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镜头回到天幕之上。
【公元1960年】
【天幕之人在自己负责生产的水稻田里,发现了一株极为特殊的水稻。】
【画面镜头给到那一株水稻。】
【相较于那些正常的水稻,这一株水稻的稻穗要显得特别大,颗粒非常的饱满,金黄灿烂的出现在历朝历代之人眼前。】
【看到眼前的这株水稻,天幕之人整个人的脸上闪烁兴奋的神情,如同获得了至宝一般。】
【天幕之人研究农业这么久时间来,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特殊的水稻。】
【此时并没有人知道,正是因为这一株水稻,直接改写了华夏历史。】
【获得这株特殊的水稻后,天幕之人把水稻的种子再度种下。】
【但是那异常饱满的麦穗并没有再次出现,仿佛这一切都只是一场意外般。】
【可是天幕之人并没有放弃,这实验的失败对于天幕之人来说,反而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冲劲。】
【天幕之人发现,这可能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
【正常的水稻的繁殖往往是自己的雄花,给自己的雌花授粉。】
【但天然杂交水稻证明,只要改变自花授粉,让两个有差异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就有可能种出产量更高的水稻。】
【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猜测,天目之人开启了一段十分煎熬的研究!】
【在那十几年的时间内,天幕之人走过了全国各地的角落,这过程中不知道历经了多少艰辛,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
【天幕之人用手工的方式,一株又一株的检查了14万株稻穗。】
【在那14万株的稻穗里,天幕之人成功到了六棵稻穗雄性不育株!】
【这一刻起,杂交水稻的难关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在这过程中,有无数人都想要放弃了,他们认为根本就找不出所需要的水稻。】
【关键时刻是天幕之人站了出来,他用坚定的信念让众人坚持了下来。】
【天幕之人的信念非常简单,他就是要让天下百姓有饱饭吃,他要想办法让天下百姓都不受饿。】
【直到1976年,杂交水稻终于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让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400公斤,提升到了亩产1500公斤!】
【用尽自己毕生的心血,去开启梦想的大门!】
【天幕之人毕生一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在天幕之人的不懈努力下,成功让华夏百姓都有饱饭吃,让吃饱不再是一句空谈。】
【多年之后,天幕之人去世,享年91岁。】
【天幕内容放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陷入漆黑的状态中,反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画面。】
【在那街道上,无数百姓自发聚集在一起,他们一个个的手中打起伞,整个街道瞬间都被堵了起来。】
【这些百姓之所以会自发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送天幕之人最后一程。】
【十里长街相送,万人空巷。告别这一句话,在此刻不再是句空谈!】
【天幕之人的告别,现场上充斥着各种落泪和哭泣的声音,这些都是百姓发自内心,对天幕之人的不舍和难忘。】
【那传说中的神农只是一个传说,他们并没有相见,但他们见过天幕之人,这是现实中的神农,养活了不知多少人!】
画面放映结束,一道道文字出现。
【一生田畴运稻秧,神农逐梦米粮仓!】
【一生为稻梁谋,一生为民生计!】
……………………………………………
“这…………这天幕之人无愧神农之名!”
“如果这样都配不上神农之名的话,那这世间怕是再也没有人能够配上了。”
“天幕之人才是真正的神农,竟然用一己之力养活了十几亿人!”
“光凭这一份功绩,这天幕之人就是注定要留名青史,被世人一直瞻仰了!”
“在天幕之人死后,那王朝百姓竟然如此相送,可见这些百姓对其的敬重和惋惜啊!”
“以凡人之躯,行神明之事!”
“我是在无死后能够这样,那简直是此生无憾,死而无憾!”
“大功绩,这才是真正的大功绩!”
“恩人啊,这天幕之人就是后世百姓的大恩人。”
“先生一路走好,请受在下一拜!”
“先生一路走好,请受在下一拜!”
“先生一路走好,请受在下一拜!”
看到天慕之人逝世的那一刻,历朝历代之人纷纷都做出了送别的动作。
他们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天幕之人进行送别一样。
…………
春秋
“可为圣人,光凭这一功绩可为圣人!”
“那天幕之人以凡人之躯 行神明之事,天底下有几个人可以与之并肩?”
“光凭一己之力,养活了十几亿人!”
“如此功德,乃是吾此生未见之事!”
“吾不如这天幕之人,这天幕之人是真正的圣人啊!”
看着天幕之人所立下的这些功绩,孔子他的眼中除了震惊以外,就是对其的敬佩了。
而且在孔子看来,这天幕之人所立下的如此功绩,完全可以成为一代圣人。
所谓圣人立功立德立言,这天幕之人光凭立功一项 就足以让后世之人望其项背了。
凭借一己之力养活了十几亿人,这样的功绩有什么事情能够追赶得上?
孔子他思索许久,也未能从中思索出答案来。
哪怕是传说中的神农氏,在孔子眼中也不如天幕之人所做出的功绩。
毕竟对方所做之事只是传说,而那天目之人所做的事情却是实打实的。
以凡人之躯,行神明之事,看到这一句话时,孔子内心又受到了一层震撼。
在天幕出现之前,孔子认为养活十几亿人,那只有神明才能做到。
这天幕之人却用实际行动做到了,那所谓只有神明才能做到的事。
除了孔子之外,一旁的颜回,子贡等人也纷纷朝着天幕所在方向拱手作揖。
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天目之人的尊重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