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一时爽,但问题接踵而至。
役夫是安排上山了,州府的差事有了交代,但侯通开始向杨彦全哭穷。
砦者,驻军之地。寨者,军民两用。
固封山以砦为称,实则规模已与大寨相当,其中居住的军户有投亲的、旧山民、逃难者甚至有一些户籍不明的嫌犯。
这就导致了州府定额的土地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其间侯通也向州府申请过多要一些耕田。
但固封山比邻汉水岸,岸边的土地多肥沃,土豪哪里愿意松手,土豪通过不断的贿赂官吏让割田之事一拖再拖。
军户无奈之下只能开耕山坡薄田,但这些田亩产量不高,赋税却与河岸肥田相当,几番征税后,军户们也不愿再开垦,甚至都不愿承认薄田是自己家的,谁爱种谁去种吧。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后果就是军户都吃不饱,更别提供养砦上驻军,于是乎州府既要管砦军吃喝,又要接济军户,弄的州府不堪重负。
这也是砦寨为什么一直削减的原因。
州府供的吃力,只能报到省路。运转司几经考量后做了一个决定:由光化州府管驻军粮草,由襄阳府接济军户。
接济一词就用的很巧妙,主动权完全在襄阳府手中,给多少粮食,什么时候给,都是屯田司决定的。
襄阳府当然不会派人来询问军户是否缺粮,那么就需要有人求上门去,为军户们乞讨些粮食回来。
以前这件事都是侯通负责的,他在砦寨经营了十几年,对襄阳府的公吏十分熟悉,知道哪里使上钱就能得到粮草。
但杨彦全昨日当众打了侯通的脸,侯通当然要想个办法报复,于是就把这档事丢给了杨彦全。
三月末,杨彦全送陈玲回光化城,之后坐船顺汉水而下,前行襄阳府。
襄阳城,京荆第一城,千百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瓮城就修了三座,包彻砖墙,城垣筑楼,又延两翼雁翅城,与樊城互成抵角,可谓牢不可破。
襄阳城又是京西南路治所、襄阳府治所、京湖屯田治所,汇聚屯田司衙门、转运司衙门、州府衙门等,淳佑年来人口一度达百万,京湖无出其右者。
出渡口,入长街,两侧商户喧闹,货品琳琅满目,人山人海,堪比光化墟市。
杨彦全是第一次到襄阳城,这种直面而来的大城冲击感让杨彦全唏嘘不已,真道是进了城了。
不过很快杨彦全就收了心,雇了一辆车马,直奔坐忘京。
坐忘京在襄阳东南角城内,是淳佑二年所建,高三层,占地宽广,被陈氏用重金买得,作为商会主场。
入门通禀,杨彦全携陈旦信函而来,被酒博士安排在雅间内。
不多时,陈景颂入门。
“未曾想今日有贵客临门,杨知寨,久违了。”
陈景颂壮士断腕后在襄阳府异军突起,如今主做茶货生意,近日又与川蜀商人达成协议,正值春风得意之时,笑容格外爽朗。
“陈会长春风依旧啊,倒是杨某上门叨扰了。”杨彦全起身回礼,陈景颂这个人还是有些分量的,不可怠慢。
“这是哪里的话?杨知寨与陈家有秦晋之好,杨知寨登门,陈某高兴还来不及呢。”陈景颂邀杨彦全同坐,奉上茶水道:“杨知寨此来襄阳所为何事?”
“唉,说来话长。”杨彦全将砦上少粮之事粗略说了一遍:“杨某也是没办法,初来襄阳,不知衙门路数,故来求陈会长。”
“砦上粮草是由哪个衙门供给?”陈景颂一边喝茶,一边不动声色的问道。
“屯田司。”杨彦全姿态放的很低,他心里明白商会是商会,陈旦已是淘汰之人,很难左右如今脱离控制的陈景颂。
“此事确也不难,陈某还是认识几位屯田司的官长,毕竟陈家以前就是做粮食生意的,难免与屯田司打交道。不过杨知寨可备好了礼钱?”
陈景颂可以帮杨彦全组局,但大头还得杨彦全来出,这是规矩。屯田司的老爷们向来眼高手低,心又黑,不好糊弄。
杨彦全一听要礼钱,心道陈景颂的这关系也不硬啊:“不知礼数几何?”
“那就要看杨知寨要多少粮食了。”
陈景颂心中生了一丝厌恶:这杨瘸子既然是来办事的,怎么不打听一下具体流程,身旁就没有一个懂事理的亲信吗?这个保人不好当啊!
陈景颂出面自然用的是他平日里攒下来的情分,若杨彦全在其中出了什么差错,他拍拍屁股走人了,苦果要陈景颂来吃。
“五千石足矣。”杨彦全粗略计算了一下道。
陈景颂点头思索了片刻道:“这礼数就无需杨知寨费心了,陈某安排好宴席,杨知寨只需到场,权当认识几个朋友。”
五千石的礼钱不算多,陈景颂就当投资在杨彦全身上了,以免宴席上闹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让陈景颂左右为难。
“那就有劳陈会长了。”
杨彦全坦然接受,当然杨彦全不是不谙世事之人,此番更多是试探一下陈景颂的为人,看是否值得深交:“陈会长,杨某还有一事,襄阳府近来木材生意如何?”
“相当火爆,尤其是光化的木材在襄阳可以卖到数倍价格,且这势头两三年内不会消散。”陈景颂说的很是眼热。
“光化木材在襄阳府市面上流通的多吗?”杨彦全再问。
“近乎是泛滥,不过大多数只打着光化木材名头,其实是两广上来的木材。”
御笔亲点的威力就是这么大,朝堂上小小的涟漪在民间已引起轩然大波。
“原来如此。”杨彦全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推到陈景颂面前:“陈会长可否帮杨某留意一下纸上的这几个人?”
陈景颂扫了一眼,其中有一个他还认识,不过陈景颂并未说破,只是点头:“小事而已,若有消息定告知杨知寨。”
午后,杨彦全寻了一处酒楼暂且住下,组局是需要时间的,杨彦全也不急于一时半刻。
翌日,杨彦全去了运转司衙门。
运转司又为漕司,负责一路财税以资国用,另与安抚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茶盐司并称为省路四司。
其中安抚司为帅司,统管一路军民,权力过大,并非常设机构。
而漕司、宪司、仓司又并称为监司,是一路常设机构。淳佑改制后裁减地方官员达四成,合三司为一衙,统筹统管,给予了运转司民政大权,运转使也就成了一路长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