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这样定下来吧。”
老人早就知道了女婿有个战友的事情,甚至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并且还特意让蒋荣准备了一对新的枕头套,让她带去作为礼物。
这对老人来说,是件大事,必须得好好准备一下。
这对枕头套在这个年代里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礼物了。
老人对这一份礼物很满意,他知道这份礼物会受到对方的喜爱。
章源和他的另一半平时待人挺好的。
之前供销社进了批罐头,他们俩还特地留出了一部分,一一送到亲朋好友的手中。
他们的善良与体贴,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快乐。
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一份情谊都显得尤为珍贵。
人们的生活条件都不好。
因此每一个小细节都会让人铭记在心,需要记住并且心存感激。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
蒋窈沉思了一会儿后说:“等到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出发好了,我把份子钱交了就直接去车站等着接他们。”
她觉得既然自己并不认识多少出席婚礼的人,也没有必要留下来参加宴席。
她不想让自己成为婚礼上的一个陌生面孔,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可以,没问题。”
蒋武近段时间以来说话的态度一直都比较温和。
当提到随礼这件事时,他又想到了队里的一个麻烦事。
“郭老大的女儿要出嫁了,他希望由老二来拿出嫁妆的钱。但是郭娟娟却说自己没钱,家里剩下的那点钱必须用来供她与弟弟读书。因此,这两个人刚刚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现在妇女主任还在那儿调解中呢。”
“郭娟娟的文章真的发表了么?”
蒋窈对这个女主角非常感兴趣。
毕竟,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郭娟娟不仅能够沉着冷静地继续学习和劳动。
而且还能够坚持不懈,这实在是令人佩服。
这样的精神状态,让人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再说……
作为小说中对立设定的一部分,这个设定其实与郭娟娟本人并无直接关联。
她并没有想要抢走任何人的机会,只是希望彼此能够和平共处。
蒋武摇了摇头。
“据我所知并没有发表。她去县城的机会很少,第一个学期基本上都没有怎么上学。不过前段时间她去了县里参加了期末考试,据说成绩还不错。”
蒋武的话语中透露出遗憾。
至少,郭娟娟在学业上没有完全放弃自己。
这让蒋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如果这样的话,郭娟娟现在读书的费用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问题让她有些困惑。
毕竟,她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教育又需要相当大的投入。
她的学费问题确实让人担忧不已。
餐桌上人多口杂,不久话题就被引向了其他方面,大家也没有再继续讨论此事。
饭后,家里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饭后,蒋武和蒋荣开始商量着多烧点炭。
“这次过年家里来的人多,还得给月月送一些过去,按照现在手头上的这些炭肯定不够。”
蒋武说道。
毕竟,冬日里取暖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大家都得准备充分。
“我看天气预报显示后面虽然不会再下雪,但过年期间可能会有一些降雪。趁着这几天天气不错,咱们还是多备些木炭吧。况且,前阵子我们收集了不少粗木材。”
蒋荣点了点头,附和道。
他明白,提前准备总是好的,以防万一出现突发状况。
此时,蒋窈和章红燕正忙着和面团,准备明天蒸包子。
揉面的过程虽然繁琐,但也充满了乐趣。
她们母女俩合作默契,一时间厨房里热气腾腾。
而在一旁,袁俊则在泡黄豆,打算先做一些熏豆腐备用。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味。
“家里盐不多了,你们明天进城买东西时记得捎些回来啊。”
章红燕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一边提醒女儿。
“好嘞,顺便看看还有什么调料也买点,为年夜饭做准备!”
章家文欢呼着。
“有好吃的啦!这可是过年最期待的事情了!”
“哈哈!就知道想着吃!”
爸爸爽朗地大笑起来。
“家文他们还小呢,当然最爱吃啦!”
妈妈在一旁温柔地说道。
她知道,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就是最大的幸福。
蒋窈瞥了一眼她舅舅怀抱里熟睡的女儿。
小小的然然这会除了睡觉似乎就是吃东西了!
然然那安静的模样,就像一个小天使。
忙忙碌碌中,时间过得飞快。
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好像转眼之间,就来到了章源结婚的日子。
蒋窈和她爸爸在家里吃完一顿热乎乎的早餐后,便骑上自行车往县城赶。
一路上,两人心中期待。
刚到村口,迎面遇到了几位邻居,其中一位问道:“队长,你们也是去县城吗?看起来挺着急的样子。”
“对啊,”章源的父亲微笑着回答,“老二说要回来过年,我们得去接他。毕竟他平时在外地工作,很久没回来了。”
“那可得接,”另一位大叔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现在县城到这儿的班车都不好坐了,市里的车都挤得满满的,真怕他在路上有什么不方便。咱们可不能让他受了委屈。”
“哈哈哈,老章你广播听多了吧?都能用成语了。”
有人打趣道,大家也都跟着笑起来。
村子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村民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融洽了。
这不,大伙儿正三三两两地聚在大门口晒太阳,或是忙着家务活,闲暇之余也不忘互相聊聊天。
“你看人家蒋窈现在的样子,真是能干啊,听说每个月写稿还能挣几十块钱。”
邻居陈大妈忍不住夸赞起了蒋窈。
她的这些话不仅让蒋窈脸上浮现出一丝自豪,也让周围的人纷纷点头称是。
“不知够不够买药,”另一位阿姨接着话茬继续说,“据说她家的孩子现在不再吃普通的奶粉了,在喝麦乳精呢。看来他们的条件是真的越来越好了。”
“怕什么?她们这一家人那么齐心协力帮忙,肯定能把孩子好好带大的。”
有人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