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进一层大厅,一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映入眼帘,根据明朝冯梦龙所着《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创作而成,浮雕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将他们带入了那个神奇的传说之中。

接着,他们来到了二层。二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 2.55米,长 20余米。壁画上绘制了自先秦至明末的江西历代名人,如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等,他们或手持书卷,或昂首挺立,展现出江西深厚的人文底蕴。

林一飞看着壁画,惊叹道:“原来江西出了这么多名人啊,真是人杰地灵!”

张悦东笑着说:“是啊,这些名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潇则认真地介绍道:“江西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除了这些名人,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等我们这次旅行结束,你们肯定会对江西有更深的了解。”

随后,他们又依次参观了三层、四层和五层。三层的回廊四绕,中厅屏壁有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画中人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戏曲声在耳边回荡。

四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画《地灵图》,描绘了江西的山川名胜、奇花异草,展现出江西美丽的自然风光。

五层是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名句,让人感受到了王勃那绝世的才华和滕王阁的千古魅力。

最后,他们来到了六层。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站在六层的回廊上,凭栏临风,极目远眺,视野极其开阔。浩渺的赣江水波光粼粼,与蓝天相接,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远处的西山层峦叠翠,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秀丽。南昌城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一派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太美了!”李潇忍不住高声朗读起王勃的名句。

张悦东也感慨道:“虽然现在不是秋天,看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但这眼前的景色也足以让人陶醉了。”

林一飞则兴奋地说:“这次来滕王阁真是太值了,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他们在滕王阁上流连忘返,尽情地欣赏着美景,感受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直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滕王阁上,为这座千年楼阁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从滕王阁出来后,三人的肚子早已咕咕叫了。他们决定去品尝一下南昌的特色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味道。

沿着街道漫步,他们来到了一家人气颇旺的餐馆。

一进门,热情的服务员就迎了上来,递上菜单。李潇接过菜单,看着上面琳琅满目的菜品,有些纠结:“这么多好吃的,我们点些什么呢?”

张悦东提议道:“来南昌肯定要尝尝瓦罐汤和南昌米粉啊,这可是南昌的招牌美食。”

林一飞也点头表示赞同:“对,再点几个特色菜,好好品尝一下赣菜的风味。”

于是,他们点了一份皮蛋肉饼汤、一份墨鱼肉丝汤、一份南昌拌粉、一份炒粉,还有藜蒿炒腊肉、油浸鱼等特色菜。不一会儿,菜就陆续上桌了。

首先端上来的是瓦罐汤,一个个小巧的瓦罐,里面装着浓郁的汤汁,香气扑鼻。李潇拿起勺子,轻轻舀了一口皮蛋肉饼汤,汤汁鲜美醇厚,肉饼鲜嫩多汁,皮蛋的味道也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这瓦罐汤真是太好喝了,味道浓郁,鲜而不腻。”李潇赞不绝口。

张悦东也喝了一口墨鱼肉丝汤,点头说道:“确实不错,这墨鱼肉丝汤的味道也很独特,墨鱼的鲜味和肉丝的香味完美融合,好喝!”

林一飞则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南昌拌粉,米粉洁白细长,爽滑有嚼劲,配上花生米、萝卜干、腌菜等调料,搅拌均匀后,吃起来香辣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这南昌拌粉太对我的胃口了,又辣又香,好吃到停不下来。”林一飞一边吃一边说。

接着,他们又品尝了炒粉、藜蒿炒腊肉和油浸鱼。炒粉根根分明,肉丝鲜嫩,豆芽青菜清脆,鸡蛋金黄,大火爆炒出来的焦香让人垂涎欲滴。藜蒿炒腊肉是南昌的名菜,腊肉金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具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油浸鱼端上来时,色泽红亮,鱼肉鲜嫩,被热油浸润得恰到好处,轻轻一夹,鱼肉滑入口中,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油香让人陶醉。

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他们还聊起了南昌的饮食文化。李潇说:“南昌的美食真是独具特色,辣中带鲜,鲜中带香,让人回味无穷。”

张悦东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而且南昌的美食种类繁多,无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都能找到让人满意的食物。”

林一飞则笑着说:“我觉得南昌的美食不仅味道好,还很实惠,性价比很高。”

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感受着南昌的饮食文化,欢声笑语回荡在餐馆里。这顿美食,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味蕾,也让他们对南昌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喜爱。

