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靖江王 > 第三百二十二章 黄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殿下,清晨天凉,您又一夜未眠,披件锦袍吧”,正妃石氏将一件锦袍披在了朱亨嘉的身上。进入镇江府后,朱亨嘉便派人将后宫嫔妃子女迁往南京,已经抵达。

别看监国靖王是穿越者,两世为人,见过大风大浪,可祭孝陵前,他居然失眠了,激动得睡不着。

睡不着的原因部分是因为自己立下了不世之功,终于有资格在太祖高皇帝的陵前,诉说豪情壮志,从此不再是叛逆的藩王,而是大明正统!江山社稷,尽在肩上;另一部分是因为锦衣卫指挥史陶成,向他密报了一个消息:大臣们偷偷地替他准备了一件黄袍。

黄袍!这些臣子啊,比孤还着急,多等几天不行吗?

朱亨嘉令陶成不要泄露黄袍的事,装作自己不知道的样子。可是,黄袍,黄袍啊!一想到黄袍,教他如何睡得着?

“监国,时辰到了”,孙金鼎双眼通红地过来禀报。

朱亨嘉笑了,看来自己的这位心腹和自己一样,亦是激动得一宿没睡,平抑了一下心情,淡淡地道:“出发吧”。

有内侍牵出了宝马阿云嘎(蒙语:闪电),这匹马是严天凤缴获的满洲大将的神驹,号称能日行千里,现在是监国靖王的坐骑。

朱亨嘉翻身上马,率文武官员向孝陵行去。

天忽然下起淅淅沥沥的细雨来,左右劝他换上华盖,不肯,“百官和三军将士皆未撑伞,孤岂有撑华盖的道理?”

说也奇怪,人马走到孝陵附近,小雨居然停了。

此事,光武朝太傅丁魁楚主持编纂的《明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崇祯二十五年八月朔日,帝率文武祭孝陵,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帝遥望陵寝而祝,倐忽风平雨歇。盖王道荡荡,祖宗庇佑也”。

关于这段描述,后世很多史学家有不同看法。丁魁楚主编的《明史》,是本朝修本朝的史,并非后一个朝代修前一个朝代的史,真实性不高。再者,其人是有名的马屁精,他编明史主要是为了给明光武帝拍马屁,不可信。更有人讥道,光武帝就朝孝陵方向遥祝了一下,便把风雨雷电全停了?莫不是天上星宿下凡?方能有如斯法力。

祭陵的队伍进入了陵区,只见沿途郁郁葱葱,还有野鹿奔鸣。这些鹿有个名字叫“长生鹿”,以前有专人喂食,清军打下南京后便成了野鹿。

《大明律》明文规定:盗陵园树木者,杖、徒并用,罪重者斩。陵园外墙二十里以内取土、取石、开窑烧造、放火烧山、盗杀园鹿等,各治其罪,或杖责,或枷号,或发边远充。擅入陵门者杖一百。严刑峻法保护下,自然风景如画。

除了如画的风景,沿途还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见监国靖王祭拜孝陵,多有高呼“高皇帝”、雀跃欢呼而至泪下者。

“监国,到下马坊了,请下马”,孙金鼎向朱亨嘉禀报。

下马坊是一座高丈余、二间柱石牌坊,坊额上刻着“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告示凡进入明孝陵的人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太祖高皇帝的尊敬。

朱亨嘉赶紧下马,行三跪九叩礼。

三跪九叩礼,一般是在享殿里施。但朱亨嘉见两旁挤满了百姓,为了表达对太祖的尊重,更为了向天下人宣示自己才是正统,刚至下马坊便施了大礼。

光叩头还不行,还得哭,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哭得越狠,正统性越强。

“太祖高皇帝啊,您的不肖十二世侄孙朱亨嘉来祭拜您了!呜呜呜~子孙不孝,让您的陵寝暴露在鞑虏兵锋之下,请您恕罪呀!呜呜呜~吾辈一应要北伐中原,恢复大明的大好河山,请您放心吧!呜呜呜??”

