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闻言,先是稍稍思索了片刻,随后摇了摇头回答道:“其实倒也并无太多特别之处,无非就是那些蒙古王爷以及各个部落的首领们纷纷让人登台献艺,带来了一些精彩的表演。”
婉儿微微歪着头,眨巴着灵动的大眼睛问道:“离得那么远,那我没注意。是不是才艺表演?”
胤禔轻点了下头,应道:“嗯,有些是他们自家的女儿,还有些则是四处搜罗来的人儿。
节目嘛,有弹琴的,也有跳舞的。”
婉儿一脸好奇地追问:“那到底好不好看?”
胤禔摇了摇头,如实回答说:“我都没怎么仔细瞧,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向来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多大兴趣。”
婉儿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她心里清楚,胤禔这番话可是实打实的真话,绝无半点虚假成分。
毕竟两人成婚已有好些时日了,她对胤禔的脾性多少也算了解一些。
相较于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观看这类表演,胤禔恐怕更乐意亲自下场去跟人比试较量一番。
像这种过于文雅的玩意儿,实在不合胤禔的口味。
----------------------------------------------------------------------------------------------------------------------------------------
胤禔突然将话题一转,轻声问道:“孩子们今日状况如何?”
婉儿微微一笑,柔声回答道:“妾身已然去瞧过了,他们这会儿早已酣然入睡,并无任何异样。”
说罢,婉儿抬眼望向胤禔。
胤禔听后并未流露出想要前去探望那两个孩子的念头。
他明白,福晋对于这两个孩子的关切之情远胜他人。
既然她都说孩子安好无恙,那么定然便是如此了。
再者,胤禔此番归来稍显迟了,若是此刻再行前往探视,恐怕难以避免会弄出些许响动来。
倘若因此惊扰了孩子们的沉稳梦乡,那就实在不妥当了。
胤禔稍稍沉默片刻之后,接着说道:“皇阿玛方才传话过来,告知明日清晨有围猎活动。我想着,咱们一同前往围猎。”
婉儿闻此言语,不禁面露好奇之色,追问道:“可是所有人都得去吗?”
胤禔摇了摇头,解释道:“此次围猎主要是召集咱们这些皇子们参与,但其余人等若有意同往,亦可遵循自愿之原则自行决定是否同行。”
婉儿一脸认真地看着胤禔说道:“那你可要好好准备呀,这次围猎,你可不能出岔子。”
胤禔乐呵呵,笑着回应道:“婉儿放心吧,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可是由皇家精心组织的盛大围猎。
那些侍卫们一个个都是身手不凡、经验丰富之人,绝对不是吃素的角色。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
该交代的话语都说完之后,胤禔缓缓站起身来,准备洗漱。
他要整理好自己,好好休息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围猎活动。
夜幕降临,两人安静地躺在床上,彼此紧紧相拥。
就这样,他们在温馨与宁静之中渐渐进入梦乡,度过了一个平静而又美好的夜晚。
第二天清晨。
婉儿早早地便醒来了,她迅速换好了一身英姿飒爽的骑装。
这套骑装剪裁得体,不仅能够贴合她的身形,更增添了几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
和往常的她大不一样。
胤禔和婉儿在一个路口简单告别后,便分别前往不同的地点集合。
因为按照规矩,皇子们需要跟随康熙一同深入林子内部,展开激烈的狩猎角逐。
而像婉儿这样的女眷们,则大多只会选择在外围区域转悠几圈,感受一下围猎的氛围罢了。
当众人齐聚之时,康熙骑着一匹威风凛凛的骏马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匹宝马毛色光亮如丝,肌肉线条流畅有力,显然平日里受到了极为精细的照料,吃喝用度皆是上乘之选,因而长得格外雄壮威武。
康熙环视一圈后,朗声道:“诸位,今日皆已到齐。
接下来,你们便可自由活动,尽情施展各自的狩猎技艺。
待归来之时,朕将会对表现最为出色者予以丰厚赏赐。”
话音未落,现场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皇子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众人见此情形,皆异口同声地应和着,表示赞同。
至于每个人心中究竟作何感想,那就难以揣测了。
待康熙驱马率先前行之后,诸位皇子们亦毫不示弱,迅速采取行动。
他们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开始寻觅今日属于自己的猎物。
康熙尚未深入山林多久,便惊鸿一瞥间发现了一只鹿。
这只鹿身姿优美,毛色亮丽,宛如林中仙子般引人注目。
按照常理而言,在如此靠近外围的地方本不应出现鹿的踪迹。
四周竟只有这么孤零零的一只,想来它定然是不慎与族群失散,而落单于此的。
康熙见状,当即立断敏捷地搭起手中的弓箭,并将箭头稳稳地对准了那只令他心动不已的鹿。
就在此时,原本悠然自得的鹿似乎突然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猛地回过神来,顿时惊慌失措,不顾一切地撒腿狂奔,妄图逃离这片危机四伏之地。
意想不到的是,康熙射出的箭矢犹如闪电一般迅疾无比,转瞬间便已穿越虚空,精准无误地命中目标。
伴随着“噗通”一声沉闷的巨响,那只可怜的鹿,甚至来不及跑出几步之遥,便轰然倒地,其身躯由于惯性作用向前倾倒而去。
康熙刚刚射出一箭,箭头精准地射中了鹿的大腿。
那鹿吃痛之下,腿部受伤严重,身体顿时失去平衡,被伤势所牵制,轰然倒地。
那只鹿仍在地上痛苦地挣扎着,试图重新站起来,但显然已是徒劳。
康熙见状,毫不犹豫地又连补数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