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轧钢厂技术科办公室室的灯光依然明亮。
郭绍华揉了揉发酸的眼角,伸手端起搪瓷杯,已经凉透的浓茶刺激着他的味蕾,却丝毫不影响他手中笔不停挥。
整整三个通宵,他终于将与杨厂长初步沟通的能源优化方案,细化成一份近两百页、图文并茂的《红星轧钢厂能源系统优化初步构想》。
“四十七个百分点的能效提升,投资回报期不超过三年。”
郭绍华摸着厚厚的文件夹,目光从最后一页的数据表格上扫过,嘴角挂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
这份方案不仅包含了完整的技术路线图,还详细预估了每个季度的投入产出比和实施周期,甚至连各部门的协调机制都考虑在内。
杨厂长看完初步方案后,迅速在三天内召集了一次高规格会议。
小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红星轧钢厂的权力核心,所有副厂长、主要车间主任、科室负责人全数到齐,个个神情肃穆。
郭绍华站在会议室门口,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双手抱着那份沉甸甸的文件夹走了进去。
会议室内的交谈声骤然停滞,数十道目光齐刷刷投向这位年轻的技术科长。
有好奇,有质疑,有警惕,也有期待。
杨厂长见人到齐,清了清嗓子:“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讨论一个关系到我们厂未来发展的重大方案。郭绍华同志,你来介绍吧。”
郭绍华点头致意,走到会议桌前,放下文件夹,给所有人分发了一遍他的报告。
身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站在会议桌前,在座各位领导大多已年过半百,只有他如此年轻,却丝毫不怯场。
“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郭绍华微笑着,声音温和却坚定,“我要汇报的是《红星轧钢厂能源系统优化初步构想》。”
“首先,请各位翻到第三页,看这组标红的数据。”他一边反动着自己手中的报告一边说道:“这是我对我厂近一年能源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高炉每天排放的余热足以供应整个工人宿舍区的热水;电力调度浪费率高达32%;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不足15%……”
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会议室内瞬间寂静无声。
郭绍华的语气依然平和,却像一把锤子,一下下敲在在场每位领导的心上。
“我们每年为这些浪费,多支付十六万元。”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会议室,几乎每个人都低头看着手中的材料,表情凝重。
郭绍华嘴角又挂起那抹若有若无的微笑,切换到下一张图表。
“接下来,我将介绍我的优化方案。”
声音不紧不慢,郭绍华开始展示他的蓝图:高炉余热回收发电系统、智能化能源监控调度平台、分步实施的水资源梯级利用改造……
每一项方案都配有精心设计的原理简图和详尽的预期效益分析。
“总体而言,这套系统完全建成后,可实现节能32%以上,减排50%以上,综合生产成本下降14.5%,年节省资金约13万元。”
会议室内,几位技术背景的领导已经坐不住了,特别是分管技术的罗副厂长,几次打断郭绍华的讲解,迫不及待地询问具体细节。
“这个余热回收系统的换热效率如何保证?”
郭绍华从容应对:“我们采用新型高效板式换热器,热效率可达85%以上,并且——”
“这个监控系统是自主研发还是外购?”老刘又问。
“核心算法是我基于东北工学院能源系统优化理论自主开发的,硬件部分则计划与沈阳仪表厂合作。”
杨厂长坐在主位上,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明显,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好啊!这套方案若能实施,不仅能让红星轧钢厂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还能为他的政治前途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质疑的声音很快响起。
分管财务的王副厂长紧锁眉头:“郭科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这套系统的初期投入就需要数十万!我们厂刚完成鼓风机改造,资金链已经很紧张了,哪来这么多钱?”
郭绍华面对质疑,依然保持微笑:“王厂长说得对,初期投入确实不小。”
他声音轻柔,仿佛在和老朋友聊天:“但这恰恰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现在行动的原因。”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冶金部有专项资金支持技术革新。我已经做了初步了解,如果我们的方案足够完善,最高可获得70%的资金支持。”
王副厂长一愣,没想到这年轻人早有准备。
紧接着,主管生产的鲁副厂长也表示担忧:“这么大的系统改造,必然影响生产。我们现在任务紧,指标重,停产改造的风险太大了!”
郭绍华轻轻点头,似乎十分认同这个观点:“鲁厂长考虑得非常周到,生产任务确实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他翻开文件夹,取出一张折叠的图纸,展开在会议桌上:“所以我特别设计了这套'不停产改造方案',和先前的鼓风机改造一样!”
图纸上详细标注了各个改造节点的时间安排和人力配置,几乎完全避开了生产高峰期。
“我们采用模块化设计,分批次实施,确保改造期间生产线正常运转。事实上,按照这个方案,改造期间我们的产量不但不会下降,反而有望提高5%-8%。”
鲁副厂长难以置信地盯着图纸,一时语塞。
会议室内的气氛渐渐向郭绍华倾斜,甚至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就在这时,坐在角落里除了开始问了问题后就一直没有发言的罗副厂长站了起来。
老罗是厂里的元老,当年也是从技术科科长的位置走上来的,资历比杨厂长还深,思想保守,一向反对大动作改革。
他咳嗽两声,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郭绍华同志,你的技术能力全厂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我不否认。”
“虽然我也是从技术科科长的位置走上来的,但是平心而论,论技术,十个我也比不上你!”
老罗扶了扶眼镜,声音提高了几分:“但是,目前国家下达的任务重,全国都在组织生产,这些细支末节的东西,说句不好听的,有这个精力不如多炼几吨钢!我建议,此事需要从长计议,不能头脑发热!”
他目光扫过全场,似乎在寻求支持,会议室气氛瞬间变得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