这一哭不得了,文武百官、三军将士、两旁的百姓尽皆泪下。

有的是因为见到大明收复南京,喜极而泣;有的是想拍朱亨嘉马屁,跟着监国靖王一起哭;还有的是见别人都哭,随众而哭。各种哭声各异,其中尤以三军将士哭得最伤心,孝陵就在眼前,想起殉国的袍泽兄弟,怎能不伤心?他们的眼泪,融化金石!

玩珠峰乃至整个紫金山,哭声一片,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不要小看这顿哭,这顿哭一哭完,监国靖王的身份立刻变了,由太祖的旁系远枝,变成了太祖事业的继承人。

“请监国节哀,咱们还要祭陵呢,误了时辰便不好了”,孙金鼎赶紧劝说。

“嗯”,朱亨嘉点点头,止住泪,规规矩矩地由甬道旁行,文武百官皆下马跟随。

从下马坊,一路经神烈山碑(嘉靖帝改钟山为神烈山时而立)、禁约碑(上刻禁止损坏孝陵及谒陵的九条禁约)、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成祖为太祖歌功颂德所立,俗称“四方城”),便进入了神道。

神道刻着石刻,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各有喻意。狮是皇权的象征,能镇辟魔;獬豸明辨是非,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等等。

神道的尽头是棂星门,过此门经御河桥,便来到了孝陵的正门:文武方门。黄瓦、朱门、红墙,长方形小门额上竖书“文武方门”四个鎏金大字,十分的肃穆,向世人彰显着皇权的威严。即使崩殂了,那也是大明太祖,响当当的一代大帝!

在文武方门西边的宰牲亭,还得干一件事,宰牲献祭。其实不是宰牲,牲已经宰过了,是杀人。杀虏酋和汉奸。

担任监斩官的是顾奕。

“将奴酋济渡押上来”,随着一声大喝,清多罗简郡王济度被押了上来。

“斩!”

“嗷!”

济度拼死挣扎,“嘭”,挨了一刀背。

两个身强力壮的刽子手将济度按倒,一人拽紧小辫,拉长他的脖子,另一人手起刀落,第一颗脑袋落地。

接着砍了清江宁巡抚周国佐等三十五名被俘的虏官。

这三十六人皆是四品以上的虏官,官小了,朱亨嘉怕太祖高皇帝瞧不上。

斩杀完虏官,穿过文武方门,便进入了享殿(即孝陵殿)。这座殿是孝陵的核心,供奉着太祖和马皇后的神位。

孙金鼎指挥着礼仪官,安排好朱亨嘉和文武百官的位置,行三跪九叩礼,吟诵祭文。

然后过享殿,经过方城和明楼,来到了崇丘。崇丘即宝顶,也称宝城,为太祖和马皇后的寝宫。

朱亨嘉于宝城前三奠酒,完成了祭孝陵的整个程序。

??

按说监国靖王五十六岁了,这么一番折腾,难免力倦神疲。不,一点不累!

一想到陶成向自己汇报的,还有件黄袍等着自己,朱亨嘉便浑身充满了力量,精神矍铄、步履轻盈。权力的魔力,能让人年轻二十岁。

祭完孝陵,往回走。

刚过御河桥,关守箴、孙金鼎、何吾驺、郑封、刘文秀、郝尚久等数百文武官员,尽皆跪倒。黑压压跪了一片。

“请监国称帝,以安民心!”

“监国已立不世之功,当继承太祖遗志,承继大统!”

“将士们只服监国,监国不登基,奈三军将士何?”

来了,终于来了!

虽然朱亨嘉对此事早有准备,面上却是一副吃惊的样子,“卿等这是做何?孤早有言在先,暂时替先帝一脉监国,待寻到先帝后裔后再还政。岂可为此不忠不义之事?万万不可!”

“先帝子孙,皆亡于胡虏之手,请监国承继大统,以正人心”。

“莫说先帝子孙已故,便是健在,无尺寸之功,如何继位?监国有复国大功,军民百姓无不拥戴!监国不允,奈天下苍生何!”

