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大厅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李潇早早地就等在了出站口,手里还举着一个写着“欢迎张悦东、林一飞”的牌子,那牌子上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一看就知道他在书法方面没什么天赋。他时不时地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人群里张望着,嘴里还嘟囔着:“这俩家伙,怎么还不出来,飞机又没晚点啊。”
终于,张悦东那标志性的大嗓门传了过来:“李潇,我们在这儿呢!”只见张悦东拖着一个超大号的行李箱,身后跟着林一飞,林一飞手里还拿着一个相机,一边走一边对着周围拍照,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武汉的机场还挺有特色的,得拍下来。”
李潇看到他们,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你们可算出来了,我都等得花儿都谢了。”说着,就伸手去接张悦东的行李箱。
张悦东拍了拍李潇的肩膀,笑着说:“哈哈,让你久等了。这不是想让你多感受感受武汉的热情嘛。”
林一飞也走了过来,把相机挂在脖子上,说道:“好久不见啊,李潇。我可是早就迫不及待开始我们的湖北之旅了。”
三人寒暄了几句后,便走出了机场。武汉的夏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热气,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张悦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这武汉的热,还真是名不虚传啊,感觉比我们那儿热多了。”
李潇笑着说:“那可不,武汉可是三大火炉之一呢。不过,等会儿吃一碗热干面,你就会觉得这热也值了。”
提到热干面,林一飞的眼睛亮了起来:“早就听说武汉热干面的大名了,今天可一定要好好尝尝。”
三人来到了一家老字号的热干面店,店内不大,但坐满了食客,大家都在大口大口地吃着热干面,时不时还发出满足的声音。老板是一位中年大叔,系着围裙,熟练地招呼着客人。
李潇熟门熟路地走到柜台前,说道:“老板,来三碗热干面,多加点芝麻酱。”
老板笑着应道:“好嘞,稍等啊。”
不一会儿,三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就端了上来。金黄色的面条上,堆满了芝麻酱、葱花、萝卜干和辣椒油,香气扑鼻而来,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张悦东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搅拌起来,一边搅拌一边说:“这卖相,看着就好吃。”说着,就夹起一大筷子面条,塞进嘴里。面条劲道有嚼劲,芝麻酱浓郁醇厚,萝卜干爽脆可口,辣椒油的香味瞬间在口中散开,刺激着味蕾。张悦东吃得满嘴都是芝麻酱,含糊不清地说:“太好吃了,这热干面果然名不虚传啊。”
林一飞也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哇,这味道,简直绝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
李潇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慢慢吃,别噎着。武汉的美食可不止热干面,后面还有更多好吃的等着我们呢。”
张悦东咽下嘴里的面条,问道:“李潇,除了热干面,武汉还有什么特色美食啊?”
李潇想了想,说:“那可多了去了,像鸭脖、武昌鱼、豆皮、汤包……每一样都值得一试。”
林一飞一边吃,一边用相机给热干面拍照,说:“这么好吃的美食,一定要记录下来。等回去发到朋友圈,肯定能馋死他们。”
三人吃完热干面,心满意足地走出了店门。张悦东拍了拍肚子,说:“这热干面吃得太满足了,感觉一下子充满了能量。走吧,我们去下一个景点。”
李潇笑着说:“好,下一站,黄鹤楼!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境。”
于是,三人怀着对下一个景点的期待,踏上了新的旅程,而武汉热干面的美味,也成为了他们湖北之旅的美好开端。
三人乘坐地铁,很快就来到了黄鹤楼脚下。远远望去,黄鹤楼屹立在蛇山之巅,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张悦东仰望着黄鹤楼,不禁感叹道:“这黄鹤楼可真壮观啊,比我在照片上看到的还要漂亮。”
林一飞也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嘴里说着:“这角度,这光线,拍出来肯定好看。”
李潇笑着说:“走吧,我们进去好好参观参观。”
走进黄鹤楼公园,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道路两旁,摆放着各种造型精美的盆景,为公园增添了一份雅致。沿着石板路前行,他们来到了黄鹤楼主楼前。主楼前的广场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的人在拍照留念,有的人在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还有的人在和黄鹤楼的铜雕合影。
李潇指着黄鹤楼说:“黄鹤楼可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历史可悠久了,始建于三国时期,最初是作为军事了望塔使用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们登高远眺、吟诗作赋的地方。”
张悦东好奇地问:“那黄鹤楼经历过这么多次重建,现在的黄鹤楼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呢?”
