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第七日,已是深夜。
郭绍华站在敞开的窗前,任凭寒风吹拂着他的面庞,眼神却愈发明亮。
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眸光却锁定远处的厂部大楼。
那里灯火通明,如同一只永不闭眼的猛兽。
“有趣,真有趣。”
李龙飞推门进来,脸上写满了焦虑。
“师傅,看来陈副厂长只是个小喽啰。调查深入后,发现背后牵扯的利益太大了。”
郭绍华微微一笑。
“当然,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能耗数据造假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问题在于采购和销售环节的利益输送。”
他放下茶杯,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一个副厂长,没有足够的权力和背景,怎么可能独自玩转这么大的局?”
周正平呼吸一滞,眼中闪过一丝惊诧。
“您的意思是…”
“耐心等待,答案自会揭晓。”郭绍华那张俊秀的面庞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大鱼,总是要慢慢钓的。”
翌日清晨,一个消息如同炸弹般在前进厂炸开。
存放近三年采购销售账目的库房发生了“意外火灾”,关键账册被烧毁殆尽。
郭绍华接到消息时正在喝早茶,他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冷光,但面上依然风平浪静。
“看来,有人急了。”他微笑着说道:“这正是我们要的效果。”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郑厂长面色铁青,重重一拍桌子。
“简直是岂有此理!这是对调查的公然挑衅!”他目光如炬,环视四周,“无论是谁,我一定严惩不贷!”
郭绍华站在角落,温和地望着这一幕,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郑厂长,您的态度让我们深受感动。”他的声音轻柔得如同低语,却让整个会议室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不过,恕我直言,这次'意外'未免太过巧合。”
郑厂长的眼神猛地朝他扫来,如同出鞘的利剑。
“郭工程师是什么意思?”
郭绍华依然微笑,那笑容温润如玉,语气却不容反驳。
“就在我们昨天下午通知要查阅采购和销售账目后,晚上库房就起火了。这火灾,来得未免太是时候。”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仿佛连呼吸声都被冻结。
郑厂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但很快恢复了愤怒。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是对调查的严重干扰!保卫科立刻成立专案组,彻查此事,一天之内,我要看到结果!”
郭绍华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郑厂长的一举一动,心中早有计较。
会后,他将团队召集到临时办公室。
“计划有变,既然正面突破受阻,我们就改走侧面。”
李龙飞露出疑惑的表情。
“师傅的意思是?”
郭绍华轻轻旋转着笔,眼神却愈发锐利。
“账册可以烧毁,但交易是双方的,外围的供应商和销售商那里,一定还有记录。”
“正平,你负责秘密接触这两年与前进厂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重点是'临江物资'和'远大贸易'。”
周正平神情一震,默默点头。
“李龙飞,你协调冶金部专家组,彻查工厂设备采购情况,尤其是三年前那批进口设备。我记得当时厂里很是炫耀,说花了大价钱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线。”
郭绍华微微一笑。
“可实际上,那套设备的性能与宣传的相差甚远,有意思的是,账面上的价格却远高于市场价。”
李龙飞精神一振,眼中闪过惊讶。
“师傅,您怎么知道这些?”
“因为三年前,钱工曾作为技术顾问参与过设备评估,只是当时钱工的意见被直接忽略了。”郭绍华轻声说道,脸上笑容依旧,眼中却闪过一丝寒意。
两天后,冶金部专家组递交了一份详尽的设备调查报告。
“根据我们的技术检测,前进厂三年前引进的这批设备,其实际性能仅达到合同标称的65%,且使用寿命比同类设备缩短了近一半。”
专家组长严肃地指出,同时展示了一系列技术数据。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批设备的实际市场价格,仅为前进厂支付金额的63%左右。这中间的差价,去了哪里?”
郑厂长面色铁青,却依然保持镇定。
“这确实是个严重问题,必须彻查!”他的语气坚决,“我郑某人在厂里这么多年,决不允许有人中饱私囊!”
郭绍华站在一旁,轻轻摇晃着手中的钢笔,眼神若有所思。
他想起钱工提到过,三年前那次被无视的技术评估报告,钱工曾明确指出设备存在的问题,却被陈副厂长以“外行不懂行情”为由一口否决。
而当时郑厂长也在场!
“有意思。”他在心中轻语,脸上依然挂着那抹人畜无害的微笑。
转机出现在第九天。
郭绍华正在办公室审阅文件,周正平匆匆推门而入,脸上写满兴奋。
“师傅,有突破了!”
周正平压低声音,像是怕被人听见。
“'远大贸易'的张总联系我们了,说愿意提供一些关键资料。他说…他说现在形势不对,要保全自己。”
郭绍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我之前就说过,这世上最不牢靠的就是人心。”他轻声说道:“钱解放的举报让陈副厂长倒台,而现在供应商也开始自保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忙碌的工厂。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我们只需要推倒第一张,剩下的,交给人性就好。”
那天下午,在一家偏僻的茶馆里,郭绍华亲自会见了“远大贸易”的张总。
这位中年男子眼神闪烁,不安地搓着手。
“郭工程师,我也是被逼的啊。”张总声音颤抖,“那时候陈副厂长明确告诉我,不按他说的做,就别想在前进厂拿到一分钱的订单。”
郭绍华轻轻抿了一口茶,面带微笑。
“张总,请详细说说。”
三个小时后,郭绍华手中多了一叠原始发票复印件和几份合同文本。
这些文件清晰地显示,在过去几年里,前进厂的原材料采购中存在严重的虚报价格、以次充好的问题,而每一宗不正常的交易,都有陈副厂长和财务科某些人的签字。
更关键的是,其中几份文件上,还赫然有郑厂长的亲笔签名。
“物证到手,但还缺人证。”郭绍华轻声道,眼神愈发深邃,“下一步,该是财务科了。”
得知财务科老会计徐明突然称病住院,拒绝调查询问时,郭绍华眼中闪过一丝冷笑。
“怕了吗?”
“但可惜,这世上没有躲不开的风雨。”
他转向李龙飞,声音依然轻柔:“去医院看望一下徐科长,带上这些证据。告诉他,形势已经明朗,是时候选边站了。”
当晚,省厅领导张副局长找到了陆忠武院长和郭绍华。
“情况复杂了。”张副局长面色凝重,“调查牵扯的范围越来越广,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厂里的正常生产。上面有意见了。”
郭绍华静静地端坐着,脸上的笑容依然温和,但眼神却愈发犀利。
“张局长的意思是…?”
“能否先解决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以后再说?”张副局长试探性地问道,“毕竟前进厂是全省的支柱企业,生产不能耽搁太久。”
郭绍华笑了,那笑容依然温润如玉,眼神却冷得惊人。
“张局长,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您会建议他只切除表面的肿瘤,留下深处的病灶吗?”
张副局长被这突如其来的反问弄得一时语塞。
陆院长深深看了郭绍华一眼,随即坚定地说道:“小郭说得对,这次调查必须彻底,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前进厂永远都不会真正健康。”
离开会议室,郭绍华的脸上终于褪去了那层温和的面具,眼神变得锐利如刀。
“推手已经露出,是时候收网了。”
然而,就在调查即将迎来决定性突破的前夜,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到了省厅领导和陆院长的案头。
信中详细列举了郑厂长在过去几年来的“失察”或“默许”行为,甚至直指他与某些违规项目有直接关联。
这封信如同一颗核弹,瞬间改变了调查的格局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