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会议进行到一半,老专家们已经频频交换赞赏的眼神。

关副部长更是不断打断,提出一连串尖锐问题。

“这个高温合金管道的选材,考虑过长期蠕变和硫化腐蚀问题吗?”

“智能调度系统,在生产负荷剧烈波动时如何保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新系统与现有老旧生产线的接口兼容性,你们有具体方案吗?”

每个问题都直击技术痛点,深入细节。

会议室角落里,老罗脸色阴沉,冷眼旁观。王副厂长更是攥紧了拳头,指甲都掐进了肉里。

杨厂长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为郭绍华捏了一把汗。

然而,郭绍华依然从容不迫。

“关于高温合金管道,我们选用的是tc4钛合金与不锈钢复合材料,耐温1200c以上,抗硫化腐蚀能力是普通材料的3倍,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

“智能调度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主控单元响应时间0.1秒,备用系统自动切换时间不超过0.5秒,完全满足工况波动需求。”

“关于兼容性问题,我们设计了专门的转换接口,并开发了七套过渡方案,可根据不同车间情况灵活选用。”

每一个回答都精准到位,既显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又体现了对实际工况的透彻了解。

他甚至能直接在图纸上演算出管网压力变化曲线,推导出能量平衡方程。

最令专家们惊叹的是,郭绍华还能补充国际最新技术动态。

“去年岛国住友重工刚发表的蓄热材料研究成果显示,相变储能技术可进一步提升能源密度20%,我们已与京都材料所取得联系,准备展开合作研发…”

这份从容自信和技术功底,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那几位花白头发的部里专家,眼神从审视变成了惊讶,最后化为毫不掩饰的欣赏。

当会议进入尾声,最后一个问题被完美解答后,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所有目光聚焦在关副部长身上。

关麟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敲桌面,眼神复杂地盯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片刻后,他忽然站起身来。

“啪!啪!啪!”

清脆掌声在安静会议室响起,格外震撼人心。

关副部长带头鼓掌!

随行专家们立刻跟上,掌声热烈而真诚。

杨厂长激动得脸颊通红,用力拍着手,眼角甚至有些湿润。

会议室角落,老罗和王副厂长僵硬地动了动手掌,脸上笑容比哭还难看。

“好!非常好!”

关副部长大步走到郭绍华面前,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

他用力拍了拍郭绍华肩膀,声音洪亮:“年轻人,你的专业素养,你的创新思维,你的这份魄力,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钢铁工业未来的希望!”

郭绍华恰到好处地露出谦逊而感动的表情:“关部长过奖了,这只是我们全体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关副部长摇摇头,目光如炬:“不,这份方案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明显超出了一般技术人员的水平。小郭啊,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转身面向杨厂长,关副部长郑重宣布:“杨厂长,我建议,这个项目要提高规格,作为部里重点关注的技改项目来抓!”

关麟部长一锤定音。

杨厂长激动得双手微颤,当场宣布:“感谢关副部长的肯定与支持!我宣布,'红星轧钢厂能源系统优化工程'正式立项!即刻起,成立项目指挥部,由我亲自挂帅总指挥,郭绍华同志任常务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推进!”

郭绍华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着众人的祝贺和掌声。

他谦虚地笑着,眼神却不经意间扫过角落里脸色铁青的老罗和鲁副厂长。

会议结束时,关副部长特意把郭绍华叫到一边。

“小郭,今天我是彻底被你折服了。”关副部长声音低了几分,“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

郭绍华立刻全神贯注。

“技术上的困难是硬骨头,但有时候,人心里的'鬼'更难防。”关副部长意有所指,“这个项目意义重大,阻力也不会小,你要有心理准备。”

郭绍华心头一震,他郑重点头:“谢谢关部长提醒,我会万分小心。”

关副部长满意地拍了拍他肩膀:“好好干!部里会全力支持你。有困难,随时找我!”

“项目成功了,我力挺你上副厂长!”

送走关部长车队,杨厂长激动地握住郭绍华的手:“郭科长,不,应该叫你郭总工了!我代表全厂感谢你!”

郭绍华谦逊一笑:“杨厂长,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我需要您的大力支持。”

杨厂长拍胸脯保证:“放心!你需要什么资源尽管说,我亲自协调!”

走出会议室,迎面碰上神色复杂的老罗和几位中层干部。

郭绍华微微一笑,主动伸出手:“各位领导,项目启动后需要大家多多支持啊!”

老罗勉强握了握手,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郭…总工客气了,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王副厂长咬牙点头:“是啊,全厂上下一条心,共同把项目搞好。”

表面客套,暗藏杀机。

郭绍华看着他们僵硬的表情,心中冷笑,面上却是真诚感激:“有各位领导支持,我就放心了。大家都是为了厂里好,对吧?”

这声“对吧”问得老罗额头青筋直跳,却只能干笑着应和。

能源优化工程正式立项,并得到部级领导高度支持的消息,如同一阵飓风横扫全厂。

各车间工人们议论纷纷,对未来充满期待。

“听说郭总工的方案能让厂里每年省下十几万呢!”

“是极是极,听说这个项目如果成功了,还会推向全国各个工厂,那每年能省下的经费不敢想象!”

“这下咱们的奖金有着落了!”

“郭总工真是太厉害了,听说连部里的老专家都被他征服了!”

厂里迅速划拨了最好的办公楼层,作为能源优化项目指挥部,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资源调配权。

郭绍华第一次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始组建自己的核心团队。

他首先从技术科挑选了几位在鼓风机改造项目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工程师,然后通过杨厂长的关系协调了一些其他厂的工程师。

主要是电子类,机电类,电子元件类等他们轧钢厂缺失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