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宫开物》这些类型书籍的情况,康熙实际上心里头都清楚,作为皇帝,方方面面都了解过。
但他却对此不以为意,甚至还亲自带头加以抵制。
戴译可不就是由于这个方面的缘故而遭到康熙的不喜,被流放了。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当今天子都如此抵制这些东西,那么下面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了。
不受重视的,发展总不会有多好。
那些来自民间的有才之士,就算他们自身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天赋。
但绝大部分人既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也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根本无力去支撑起对这些东西的深入研究与开发。
……
……
……
胤禔做的事情可多,特意派出人手四处寻觅各种可供食用的粮食作物,并经过一番精心地甄别挑选之后,最终确定找到了玉米、土豆以及番薯这几种。
先说这番薯,其原产地是遥远的大陆彼岸,后来被一些商人不远万里地带回了国内。
番薯这种作物,具有产量高、耐旱性强以及适应环境能力出众等诸多优点,所以早在大清之前,便已经有不少农户开始尝试种植了。
只不过那会儿,番薯仅在一小部分地区流行开来,尤其是在那些地势崎岖的山区以及土壤贫瘠之地,番薯长的更好。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红薯吃多了容易导致肠胃胀气之类的种种缘由,使得它一直未能得到全国大范围的推广普及。
成功地寻找到番薯并且大规模地展开种植活动,就能更进一步地缓解面临的粮食短缺难题了。
至于土豆,同样也是一种能让人填饱肚子的食物。
玉米这种农作物同样是从遥远的地方传入的其中一种作物。
玉米来的时间跟番薯差不多,是通过商贸的渠道被引入进来的。
玉米之所以在后世能够成为极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原因在于它具备着高产以及强大适应能力这两大显着特点。
尤其是在那些地势崎岖的山区,还有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的高寒地带,玉米都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基本口粮需求。
令胤禔感到遗憾的是,尽管玉米早就已传入国内了。
但或许是由于它并非当时征收赋税所规定的粮食种类,因此仅有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人选择种植并食用玉米,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与广泛推广普及。
胤禔心中已然有了盘算,既然已经找到了高产的粮种,他决定首先在自己的庄子上开展试种工作,并致力于精心培育优良的种子。
至于后续是否需要向康熙帝呈上奏折,详细禀报有关这些良种的种植及推广的情况,还需视具体的试种结果而定。
……
胤禔对粮种的培育可重视了。
他让人精心挑选着每一粒种子,细心地把控着种植的每一个环节。
粮种已经被胤禔种了几轮,有了合适的种植方式,它们的生长状况良好。
他没有丝毫要隐瞒此事的想法,因为想让这高产的粮种惠及天下百姓,他一个亲王是不好出面做这事儿的。
等到粮种初见成效的时候,胤禔便立刻郑重地给康熙上了折子。
在那封折子上,他详细地描述了新粮种的培育过程、生长特点以及目前采收到的产量。
折子呈递上去之后,胤禔便只能耐心等待了。
康熙在御书房中,仔细地看着胤禔的折子。
看到新粮种竟然能比目前的粮种高产许多倍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在他的认知里,粮食产量的提升并非易事,如此巨大的产量差距,实在是让他难以置信。
为了确认真实的粮种产量,康熙特意挑选了一个就近的日子,带着几个平日里他极为信任的大臣,浩浩荡荡地前往了胤禔种植粮种的庄子。
当他们到达庄子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粮食收割的时机。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丰收景象,玉米杆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康熙和大臣们走进稻田,亲自查看了粮食的生长情况,还与负责收割的农夫们交谈,详细询问了种植过程中的各种细节。
为了确认产量,他跟几个大臣亲自下地挖了一小片。等上称一称,果然和胤禔折子上的差不多。
是目前市面上粮种产量的好几倍,有了这些新粮种,康熙就不用担心国土内会有人饿肚子了。
得到证实之后,康熙清楚这高产粮种的重要性。
他立刻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这些高产粮种交给了太子和几个皇子,并且召集了相关的大臣,共同商议如何进行种植推广。
在朝堂之上,康熙严肃地说道:“此高产粮种,乃我大清之幸事。
爱卿们可要齐心协力,将其推广至全国各地,让百姓们都能受益才好。”
太子和皇子们纷纷领命,大臣们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
时光不经意间就溜走了,过得那叫一个快。自从朝廷意识到高产粮种的潜力之后,便开始慢慢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推广行动。
朝廷先是张贴了内容详尽的告示,将高产粮种的优势一一写明,张贴在各个城镇乡村的显眼之处。
那些识字的人便聚在告示前,大声地念给周围不识字的乡亲们听,大家一边听,一边交头接耳。
同时,朝廷还派遣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农官,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百姓们如何播种、施肥、灌溉。
这些农官们不辞辛劳,把几个村子的代表选几个出来,再选个试点试种,耐心地解答百姓们的每一个问题,确保大家都能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
在朝廷这般不遗余力的推广下,高产粮种在各地迅速蔓延开来。
有些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如今也布满了整齐的田垄,一畦畦嫩绿的幼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百姓们的生活也因为这高产粮种的出现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