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烧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本的昭和天皇,是古今历代天皇中的最长寿者。

至1988年的12月25日,昭和天皇已经在位六十年整。

同时作为一个纵容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幕后黑手,他也以自己的长寿,以及成功逃脱了战后清算的幸运,成功证明了这个世界“坏人未必就有恶报”的残酷现实。

不过,这老小子这辈子的气运也差不多到头儿了。

实际上从1987年开始,老家伙就进入了苟延残喘的阶段。

他的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虽然进行了多次手术,却始终不见起色,

许多日本人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意识到,昭和时代或许即将过去。

到了1988年的9月,由于昭和天皇的健康情况持续恶化,皇太子德仁开始代行国事,更多的日本国民通过这种变化,看清了一个时代即将终结的现实。

如今大家只不过在静静等待着某件注定要发生的事,顺其自然的发生罢了,大部份人的心里都知道昭和天皇要“噶”了。

尽管如此,但有些讽刺的是,除了少数同样上了年纪的死忠粉子,实际上还真没有多少日本国民会为了昭和天皇命不久矣这件事而心痛。

盖因此时的日本正值泡沫经济的高光时刻,金钱和欲望才是日本社会的主旋律。

1988年日经指数已经突破了三万点。

这个数字比黑色星期一下跌前的两万六千点,要高出了四千点之多。

东京股票市场总市值超过当年日本gdp387万亿日元达到477万亿日元。

而东京附近城市的地价在年底也出现近成倍的异常增长,带动了原本已经有点滞涨的东京核心地价再度发力。

在宁卫民曾经住过的赤坂,现在一块报纸大小的土地就能卖到三万美元。

全国土地资产总额已经几乎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倍半了。

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企业融资规模也越来越大。

股票资本和土地资本让许多企业的账面财富暴增,无论是企业主业赚钱与否,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一定是成倍增加的,这是普遍现象。

因此对日本全国来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似乎都有数不尽的财富掌握在手里,钱来的太容易了。

所以大年下的,人们只在乎怎么去消费享乐,谁还在乎昭和天皇的死活。

不,其实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毕竟一旦昭和天皇真的病笃,日本民众也就无法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昭和天皇的弥留状态,反而更刺激零售业和娱乐业、餐饮业疯狂宣传和促销,日本国民抓紧时间及时行乐。

否则的话,真等昭和天皇最后一口气没了,哪儿还能花钱找乐子啊

岂不是亏大了

于是乎,日本举国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经济现象。

昭和天皇的身体越是不适,临近垂危,全国的商场、超市、酒吧、餐厅和舞厅就越是生意红火。

连企业的忘年会也都急吼吼抢着举办,争先恐后把狂欢庆典往前挪。

仿佛大家都在赶时间,生怕自己手里的钱搁久了就花不出去的似的。

也不知道昭和天皇本人要是发现自己寿命将尽,居然还有促进社会消费的功效,他心里是会感到自豪还是悲哀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起码宁卫民对此是挺开心的,现在的他成天笑得就跟朵大牡丹花儿似的。

毕竟他是个既得利益者,日本人越是花钱,他就赚得越多啊。

尤其他非常清楚,小日子们的好日子就要变天了。

昭和天皇嗝儿屁着凉大海棠后,要不了多久,到时候整个日本的经济都会为天皇陪葬。

作为一个华夏人,为了这种宿命一样的巧合,自然忍不住要好好拍拍巴掌了。

布局多年,就要迎来最终收网的时刻,先等仇人嗝儿屁,再割一茬韭菜。

这种甜美的复仇快感,宁卫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好了。

他是没办法和日本这边的家人分享的,也只有真正的华夏人,才能理解他心里的这种源于血脉快乐。

再加上,今年宁卫民家里还有那么大的喜事,他有了一个可爱的闺女,终于也当爹了。

这么一来,搞得大年下的他居然也有了烧包的感觉了。

要不去好好的花点钱舒坦舒坦,他还真有点食不下咽,坐卧不安了。

于是乎,他在圣诞节前不但给妻女和岳父母买了不少高档的礼物。

圣诞节过后,他还专门找了一天准备在坛宫饭庄请一请客。

他对于自己在日本认识的同胞们都发了帖子不说,还让这些人也去邀请他们相识的朋友过来,哪怕来的客人,是他并不认识的陌生人也没关系。

还是那句话,肉烂在锅里。

他不在乎来多少客人白吃白喝,反正只要是来自大陆的同胞就行。

毕竟自己有了闺女,和昭和天皇要完蛋的事儿,都是百年不遇,好不容易才等到的大喜事。

他要不把自己的同胞召集到一起来,好好喝上一杯,念叨念叨这些事怎么行

他非憋坏了不可。

就这样,12月28日这一天,坛宫饭庄的几个包间都专门留出来用于招待宁卫民的客人。

别说,人来的还真不少。

不但刘洋、陈颂、褚浩然、孙五福和他的子弟兵们都来了,刘洋、陈颂、褚浩然果然还拉来了十几个来自大陆的留学生。

甚至就连神龙见首不见尾,目前辗转日本各地,销售章光101生发水的李小江和王艳收到了相关消息,也大老远的从名古屋巴巴的赶来了。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跑到日本投奔宁卫民的几个文艺界的朋友,苏悦、安文、张丽玲、姚培芳也全都来捧场。

