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

生活着一些村民,虽然生活很是困苦,但是,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还是欢声笑语的。

课堂上,夫子教授着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用的文章。

郎朗的读书声传出很远。

那些在地里刨食的大人们,听着郎朗的读书声,也不觉得很累了。

最起码,他们的孩子已经是有了前途了。

有着夫子的教授,到时候就算是做不了秀才,当不了官。

但是,只要认识一些字,就可以到城里去找一些轻省一些的工作,最起码不用为他们之后的生计发愁了。

在这个识字率极为低下的古代,认识一些字,再能弯的下腰去,就不愁没饭吃的。

而这里的村长也是相当的高兴的,他没有想到,十几年前接收了一队落难的父子,给了他们的村庄里带了一个教书的夫子。

这个时候村长的思绪就又回到了十几年前。

一个年轻的男人,怀中抱着襁褓之中的孩子,应该是逃难过来的。

但是,也不难看出,这个年轻的男人是一个秀才公,因为从衣着上就可以看出的。

在这个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代,能读书的必然都是家底富裕的。

当那个年轻的男子抱着襁褓之中的孩子来到这里的时候,请求村长让他们在这里落户。

村长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就同意了。

落户是落户了,但是,一个不会种地的男人,在这里怎么才能活得下去?

那个男人会糊一些灯笼,并因此糊口。

而孩子的奶水,都是来自村庄之中的那些有孩子的妇女。

直到有一天,村长在路过时,听到了这个年轻的男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读书。

因此,这个朴实的村长那是想了又想,才拿着自己家里边的仅有的几只鸡,来到了这个男人的家里。

别看他是一个村长,但是,在这样的小村庄里边,村长其实和那些庶民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他也就是比那些村民的家里多养了几只鸡罢了。

“小香,你爹在吗?”看这在家门口玩耍的小孩子,村长走上前去。

“村长爷爷,我爹在里边。”

那个叫做小香的男孩,抬头望去,原来是村长爷爷,赶紧回答道。

“哦。”

村长带着鸡,敲响了门,“刘先生在吗?我来看看。”

“村长请进。”

里边的男人听到了有人来了,赶紧就出来了,一看是村长,赶紧就把他请了进去。

屋里边都是已经糊好的灯笼,摆放在那里,等着集市的到来。

“大叔,您坐。”那个现已经是有单风霜之感的男人,赶紧把屋里边清理了一下。

弄出一个空地,倒上了一点开水,两个人都坐在了那里。

“大叔,您这次来有什么事情啊?”

村长看上去有点难为情,他的手里还拿着两只鸡。

“言昌,这次前来确实是有事相求。”

在这个时代,教知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的,束修这个村庄里边没有人拿的出来的。

再说了,知识那是那么可以轻传的,这都是立家之本。

“大叔,您这是那里的话,有事您请说,只要我办得到。”

年轻的男人已经不在年少轻狂了,他知道很多事都是需要办的,更何况,他还是生活在这个村庄里边。

“我前天听见你在教小香读书,你看可不可以在交小香的同时也教一下村里的其他的孩子?”

看着眼前这个男人脸上露出的沉思,村长急着说道,

“你放心,我们不会让你白忙活的,虽然村里也是没有什么钱的,但是,我们会交一些束修的。”

听到有束修,那个男人也就不再迟疑了,“束修什么就算了,在这里生活,教授知识,就当是对您的感谢吧。”

其实本来这个男人是想要拒绝的,毕竟教书可不是那么简单地,别的不说,笔墨纸砚就是一项不小的开销。

教自己的孩子,已经是耗费了很多了,他也是勉强支撑住,要是教的多了,那钱怎么办?

不过,这是村长开口了,这可是这个村里边最大的人物了,虽然这样大的任务跟他之前遇见的不值一提。

但是,在这里,他想要好好的生活,就必须要仰人鼻息。

“刘先生,怎么能这么说呢?就算是村里的人再穷,束修也必须是要拿的。”

村长也是很清楚的,教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的,必须得拿出点什么来。

刘言昌自然是不会在拒绝下去了。

“村长,既然决定教书了,那必须得有教材,还有书籍。”

刘言昌思索了一下,“书籍的事情很简单,只需要买上一些纸张,我在自己写就行了。”

“笔墨这个,咱们这里的条件也是不予许的,因此,就只有用沙盘了。”

接着,刘言昌就把沙盘的事情告诉了村长。

“到时候,让所有的孩子,都用树枝来写字,用沙作为纸。”

“等到之后有条件了,就可以让他们自己买笔墨纸砚自己练习了。”

“刘先生,这就行了,能让他们认字就可以了,只要他们能够认字了,那对村里的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事情。”

村长听到刘言昌答应了,顿时高兴了起来。

只要村里的孩子可以识字,那就有可能改变他们自己的命运了。

“刘先生,我就先告辞了。”村长还需要去通知村里的其他的人。

村长把两只鸡放下,“这两只老母鸡就算是我家的束修了。”

还不等刘言昌拒绝,就立刻放下鸡走了出去。

刘言昌阻止不及,只得收下了两只鸡,“之后香儿就有鸡蛋吃了。”

刘言昌已经不是那个双手不沾水的书生了,他现在是一个父亲,他十分的清楚,生活该怎么来的。

刘言昌把两只鸡放进了笼子里暂且不提,村长已经是快速赶回了家中。

村长需要召集村民,尤其是家中有着孩子的村民,告诉他们这件事,这些村民应该是不会拒绝的。

随着通知的人的增多,村长家中已经是聚合了不少的村民了,都是家中有着孩子的村民。

“这次找你们过来,也是有要事相商的。”

“我刚刚已经见过了刘言昌了,想要让他交孩子们读书,不知道你们有意见吗?”

