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的更衣室总是弥漫着一股混杂着汗水与机油味的气息,忙碌一天后,人们在这里褪去疲惫的外壳,换上轻松的便装。这一天,帅东像往常一样,在结束了嘈杂车间里的工作后走进更衣室。他一边解开工作服的扣子,一边听着角落里同事们的交谈。
“真的受不了了,每天重复这些机械的工作,感觉自己的未来都没什么盼头。”晓妍的声音传来,带着几分疲惫与不甘。晓妍性格直爽,一头利落的短发,大大的眼睛里总是透着一股灵动劲儿,在工厂里,她干活麻利,却也常常对现状感到迷茫。
“我也有同感,”宇轩接话道,他身形清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平日里话不多,但一开口就满是思考后的沉稳,“咱们不能就这么被这份工作困住,得想想办法改变。”
帅东好奇心顿起,走上前问道:“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投入。”
晓妍眼睛一亮,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帅东,来得正好!我们在讨论考研,你有没有这个想法?”
“考研?”帅东微微一怔,这个念头其实在他心底也偶尔徘徊过,只是工厂繁重的工作让他无暇深入思考。但此刻,看着晓妍和宇轩认真的模样,心中的热情被瞬间点燃,“我还真有点想法,就是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这时,更衣室的门又被推开,嘉怡走了进来。嘉怡性格温柔,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平时在工厂里总是默默地把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条,大家都很喜欢她。听到他们的谈话,她也来了兴趣:“原来你们也在聊考研啊,我最近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于是,四个人围坐在更衣室的长凳上,一场关于考研的“密谋”正式开启。
首先讨论的是考哪里的问题。晓妍兴奋地率先发言:“我想去大城市,像北京、上海。那里高校多,学术氛围浓,以后发展机会肯定不少。我查了下,北京的北京理工和上海的上海交大在我感兴趣的专业领域都很厉害。”
宇轩轻轻点头,却也提出了自己的顾虑:“大城市竞争肯定激烈,生活成本也高。咱们得考虑自身实力和经济状况。我觉得石家庄的铁道大学也不错,离家近,压力相对小些,而且学校专业排名也不差。”
帅东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更倾向选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城市倒在其次。研究生阶段,专业学习和研究才是重中之重。比如哈工大的机械,在咱们相关专业领域可是名列前茅。”
嘉怡一直安静地听着,这时她轻声说道:“我觉得除了学校和专业,还得结合未来职业规划。要是以后想进企业工作,学校地理位置和知名度可能更重要;要是想搞学术研究,专业排名和导师资源就更关键了。”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一时间,各种观点和建议在更衣室里激烈碰撞。经过一番热烈讨论,他们初步达成共识:优先选择专业排名靠前、契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学校,同时综合考量城市因素和个人实力。
接着是考什么专业的问题。晓妍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但她对人工智能领域兴趣浓厚,打算跨专业考研:“我觉得人工智能是未来趋势,就业前景好。虽然跨专业难度大,但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宇轩则想在本专业继续深耕:“我还是钟情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工厂这几年实践下来,我对这个专业理解更深、兴趣也更浓了,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做出点成果。”
帅东原本学的是机械,在工厂工作期间,他发现自动化控制方向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很有发展潜力:“我打算考自动化控制相关专业,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好地融合起来。”
嘉怡学的是工业工程,考虑到自身性格和优势,决定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这个专业既涉及工程技术,又涵盖管理知识,很适合我,而且以后就业方向也比较广。”
确定专业方向后,大家又开始讨论去哪里复习。晓妍提议:“要不就在工厂图书馆复习吧,环境安静,资料也多。下班后直接去,还能省不少路上的时间。”
宇轩却有不同看法:“工厂图书馆虽说方便,但人来人往,难免会受干扰。我觉得找个专门的考研自习室更好,那里都是考研的同学,学习氛围肯定更浓。”
帅东补充道:“要是找考研自习室,最好离咱们住的地方近点,来回方便。咱们还能一起租个房间,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嘉怡点头赞同:“这个主意好,大家在一起还能交流学习经验,遇到问题也能随时讨论。”
经过一番寻找和比较,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离宿舍不远、价格适中的考研自习室。自习室环境安静,设施齐全,还有专门的学习资料共享区,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制。
最后是复习时间的安排。大家工作时间固定,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为了不影响工作,同时保证充足的复习时间,他们决定利用晚上和周末学习。
晓妍自告奋勇制定了一份复习时间表:“周一到周五,下班后先回宿舍吃晚饭,七点到十点去自习室复习。周末的话,早上八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六点,晚上七点到十点,都用来学习。每个月咱们再安排一天休息时间,放松放松。”
宇轩提出一些调整建议:“工作一天下来肯定累,刚开始可能很难马上进入学习状态。下班后先休息半小时,活动下身体,调整好状态再去自习室。复习的时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每隔一小时休息十分钟,别疲劳学习。”
帅东和嘉怡也纷纷发表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一份详细的复习时间表终于确定下来。
从那天起,帅东、晓妍、宇轩和嘉怡组成的考研四人组,开启了艰苦又充实的备考之旅。每天下班后,他们匆匆吃完晚饭,便背着装满资料的书包前往自习室。自习室里灯光昏黄,他们埋头苦读,做笔记、背单词、刷真题,互相鼓励,互相监督。
遇到难题时,他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常常为了一个学术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正是这种思想的激烈碰撞,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彼此间的友谊也愈发深厚。
备考过程中,他们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有时候工作压力太大,累得回到宿舍只想倒头就睡,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有时候复习进度不如预期,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焦虑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但每次想到那个共同的目标,他们都会互相打气,重新振作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们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行。终于,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他们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走进考场,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