一时间,大家相互寒暄,好不热闹。

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只要坐在一起,互相一敬烟就是朋友。

尤其在这里是难得登堂入室可以用汉语随意交流的地方。

大家用乡音交流感觉倍儿痛快,于是没多会儿大家就都熟悉起来,完全淹没在喜悦热闹的气氛里了。

不用说宁卫民作为请客的主人,必然是这段宴席中的主角。

刘洋、陈颂、褚浩然依次给他介绍他们各自的朋友,甭管认识他不认识他的,每个人对宁卫民都是忙不迭的握手,满口久仰,一脸的仰慕。

不为别的,没他哪儿有这次聚会啊。

而且大家出国几乎人人都处在为了生存挣扎的状态里,要不是有他这样的大财主慷慨解囊,大家也无缘在这里欢聚一堂。

所以大家的感激都是真心实意的。

就连李小江这算是已经在日本混肥了主儿,几乎所有留学生无人不知的名人,也对宁卫民尊敬极了。

他现在是真的把宁卫民的底细给打探清楚了,所以一开席,他就透着巴结,主动站了起来说起了场面话,把宁卫民好一通捧啊。。

“哎哎,各位静静,静静啊,我有一个提议啊,咱们一起敬宁总一杯吧。感谢宁总的热情款待,才让咱们这些在异国漂泊的人,今天体体面面的坐在这里,有吃有喝,品尝一下家乡的饭菜。不瞒你们说,出国之后,才知道人会想家。就冲宁总为大家办了这么一件大好事,就冲宁总如此的大方仁义,我都站起来举杯表示一下,应该吧”

这一番话在情在理,大家纷纷响应都站起来给宁卫民敬酒。

让宁卫民面上有光,好一通举杯回敬。

这还不算,李小江跟着又说,“还有一件大喜事,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吧咱们宁总就在上个月,喜得千金。而且孩子的母亲就是着名的日本影星松本庆子女士啊。我说,就冲咱们宁总把日本的国宝级美女给娶回了家,而且还让她给咱华夏人生了孩子,大家是不是还得再敬宁总一杯吧这才是英雄啊……”

就这样,又是一波连闹带哄的贺喜声响了起来。

容光焕发的宁卫民被搔到了痒处,也面带微笑再度还礼。

眼瞅着李小江似乎还有下文,刚喝下这杯酒,他又把杯子举起来了。

终于有人感觉烦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看不出李小江是在拿大家伙做戏,给他自己卖好呢。

像一个小伙子就嚷,“哎,小江,你别光口头上佩服人家宁总啊,也得有点实际行动对不对。咱们大陆来日本的人里,除了宁总,大概混得最好也就是你了。听说你那一瓶生发水就能挣日本人几十万円。怎么样明年你也大方大方,慷慨解囊一次,组织大伙儿聚一次吧。我们也都念你好。”

他这话明显把李小江给架上去了,引发了一阵哄笑。

不过李小江能在日本混得开,自然也有几分本事。

场面上的事儿他可不怵,立刻反唇相讥。

“哎哟,赵刚,拿话挤兑我是,我是这几年挣了点钱,请一顿饭自然是没什么,可我有钱,得分跟谁比。这不是还有宁总在嘛。人家就是开餐厅的,何况人家是什么样的家业宁总不发话,哪儿有我显摆的地方。你呀,少来这套,用不着眼红。你要真没饭辙你就直说,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朋友,大不了回头我给你送箱方便面去,再给你十几袋榨菜,你先吃着……”

“不行啊,我在日本可是干的体力活,哪儿能老吃方便面啊。我得吃高蛋白。还是让我跟你一样进补吧,以后你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见李小江半开玩笑就把自己的招数化解,赵刚也不好真太较真了,只能故作无耻的样子,以玩笑来收场。

“那你还真冤枉小江了,你别以为他的日子好过。他净在路上跑了,根本没什么工夫吃饭。这个月都造了四十多袋方便面,十几袋榨菜了。他还真是自己吃什么就给你什么……”

果不其然,王艳也插了一嘴,这一句话惹起屋中沸腾一片,大家都哄笑起来了。

赵刚则借坡下驴,“得嘞,小江,看来你还不如我呢,也就是个表面光啊。”

“去你的,你才驴粪蛋呢。”

旁边刘洋则给宁卫民介绍,“这个赵刚我也认识,现在给个装饰公司干装修工,他在国内其实是学电子的,来日本的目的也是相关专业的深造。人不坏,就是性子太直,有什么就说什么……”

总之,老乡就是老乡。

尽管出国的这些人目的,手段不同,背景也不同,坐在一起说话,时不时也会冲突,也会意见不同。

但毕竟大家伙还是同病相怜的共情更多一点。

身在别国,也就只有彼此还能给对方几分温暖。

所以时间一长,开始吃喝起来,言语间的芥蒂很快遗忘,最后还是和睦的气氛成了主流……

只不过,让宁卫民有点始料未及的是,这些同胞似乎没几个人知道天皇要死的事儿,也没多少人关心这件事,盖因大家伙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些。

除了跟着他干的人,大部分的留学生还是忙着读书和打工,根本就无暇顾及此事。

所以聊到最后,这顿饭就又变成了诉苦大会,大家都在交流在日生活的不易,以及国内那边债务的紧迫。

尤其是女同胞们,都不可避免在打工的地方受到了日本人的性骚扰和欺负,就连安雯和张丽玲这样的姑娘也不能避免。

这些话听得宁卫民心里沉甸甸的。

不得不说,他了解了更多这些同胞们的真实生活后,对于和大家炫耀自己生活幸福,聊天皇恶有恶报的兴趣大减。

他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大家在生活处境上的差距与不同。

以至于这顿饭他吃到最后,都没怎么说什么,反而成了一个听众。

听大家在日本的不易,听大家遭遇过的困难和不幸,看着一屋子的人喝的东倒西歪,有的仰天长啸,有的大发牢骚。

同时也开始思考起他能否为大家做点什么,能否改善大家的处境,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来。

结果他还没想出多少切合实际的头绪来,第二天一个震惊所有在日留学生的流血事件就发生了。

而这个进一步促成了他不想再袖手旁观,决心要做点什么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