百官们纷纷劝进。

这种事,岂有一劝便成的?

朱亨嘉头摇得似拨浪鼓,“不成,不成,卿等是把孤架在火上烤啊!”

断然拒绝,往棂星门走去,此谓“一辞”。

过了神道,进入大金门。

赵勇、张成武、孙广威等将领,带着三军将士齐跪于地。

“请监国称帝,以安将士之心!”

才辞了一次便受了,吃相有点难看。

“孤德薄,焉敢登帝位?卿等还是从其他藩王中另选贤能吧”,朱亨嘉再次拒绝,走出了大金门,此谓“二辞”。

来到禁约碑,余朝相、杨辅臣、高明贵、李元胤等文武再次跪请,“请监国登大宝,率领臣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第三次了!

朱亨嘉心尖儿狂跳,嘴上却再次拒绝,“孤才能平庸,焉敢有非份之想?”

关守箴朝杨辅臣一使眼色。杨辅臣急和众将将早已准备好的龙袍取了出来。

好袍!美奂绝伦!

共织有十八条五彩龙,领缘中为一正面祥龙,左右分列两条相同的五彩行龙,两袖为两条龙首向上、面向前襟的升龙,另有仙鹤、灵芝、华虫(袖子上的四只鸟)等纹饰,以金线织成,金光闪闪。

好看是好看,穿不了!

龙袍是上衣下裳,讲究的是:“天衣无缝”,没有缝,穿起来不方便。需得选专门的静室,由心灵手巧的宫女伺候,方穿得上。

众将都是粗人,不管那么多,直接将龙袍胡乱裹于朱亨嘉身上。

孙金鼎一使眼色,诸大臣皆跪伏于地。

“万岁!”

“万岁!”

“万岁!”

惊天动地的万岁声,震得紫金山发抖。

按说到了这一步,尘埃落定,可以回京了。可朱亨嘉却身裹龙袍,听着群臣的万岁声,扭扭捏捏地赖在禁约碑不肯回京。

众臣无奈,聚在一起商议。

关守箴问郑封:“郑公,您可知监国龙袍都披了,缘何不肯回京呀?”

郑封一脸懵懂,“予亦不知,按说百官也呼了万岁,可以回京了呀!”

“是呀”,关守箴也纳闷,“将士们也劝进了,还有哪里没做好?”

“百官、将士”,孙金鼎忽然吼道:“予明白了。百姓!还差百姓!”

关守箴一拍脑袋,“对呀!怎么把百姓忘了!光有百官、军队劝进,没有百姓劝进,这怎么能显出众望所归?难怪监国不肯走!”

关守箴急对赵勇道:“赵将军,汝速把周围的百姓聚集起来,向监国劝进”。

“关阁老放心,末将便是绑也要把他们绑来!”

“不,不可以绑,得劝!汝告诉他们,凡是愿意劝进的,每人赏五斤米”。

绝大多数情况下,封建王朝的官员们都是将百姓抛诸脑后的,也难为他们,此时居然能想得起来!

很快,赵勇便组织了万余百姓,向朱亨嘉劝进。

看着这些口呼“万岁”,欢呼劝进的百姓。监国靖王很开心,终于迈开龙步,裹着龙袍,上马返回南京。

数年后,丁魁楚编篡《明史》(本朝编本朝的史,史家并不承认),假惺惺地找当地百姓考据当时劝进的情景。

“汝等缘何劝监国登基啊?”

有百姓不知轻重,说了实话:“因为参与劝进可以得到五斤米”。

丁魁楚眉头微皱,和颜悦色地启发道:“难道汝哭的时候就不伤心感动吗?”

“俺一开始哭得声音小,后来见别人都在哭,不知道怎的,越哭越伤心起来!”

于是,丁魁楚所编《明史》记载如下:“闻帝祭孝陵,百姓竭诚拥立,至有垂泪泣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