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谍海孤雁 > 第905章 发展情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确认改驳船,李勤均便设想了拖驳船队的运输形式,所以才有了老船厂临时加急给改造出来的主拖船。

同时,辅助动力在一条拖船要顾着三五条甚至更多驳船的船队之中,重要性更大,船队减速刹车、出入港集结、转弯、甚至过急流时减少拖船压力等,只有自身能应对这些情况,才能让这种运输形式,能更广泛普遍的进行使用。

收拾残局的工作,不止是对前人留下的烂摊子进行拾掇、挽救,也包含了对之前工作的梳理,对后续工作安排的起头等等。

李勤均并没有全盘否定孙善明的作为,甚至对大部分东西都保留接纳,像是通用船、流水线加工,有能力进行改进的,便组织人进行了改进,不认为自己有那能力的,便简单适配、调整后,基本保持了原样。

通用船,李勤均以改造后驳船为样板,设计了两型三款,一者对船身结构布局这些进行了较多的改进,主要就是扩宽以及做相应的调整适配,加大装机功率等,设计出来一条动力驳。

动力驳,按设计,性能上比改装的会更加稳定可靠,动力更强,能在普通水道,载货匀缓慢行驶,基本就是除三峡一带的长江航道,基本都能正常航行,可以自航当然也可由拖船拖着一起跑。

另一型号,则在样板基础上再减短一些,基本只有动力驳一半左右大小,吨位两百吨多点,分为有无辅助动力两款,有辅助动力的,就是加装与样板船差不多马力发动机的,效果类似,主要设想用于组成长长的拖驳船队。

无动力款的,大小、内部布置与前者基本一致,但不装动力,外形更加方正像棺材,且外部有与其他船体进行硬连接的装置,硬连接就是用钢、木卡榫这类与他船体固定在一块,而拖驳则是只用缆绳这些做软连接。

这些船可以被拼接在一块,组成一个庞大的船队,由拖船进行顶推行驶,因为是拼接,保留动力系统并无多少实际作用,甚至会影响使用,船队可在湖域、水流较平缓的水道、以及顺流等条件下开展大规模航运。

这一款,可算是正二八经,跟定义别无二致的驳船,除去组成船队,还可以让动力有富裕的动力船拖行上一两艘逆流行驶,在相较平缓的航线行驶,如此能让顺逆流基本形成闭环。

除去在三百吨船厂建造的这些驳船,李勤均所在的百吨修造厂,也设计建造了几款百吨以内的驳船型号,有的是拖在拖船之后,用于装载额外的燃煤燃油这些,毕竟国内的动力船相对较少,尤其后方一些支岔航道,基本没有固定补给这些东西的地方。

当然,也有用于装载货物的,主要是五十吨及百吨的两型,采用的是钢骨木壳,建造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随这些陆续投产,船厂也在李勤均带领下,转变成了主造辅修的厂子。

不管动力驳还是无动力驳,外形都比较方正,李勤均采用了孙善明的设计考量,使用较平直船体,以加快建造速度,降低建造成本、难度等等,所以三百吨船厂很多船板加工出来,部分在不同船型上都是通用的。

不过该圆润、该流线的地方,有必要的,李勤均还是会保留,只不过会尽量采用相对统一的弧度这些,通常是使用场景所需行驶速度越慢的,越加平直,像动力驳便比无动力驳更加圆润。

选择大肆建造驳船,也是出于林家布局的实际情况,虽说林家在三峡一带江段所需运力极度缺乏,但其实在下游长江航道上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在三峡一带航程相对较短,就算加上入川渝的路程,也就几百公里,但中下游可是将近两千公里的路程,一旦入川渝船只得到一些解决,这段路程运力不足又会显现,最终经过对经济、时间等考量后,选择用驳船以数量来缓解这段航线的运力问题。

以拖船等拖取驳船船队,直至宜昌一带,然后或卸货换船,或用拖船直接拖拽、顶推单条驳船,通过三峡这一段湍急水道入川,出川时,动力驳或装载辅助动力的驳船可自己顺流而下,甚至可一路驶至长江口。

而拖船则可顶推数量庞大的无动力驳船船队,顺江而下一次性运送大量货物,而无动力驳回去时,可找动力富余的船,拖上几船货回去,由此形成闭环,让整个运输体系循环往复运转起来。

不过这一切目前基本还停留在设想或刚起步阶段,连旧船都才刚改好,简单测试后,进行首次长途试运输,便让林默撞上了。

按林文卿介绍,改船难度并不算太高,只是切割去除多余部分,再进行相应的焊接、改造便可,八条船是不少,但造出了八条船,其中相应的气切割、焊接这类新设备使用,也早玩熟了,所以进度不算慢。