吃完饭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三人来到了八一广场,这里是南昌的心脏地带,也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广场上灯火辉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塔身洁白如雪,庄严肃穆。塔顶雕刻的八一军旗,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站在纪念塔下,三人的心情变得格外沉重,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起义军英勇奋战的场景,听到了那激昂的枪声和呐喊声。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李潇认真地说道。

张悦东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这些革命先烈们为了实现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林一飞也感慨道:“今天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绕着纪念塔缓缓行走,仔细观看塔身上的浮雕和碑文,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浮雕上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起义军在战斗中的英勇身姿和顽强斗志。碑文则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记录了南昌起义的伟大历史,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烈们的功绩和精神。

随后,他们来到了广场西侧的红色驿站。驿站里展示着八一广场的老照片和历史变迁,从明清时期的沼泽地,到民国时期的驻军营区,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休闲、集会广场,八一广场见证了南昌的发展和变迁。看着这些老照片,三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八一广场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也是南昌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李潇说道。

张悦东赞同道:“是啊,它承载着南昌人民的记忆和情感,是南昌的精神象征。”

林一飞则表示:“通过这些照片,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南昌的历史,也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八一广场上,他们还遇到了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和市民。大家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塔,缅怀革命先烈。有的游客还在纪念塔前拍照留念,记录下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三人也找了个合适的位置,拍了几张照片,留下了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南昌这座城市的热爱。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很晚了。三人带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南昌这座城市的美好印象,离开了八一广场。他们知道,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

第二天,三人在南昌的街头漫步,准备购买一些特产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他们来到了一家特产店,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南昌特产,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一进店,李潇就被货架上的煌上煌酱鸭吸引住了。酱鸭色泽红亮,肉质鲜嫩,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这个煌上煌酱鸭很有名,味道很不错,我们买几只带回去吧。”李潇对张悦东和林一飞说道。

张悦东拿起一只酱鸭,仔细看了看:“嗯,确实不错,这酱鸭是南昌的特色卤味,真空包装也方便携带。”

林一飞也点头表示赞同:“好啊,买几只回去给家人尝尝,他们肯定会喜欢的。”

接着,他们又看到了南昌米粉。南昌米粉是南昌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米粉色泽洁白,口感细腻,久煮不烂。

“南昌米粉也不能错过,我们买几包回去,自己煮着吃也很方便。”张悦东提议道。

李潇笑着说:“对,南昌米粉的吃法很多,可以凉拌、炒着吃,也可以煮汤,都很好吃。”

于是,他们挑选了几包不同口味的南昌米粉,放进了购物篮里。

在店里,他们还发现了军山湖大闸蟹、鄱阳湖银鱼、李渡酒等特产。军山湖大闸蟹因原产于南昌进贤县的军山湖而得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大、肥、腥、鲜、甜”的五星特征和“绿、靓、晚”三大比较优势,在全国大闸蟹中脱颖而出。

鄱阳湖银鱼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是一种美味又健康的食材。李渡酒源自有着 1500多年酿酒历史的李渡镇,素有“酒乡”之称,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浓郁的酒香而闻名遐迩。

“这些特产都很有特色,我们可以买一些带回去,让亲朋好友也尝尝南昌的味道。”林一飞说道。

张悦东点头表示赞同:“好啊,不过我们要注意选择正规的产品,保证质量。”

经过一番挑选,他们买了煌上煌酱鸭、南昌米粉、军山湖大闸蟹、鄱阳湖银鱼、李渡酒等特产,还买了一些赣绣工艺品和南昌瓷板画。

赣绣是南昌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精巧的编织技艺、别致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南昌瓷板画又称肖像画、瓷像,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

付完钱后,三人提着满满的特产,离开了特产店。他们带着对南昌的美好回忆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踏上了前往下一个城市的旅程。他们相信,这些特产一定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惊喜,也会让他们更加了解南昌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告别南昌,李潇、张悦东和林一飞三人踏上了前往景德镇的旅程。一路上,他们满怀期待,想象着这座被誉为“瓷都”的城市会带给他们怎样的惊喜。

当车子缓缓驶入景德镇,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陶瓷的气息,街道两旁的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瓷器,让人目不暇接。

“哇,不愧是瓷都,到处都是瓷器,感觉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林一飞兴奋地说道。

张悦东也感慨道:“是啊,这里的陶瓷文化氛围太浓厚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参观那些陶瓷景点了。”

李潇笑着说:“别急,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感受。接下来的几天,就让我们好好领略一下景德镇的魅力吧。”

第二天一大早,三人便来到了古窑民俗博览区。一进入景区,他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古老的窑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区内,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陶瓷故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