李潇想了想,说:“现在的黄鹤楼是 1985年重建的,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虽然建筑材料变了,但是它的外观和内部构造都尽量保留了古代的风格。而且,现在的黄鹤楼比以前更加高大雄伟,内部的展览也更加丰富。”
说着,三人走进了黄鹤楼主楼。一楼大厅宽敞明亮,正中央是一幅巨大的陶瓷壁画《白云黄鹤图》,画面上白云缭绕,江水滔滔,一只黄鹤展翅高飞,仿佛要冲破画面,飞向蓝天。壁画周围,陈列着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着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林一飞站在壁画前,仔细地欣赏着,说:“这壁画画得可真生动啊,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张悦东也凑了过来,说:“是啊,这画里的黄鹤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对了,李潇,关于黄鹤楼,还有什么传说吗?”
李潇笑着说:“当然有了。传说古代有一位仙人,骑着黄鹤经过这里,就在这里休息了一会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仙人,就修建了黄鹤楼。还有一个传说,说有一个道士在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只要有人拍手唱歌,黄鹤就会下来跳舞。酒店的生意因此变得非常兴隆。十年后,道士回来了,他用笛声召唤下黄鹤,骑着黄鹤飞走了。辛氏为了感谢道士,就出资修建了黄鹤楼。”
张悦东听得津津有味,说:“这些传说可真有意思,没想到黄鹤楼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三人沿着楼梯往上走,来到了二楼。二楼大厅展示着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仿制模型。这些模型制作得非常精致,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不同时期黄鹤楼的风貌。
李潇指着一个宋代的黄鹤楼模型说:“你们看,宋代的黄鹤楼建筑风格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外观更加简洁大气,没有那么多的装饰,但是却有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
林一飞一边拍照,一边说:“这些模型真的太逼真了,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变迁。”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三楼。三楼的主题是人文,厅中展示着唐宋时期 13位文化名人的雕像,他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雕像的两侧,悬挂着他们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或豪放,或婉约,都是对黄鹤楼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张悦东走到李白的雕像前,说:“要是李白现在还在世,看到我们在这里参观黄鹤楼,说不定又能写出一首千古名诗呢。”
林一飞笑着说:“是啊,李白当年登上黄鹤楼,本来想写诗,但是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叹不如,只好搁笔。他还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佳话。”
李潇说:“崔颢的《黄鹤楼》确实写得非常好,把黄鹤楼的神韵和历史都写了出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读起来让人感慨万千。”
三人在三楼停留了一会儿,感受着唐宋时期的文化氛围,然后继续往上走。四楼的装饰充满了传统气息,各种仿古雕花隔扇和红木屏风把整个大厅布置得古香古色。这里展示着一些与黄鹤楼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木雕等,每一件都精美绝伦,让人爱不释手。
张悦东拿起一个木雕黄鹤,仔细地端详着,说:“这木雕的工艺可真精湛啊,这黄鹤的羽毛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林一飞也挑选了一幅剪纸作品,说:“我要把这幅剪纸带回去,留作纪念。”
最后,他们来到了五楼。五楼是黄鹤楼的最高层,也是观赏风景的最佳位置。站在五楼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长江如一条巨龙奔腾而过,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一片繁忙的景象。武汉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两岸,像一道彩虹连接着武昌和汉阳。远处,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展现出武汉这座现代化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李潇深吸一口气,说:“从这里看出去,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真的是‘极目楚天舒’啊。”
张悦东也兴奋地说:“这景色太美了,不枉我们大老远跑来一趟。”
林一飞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说:“这么美的景色,一定要多拍几张照片。”
三人在观景台上欣赏了一会儿风景,然后开始讨论起诗词和历史故事。他们从崔颢的《黄鹤楼》谈到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又从三国时期的黄鹤楼谈到现代的黄鹤楼。他们的声音在观景台上回荡,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一位老人走了过来,笑着说:“听你们聊得这么起劲,看来你们对黄鹤楼很感兴趣啊。”
李潇连忙说:“是啊,我们都很喜欢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
老人点了点头,说:“黄鹤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武汉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和记忆。希望你们能好好了解黄鹤楼,把它的文化传承下去。”
三人听了老人的话,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次黄鹤楼之行,不仅让他们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更让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从黄鹤楼下来,三人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李潇看了看时间,说:“都到中午了,我们去户部巷吃点东西吧。那里可是武汉着名的美食街,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
张悦东和林一飞听了,立刻来了精神。张悦东兴奋地说:“太好了,早就听说户部巷的美食多了,今天一定要吃个够。”
三人乘坐公交车,很快就来到了户部巷。还没走进巷子,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各种美食的香味,有烤串的香味、有鸭脖的香味、还有臭豆腐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走进户部巷,只见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街道两旁,一家家小吃店琳琅满目,招牌上写着各种诱人的美食名字。店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有的在大声叫卖,有的在熟练地制作着美食,还有的在给客人介绍着特色小吃。
张悦东看着眼前的美食,眼睛都直了,不知道该先吃哪一个好。他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嘴里不停地说:“这个看起来不错,那个也很好吃的样子。”
林一飞则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把这些美食都记录下来。他说:“这么多美食,不吃也要先拍下来,回去慢慢回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