“读书?那我家的地谁来耕种啊?”

“没错,那个糊灯笼的能教得好我家的孩子吗?”

“村长,不是我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识字,而是家中实在是不允许啊!”一个满脸皱纹的汉子说道,“家中实在是拿不出钱的,更何况,地还要耕种。”

“你们想什么呢?这是我好不容易求来的事情,怎么不行了?”

“种地,你们就知道种地,等到有了收成,还不是需要交上很重的赋税?”

“但是,我们村里有了读书的人就不同了,到时候,就会交很少的赋税的。”

“到时候,你们的孩子也会有一个好的出路的。”

村长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很清楚眼前的这些村民的思想,因此,就必须拿出一个好的利益才能让他们同意这件事。

再说了,就算是他们不同意,这个村长她他也会强压着这些人同意的。

这样的机会可不是经常可以遇见的,更何况,让刘言昌教书,基本上就不用付出什么代价的。

只需要提供一间茅草屋,弄一些沙子,树枝就行了,书籍只需要白纸就可以。

哪一个读书人不是耗费巨大?眼前的这个机会,他是不会让村民破坏的。

是时候展现村长的威严了。

“就这么定了,我就是来通知你们一声的,三天后,所有的孩子都要去学堂上学。”

看着村长已经是定下来了,没有任何的村民敢反对的,他们怎么敢反对?

村长再怎么说也是村长,这个村子里边最大的人,最德高望重的存在。

看着已经散去的众人,“不知好歹的家伙们!”

接下来的三天,村长拿出了积蓄,又从村民的手里收到一些物资,到了集镇之上卖了出去,得到了一些钱财。

这些钱财直接就被村长买了一些笔墨纸,都是一些残次品,但是还可以用。

至于砚,就不可能了,可以用一块坦一点的石板来用。

就算是在他的强压之下,也是没有筹到多少的钱,买的这些东西,也是勉强够用罢了。

这些东西带回了村里之后,就直接交给了刘言昌,让他用来写书,也就是教材。

接着,村长就安排了起来,在村里找了一块空地,搭建了一个亭子,光线充足的大亭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学习的。

三天之后,村里的孩子们都来到了这里,开始学习了,带来的束修也是很简单的。

大都是一些食物,指望这些村民出钱,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的,他们没有钱的,只有粮食。

就算是这些粮食,也是从牙缝里边省出来的口粮。

刘言昌也是开始了教孩子们识字了。

刘言昌很清楚,这些村民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到一些什么东西的。

他们需要学到的都是一些最实用的东西。

这要是让刚刚到来的刘言昌教,他根本就教不出来的,当时的他还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弱书生呢!

现在就不一样了,他经过几年的生活,早就知道了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庶民们想的是什么了。

因此,刘言昌并没有教那些之乎者也,微言大义,而是直接教授的就是杂学。

就是算账用的,但是也可以让这些小孩子识字,这对与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孩子基本上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脱了缰的马匹一样,没几个学的认真的。

可以从繁重的农活之中脱离出来,自然是玩的开心。

而大人们也是不管他们的孩子学的到底是怎么样的。

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一个村民卖东西的时候,由于不识字,不会计算,马上就被骗了。

而他的孩子从学堂之中回来了,直接就指出了其中的错误问题,挽回了大人的损失。

事情传了出去之后,这些孩子们的苦日子就到来了。

大人们第一次知道就算是识字,也不会被人骗的,起码算账是不会错的。

只要这些孩子们不认真学习,都是直接就被大人狠狠的揍上一顿。

学堂之中,学习的风气才渐渐的好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是三五年过去了,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已经不能再在学堂里学习了。

他们需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了,需要为他们之后考虑了。

不少的孩子就不在上学了,而是到了集镇城里边,找到了工作。

由于这些孩子都是识字的,因此,比不识字的人总是多上几分机会的。

他们拿着更高的工钱,做着更为轻省的活计。

刘言昌在整个村子里边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了。

而村子也是渐渐的赋富裕了起来,并且是远近闻名的(周围的一些村子)。

于是更多的村子就把孩子们送到了这里学习,而学堂也是有着更多的人出力,翻建了很多倍。

那些学成出去的孩子们,自然是要抱团的,因此,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了。

在整个地方也算是有了一点的势力,给学堂建立的更加的宽敞明亮了。

这个时候的学堂已经是不止教授杂学了,也开始教授一些能够考取功名的学问,这就回到了村长当初的意愿上面。

平日是,村长听着这郎朗的读书声,虽然已经年纪很大了,但是,他还是很高兴。

起码,他的村子有了奔头了。

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日子,学堂里一样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有一个外乡人赶到了这里,他穿着一身青色的道袍,走到了这个村子里边。

“有趣,有趣,没想到,刚刚回到了这里,就遇见了这么有趣的一幕。”

这个道人慢慢的走进了村子里,听着读书声,好像是在想些什么。

“道长,不知您有什么事情啊?”

一个学堂里边的学生走了出来,看着站立在学堂门口的道士,上前问道。

“我感觉这里有着故人的气息,就来这里看看。”

“故人的气息,您是认识老师吗?”

“这个得等见过了才知道的。”

“那我去通禀老师去了。”

还没等道人答话,这个学生已经是走到了学堂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