的脸色一定很好玩。哈哈……
其实根本就不用等到小狗子打回来,此时牛皋的脸色就已经很好玩了。
在完颜兀术的严苛军令下,各路金军和部族兵疯了一样阻击着牛皋与吴春夏这一路天赐军。只是打到玉田,天赐军就已经歼灭了七八万的敌军,而且补充了三次武器弹药。
杀的敌人多,需要补充的武器弹药自然就多。只不过此时负责锦州兵工厂的刘一手已经托人捎信过来了,说是牛皋照这种强度打下去,锦州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到三九天的时候,就会跟不上火药武器的消耗速度了。
想来也是,正常打仗都是先打败敌人,然后在追杀中消灭敌人,哪能像牛皋这路天赐军一样,始终是面对面一个一个去杀啊。
“这样打下去不行啊!”吴春夏也意味深长地劝说牛皋。
老牛的丑脸抽抽着,看起来比面无表情时反到好看了几分。他何尝不知这样打下去不行,可是完颜兀术不断的派兵出来,而且个个不要命。不这样打的话就只能不打,可是不打能行吗?
便在这时,守卫着山海关的黄毛牛通却突然来了。
牛皋和吴春夏看到牛通就吓了一跳,这小子此时是山海关守将,他突然跑到前敌来,该不会是山海关出了什么事情吧!
听闻牛通只是来给他爹送信的,牛皋立即气不打一处来,上去就踹了牛通一脚,还骂他儿子是个不争气的。
送信这种事自有送信的战士去做,哪里需要他山海关的守将自己跑过来。再说了,他跑到前敌来,山海关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可怎么办。
牛通也是万分冤枉,一边揉着被他爹踹中的屁股,一边委屈地说道:“就知道你得踹我。我要是不来,小沫就要自己来,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
牛皋被他儿子一句话就给噎了回去,低头看了一眼,果然是亲闺女牛小沫的来信。
小沫那丫头看起来温柔又恬静,黏起十一哥来像只小猫一样。可是牛皋却知道自己这闺女的性子,倔起来那可是十二头牛都拉不回来。
一般都说十头牛,这里面多出来的两头,自然是牛皋和牛通。
牛小沫把这封信看得这么重要,牛皋再不敢耽搁,连忙拆开信仔细看了起来。
不看不要紧,牛皋看了信竟是连连拍起了桌子。
吴春夏有些担忧,生怕牛皋被牛小沫的一封信给气死。结果牛皋却满脸欣喜地把信递给吴春夏说道:“俺老牛真真是生了个好闺女,她这法子真是绝了。你说俺闺女那小脑袋是怎么长的呢,咋能这么聪明,一点也不像他哥。”
吴春夏心中好奇,接了信用他从识字班学来的“半拉架子”,吃力地读起信来。
这封信牛通还没看过,心中同样好奇,就想凑过去一起看信。结果老牛又是一脚踹了过去,嘴里还大吼道:“还不快滚回山海关去,擅离职守是大罪,你不知道吗?你要是有你妹妹一半我就省心了。”
牛通被他爹吓得落荒而逃,心中腹诽着爹爹偏心,带着人心急火燎地回山海关去了。要不是牛小沫把这封信看得太重要,他也不会亲自来啊,这事还真是挺冤枉的。
吴春夏认字不多,好不容易才读懂信中的内容,随即也大笑着拍起了桌子,说牛小沫的法子果然是绝妙,一定能一战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