详细问了造船的其他情况,其实造新船的进度也不慢,因为将很多牛人都安排去帮忙了,改造完首船后,新船的设计这些便启动了,船改装完,不少新船已经上船台开建了。

因为李勤均只是被临时抽调过来组织收拾残局,所以其原厂的工作也没有被放下,这段时间的发展可不慢,虽然驳船这些船型的投建时间在这边之后,但这期间却也搞出了不少其他船型。

像是几吨、十几吨的汽艇一类的,可用于检查、测量甚至是辅助清理航道,林家通过渠道,搞了一个国府的航道清理授权的委托,可名正言顺对自家想要改善的航道进行清理工作。

不过林家目前并没有搞多大动作,主要就是炸炸礁石、炸炸淤积堵塞处这些,长江上游像三峡、以及支流航道,因水流湍急又没什么人维护,很多地方航行条件很差,可能动不动就会把船搞没了,为免这种事造成太大搞失,林家无奈只能自己去搞一下,现在想靠国府或当地势力,简直做白日梦。

这点上,林默给了家里一点建议,可以提前设计甚至建造一些抽沙、挖沙、吊取石块等清理航道的专用船只,若林家布局顺利,以后运输量越来越大,这种随便搞搞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其他的还有中小型的专业轮渡船,中近程的客运船,都是几十吨的船,林家将来的工厂这些势必不会挤在城区甚至周边,但又大概率会沿水运便利处而建,所以给工厂员工提供渡河、归家等的通勤出行船只也几乎无法避免,没办法,国内各方面底子很薄,很多东西你都得自己考虑自己解决。

这方面,林默也给了建议,像是轮渡,可从单纯摆渡人,改成能快速上下交通工具的类型,这样能摆渡交通工具甚至货物过河过江,应用面会更广,林默甚至还给了几个草图。

这时代,搞什么跨河跨江桥的不现实,而他设想中,厂子这些肯定是不能太聚拢的,但林家投资建厂这些,又准备搞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形式,免不了各种原材料、零部件等在各厂之间转运,若转运途中碰上过河过江,这种类型的船能起上大作用。

至于客运船,林默仿照着李家改的那条客船,说了下内部的布置及安全措施这些,反正是跑中近程的船,有座位、床位便可,没必要搞花里胡哨的舱室形式,对于工人这些而言,快捷便利才是实在的。

详细了解询问过船厂这边的情况,给出一些建议后,林默了解起了林家插足的其他行业,其实也没太多好说的,盈亏参半,有大挣特挣的,也有亏到姥姥家的,还有些是半死不活或收支平衡或勉强有点盈利的,啥样情况都有,也难怪不少外人拿这些当笑话看。

经营最好的,还当属生产各类橡胶制品的厂子,但也如林默猜测的,多了不少竞争者,但林家也开拓了不少新产品的产线或厂子,利润率虽然降了,但利润同样巨大。

主要是目前橡胶价格太过低廉了,原本还想拉高其价格,但价格刚涨了一些,之前弃割甚至抛荒的橡胶林,立马被重新拾掇起,很快填补空缺,将价格又压了回去,总体并未上涨多大一点。

一战时对橡胶需求猛增,橡胶价格飞涨所带来的橡胶热,导致南洋种植下了大量橡胶树,而战后又因汽车等对橡胶需求巨大的产业迅猛发展,导致橡胶种植业继续发展壮大,种植量逐年猛增。

但美国大萧条后,导致全球经济都半死不活,对橡胶的需求断崖式猛跌,橡胶价更是直接跌破了地板价,好多种植园,进行采割还要倒贴钱,所以干脆弃割甚至抛荒。

橡胶树是多年生作物,以生长年限、植株长势等有丰产期这些区分,加上不同地域的橡胶树产量、质量等不同,还有人工、运输等成本的高低,很多跟风的种植园成本这些比不过别人,成本大于售价,那就只能弃割、抛荒甚至砍伐以减少损失。

不过已经进入产胶树龄的,多半是不会砍的,不割甚至抛荒树也能继续存活生长,一旦价格突然涨了呢?是吧?其实就是沉没成本太高了,没几个人能接受现实割肉离场,所以这些潜在产能一直在观望着,价格一升立马便将缺口堵严实了。

当然了,林默之前的想法,严重低估了橡胶行业的供应能力,也高估了林家的能耐,或者说是高估了现阶段国内市场对其的消费力。

虽说林家开发、生产了不少在国内叫好叫卖的橡胶制品,但这些需求量,估计跟橡胶的潜在产量比都远不及,他现在估计,想将橡胶价格大幅拉升,可能还得再爆发大战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