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是不可能原谅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原谅的,大度又不会,只能每天记恨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
人们常说宁愿被君子记恨一辈子,也不要被小人记恨一时。
君子复仇有道又比较大度,大概率会永远不理你,但小人则就是睚眦必报的性格,一旦被他们记恨上,总会被接连坑害、追杀。
而罗青恰巧就是心眼最小的那种“报复小人”,你打我一拳,我必须不依不饶地还击两拳,否则就会把那一拳记恨一辈子。
所以。
江湖上早就有传言说:
罗青此人仗义疏财、为人正直,颇有大侠之风范,但是请务必记住,此人只能为兄弟、为朋友,千万不要跟他做敌人或者得罪他,不然的话一件小事就会追杀你一辈子!
当然,传言毕竟是传言,跟现实还是有差距的。
罗青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很大度的,尤其对于兄弟,他甚至都可以跟曾经杀他的敌人做朋友,并且原谅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
一般不经意的小事,罗青也不会在意。
至于传闻所说的因为一件小事而追杀一个人一辈子,都是世人的谣传,真相明明是那人偷我春宫图,我派杀手追他上千公里,只为要回那副绝版春宫图,而后来嘛——就该问偷画的王富是怎样被抓的。
因此。
罗青的睚眦必报在大宋出了名,尤其在黑道更是闻者色变、论者皆叹。
但如今。
所有人具都得到消息说,罗青身死大宗山,宋江乃是罪魁祸首。
一开始时,旁人皆不相信,认为罗宰执就有诈死的习惯,而且还把诈死玩出了花,那他的儿子肯定不逞多让。
但是。
童贯的上表请罪书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
谁能想到第一个确认罗青死亡消息的人竟然是童贯!并且他还上表请罪自己没能保护好罗驸马,让他惨遭奸人杀害。
除此之外,童贯还表示自己一定会带领大军剿灭宋江,为罗驸马报仇。
面对童贯的上表,官家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派人安慰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务必要为罗驸马报仇。
于是。
官家再派数万禁军前往龟蒙地区剿灭宋江,而宋江则是闻风而逃,慌不择路地朝淮南逃去。
世人一见官家与童贯都如此行为,不禁开始怀疑罗驸马是不是真被杀了?亦或是他们在联合演一出戏?
总之。
自罗青身死大宗山的消息传开后,有人为之叹息,有人为之欢呼雀跃,也有人为之扼腕惊疑,各色人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罗驸马的生死问题。
事实上。
罗青与官家、童贯确实在演一出戏,不过这出戏其余两人是不知情的,尤其童贯真以为罗青死了,谁让他的心腹爱将如此报告的呢。
诈死这个招数要的就是以假乱真、出其不意。
当年罗宰执一诈死,西夏、辽国瞬间撤兵让地、班师回朝。
他们肯定不相信罗宰执已死,但是他们太害怕罗宰执的神出鬼没,今日诈死,明日神兵天降、王者归来的操作他们不知道见识过多少次,吃瘪都吃出心理阴影了。
所以,罗青人生的第一次诈死就是对付宋江、吴用。
而陈沉则在他还昏迷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安排好了这一切:
“大哥,你已经死亡的消息满天乱飞,我对外没有澄清也没有否认,除了我们五兄弟外,谁都不知道你还活着,包括我们的禁军兄弟。”
罗青听而坏笑道:“诈死的招数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就是不太清楚具体该如何执行。”
闻言。
陈沉自信满满地说道:“我曾经做过几年罗宰执的文书,对于他诈死的招数也算见识一二,这一次我建议大哥用最振奋军心的诈死招数。”
“最振奋军心?”
“没错,大哥的死让咱们的禁军兄弟们群情激奋,都嗷嗷叫地想去找宋江报仇,所以此时带着大哥的棺木去拦击宋江,绝对会极大地鼓舞士气。”
听到这,罗青莫名地笑道:“恐怖不止如此吧,我爹的诈死招数可比这要高明百倍!”
这时的陈沉也笑道:“没错,还有一招就是在打仗前使用所谓的‘巫术’将大哥复活,然后大哥就能顺理成章的复活,参加战斗,这样更能鼓舞士气,同时还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听着陈沉的诈死计策,罗青点头自言道:“巫术啊,你们大宋人最喜欢这些妖术迷信,如果我真复活了,头脑简单的兄弟应该会相信这是巫术,进而更加卖力地杀敌。不错,这计策可行!”
说话间。
罗青与陈沉定下了诈死的计策。
在又休养了几天后,罗青钻进了棺材,其余四侠拉着棺材朝禁军军营赶去。
看着将军老大的棺椁,再看着面前哭丧的四侠,众禁军不疑有他,全都发自内心地嚎啕大哭。
他们好不容易盼来一位值得跟随的将军,结果现在又死了,重点他还那么年轻有为、正直大方,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悄然间。
复仇的火焰在众禁军的心中燃起,他们全都摩拳擦掌、厉兵秣马地准备剿灭宋江。
按他们的话来说就是:
不为衙内报仇,我们良心不安、忠心不安!宋江必死,为衙内报仇!
禁军们的火气提上来了,接下来就是全方位地找寻宋江、围剿宋江。
就在这时。
陈沉他们收到了一个绝佳的消息。
据情报上所说,宋江一行人在途经沭阳时,遭到县尉王师心的拦击,略有损失后,便跑到了海州一带,而此时的海州知州张叔夜是罗青的一个叔父,也是曾经鼎力支持罗宰执的官员之一。
罗宰执与他素来交好,两人又常在边关驻守,所以友情非常深厚,也是罗青关系最好的几个伯父之一。
如若不是张叔夜在罗宰执反叛事件的追查中被蔡京一行人强行追究连坐责任,也不会混到知州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
至于张叔夜与蔡京之间的矛盾,那就要从他的从弟张克功说起。
在大观三年,张克功弹劾了蔡京,使他被迫下台,从此张家就与蔡京结仇,与罗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进而才导致了张家之后被连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