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狡黠一笑:“叫几个弟兄盯住小王爷府衙,时刻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即使转移人质,也要知道其行踪,咱们就静观其变,相信过不了多久,整个幽州都知道小王爷的光荣事迹了,到时候有人会比我们更急,那时,就是咱们出手的时候了。”
韩震点点头,他似乎你明白了杨义的用意,旁边的甘虎看见韩震点头,他也似懂非懂的跟着点点头,反正他现在也是平卢军的一员,为杨义马首是瞻。
府衙内,啪的一声响,小王爷气得狠狠的将杯子摔在地上,杯子四分五裂,茶水洒了一地。
旁边的下人被吓得一言不发,脸色凝重,单膝跪在地上的侍卫也低着头,不敢抬起来。
“放肆,实在是放肆,这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干的好事,莫非是活腻了不成,你们掘地三尺也要把他给我找出来。”
小王爷气的脸色铁青,本来他今日心情不错,坐在大厅里品茶,可是突然听到下人禀报,说外面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告示,写的尽是些自己干的丑事,那侍卫还将纸告撕了一张回来给他看,气的他将纸撕的稀烂。
“卑职遵命,那…”
“那什么那,还不赶紧给本王滚,滚…”小王爷一脚踹在那人的肩膀上,那人稳不住身子连爬带滚的出了门。
街道上如往常一样热闹非凡,只不过今日人们聊的话题都是有关小王爷的。
杨义等人喝完茶,吃完点心就出了茶楼,前脚刚刚出门,街道上就出现几支官兵,街上的百姓见了立马闪到一边,让出一条道。
“闪开,闪开!”
官兵分成两人一组,他们将墙上的纸告撕了下来,然后从新贴了一张告示,然后便离去了。
看到官兵散去,又见到墙上贴了新告示,行人纷纷围观起来。
杨义见状心知事情已经传到李淡耳里了,不过对于官兵贴的告示,他倒是有些好奇,于是也上前查看去了。
只见告示上写着:“契丹与高句丽乱党相互勾结,故意毁坏小王爷名声,意图搅乱幽州,趁虚而入,百姓莫要恐慌,也勿听信谣言,混听是非,至于那高句丽乱党,小王爷已捉拿归案,交于县衙处理了。”
看完告示,杨义只是摇头苦笑,这主意也不知道是哪个猪头出的,他小王爷的为人品行,幽州百姓那是早有耳闻,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现在出这么个告示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嘛。
但是这个时候的老百姓,文化水平以及觉悟都没有那么高,所以大部分人都会被蒙在鼓里,这也是当官的,经常对百姓使用的手段。
杨义挤到了前面,开始假装念叨着纸告示,声音也越来越大,让下面的人都能听到。
下面的人大都是寻常百姓,没念什么书,见杨义读的有模有样,大家都晓得他是个有文化的人,于是开始跟他交流了。
“这位兄台,今早看见的告示是说小王爷干了见不得人的事,现在这纸告示却又恰恰相反,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
“是啊,是啊!”下面一群人开始附应起来。
杨义笑了笑道:“无风不起浪,小王爷可是这幽州的小主人,他的所作所为,相信各位早有耳闻,但关键是高句丽人一事,前后告示存在不同说法,一个说是公主和使者,一个说是乱党,只是据我所知,契丹人侵犯高句丽领土,掳掠牲畜人口,大家试想下,如果你是高句丽人,你还会与契丹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吗?”
听到杨义的反问,下面的听众连连摇头,然后开始明白杨义所说的意思,原来这是官方在说谎,估计是在为那位小王爷开脱罢了。
杨义的表演结束,他很快就离开了那片人群,而对于小王爷的故事也是越演越烈,故事的版本也越来越多,但是多数人都相信小王爷因为美色而拘禁高句丽公主。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小王爷扣留高句丽公主,据为己有,阻挡高句丽使者进京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幽州,茶馆酒肆里的话题都离不开这事,小王爷的事迹可以说是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小王爷之事如龙卷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幽州,自然而然也传进了燕王府。
只见大堂内,为首处坐着一位四五旬的中年男子,他身材壮硕,精神饱满,阔面重颐,威风凛凛,此时他眉头微皱,显然在为某事发愁。
“燕王,可是为小王爷之事发愁?”
原来那位中年男子就是幽州的主人燕王李宗,说话这位也是他的幕僚王庄。
燕王点点头道:“现今朝廷对本王心存芥蒂,本王处处小心谨慎,凡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谁料到那混小子到处给闯祸添乱,何况朝廷派来的监察御史还在幽州,如果这是传到朝廷之上,万一皇兄借此事发难,怕事不好处理啊!”
燕王说完抬头看了王庄一眼,仿佛在问他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王庄心领神会道:“王爷,据下属所知,此事是有人故意在抚宁县到处贴覆告示,而且是在夜间行事,的确极为蹊跷,至于高句丽人一事,根据后来官方的告示可以推断,确有其事,而下属以为这幕后的指使者有两种可能,这一则可能是王爷或者是小王爷的仇家,他们的目的是想要借此事做文章,二则是有可能高句丽的同伙,他们的目的则很简单,无非是想要救出高句丽人。”
听王庄分析的很有道理,燕王也点点头,若有所思的问道:“那依你之见,哪种可能性最大呢?”
王庄脸上风轻云淡,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拱手说道:“卑职以为第二种可能性最大。”
“哦!”燕王惊讶的看着王庄,似乎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王爷,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王爷或者小王爷的仇人,一定会十分清楚王爷的情况,也了解幽州此时的状况,朝廷的监察御史来幽州视察的消息,又怎么可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