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园里的下人,一大早就被一种压抑的气氛包围着,背地里都在议论着昨天王爷的怒火,王府的老人都说,这么多年了,从来没见王爷发这么大的火。
更有的人还在算新王妃这进门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人已吵过多少回架了。
“这个写的不错,总算还有些样子,你弟弟都要开始握笔练字了,你若再不出息,小心你父王厌弃你。”小林氏看着宋柏墨写的大字,微角的笑都合不上。
宋柏墨听小林氏这样说,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实在是难得听到小林氏夸他。多数的时候都是数落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要不就抹着眼睛哭,说她对不起他死去的亲娘。
流年站在一边,看着宋柏墨的表情,心里暗叹,可怜的大少爷,侧妃这哪里是对你写的字满意,那是因为昨天晚上收到的信儿高兴呢。
一个自己都不识几个字的人,哪里瞧得出别人写的好坏。
“走,拿给王爷看看,叫他高兴高兴。”小林氏站了起来。
吕妈妈与流年对视一眼,狠了狠心上前道,“现在去会不会不是时候?”
小林氏眉毛一立,刚刚脸上的笑容收起,“什么意思?王爷多盼着大少爷长进,你又不是不知道,今儿写的这样好,总要让王爷亲眼瞧瞧夸咱们大少爷两句是真。”
“老奴不是这个意思,您也知道昨天晚上王爷刚刚与王妃发了那么大的火气,今儿一大早,静安园那里可是换了一个新屏风的。若是这个时候凑上去,再惹得王爷不高兴,那岂不是浪费了您的一番心意。”
小林氏哼了一声,“是孟氏惹得王爷不高兴,又不是我与大少爷。再说,就是因为王爷与王妃生气,现在还不知道被她气成什么样子,我带着大少爷去,王爷瞧见大少爷字写的好,一准高兴。”
说完又去看宋柏墨,“墨哥,你说我说的对不对?是不是这个理?”
宋柏墨对着小林氏一揖,“姨母说的对。”
小林氏得意地看了一眼吕妈妈,却也知道吕妈妈说的有道理,“流年,你去寻小松子,让他去瞧瞧王爷现在心情如何。”
流年轻声应是,走出房门,站在廊下叹了口气。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自己侍候的这位若是还如从前那样的作派,怕是没有好日子的。
小林氏以前之所以能在王府内宅占有一席之地,且是最重要的那一席,无非有三点。一是大少爷养在她身边;二是家里没有当家主母;三是出身比别人好一些。
能与之抗衡的李氏不屑与她争抢,想与她争抢的吴氏却没她站得稳,至于白氏更是依附她过活。奉承话说多了,时间久了就会当真。
原还不算蠢笨的一个人,最近却频频沉不住气,也越来越不听劝了。
流年想归想,小林氏的吩咐她却不敢不从,没有谁比她更了解小林氏的性格。
------
吴氏给女儿宋弄玉把头上的宫花别好,又在脸颊上亲了一口,“真漂亮,瞧瞧咱们大小姐,比其他府里的嫡小姐更有样子。可惜一直不得机会,王爷许久也不到咱们引嫣阁来,若是能求动王爷为大小姐请封个郡主,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以后嫁人,就算是庶出,那也是高人一等的。”
宋弄玉的奶娘胡氏上前笑道,“庶妃娘娘不必担心,大小姐还小呢,一个郡主还不是迟早的事。不是嫡出又如何,这可是咱们王爷第一个女儿,王爷欢喜着呢。等到咱们大小姐长大了,那乘龙快婿还不是可您挑。”
金枝也笑眯眯地上前,“再说,依着静安园现在闹的那样,指不定王爷不等着新婚一个月就会往咱们这边来呢。到时候您侍候好王爷了,再提大小姐的事,王爷哪有不应的。”
吴氏点头,想着昨天晚上得来的消息,一张脸笑开了花,“原还以为孟氏是个聪明的,却没想到这样蠢。真想见见那位洪三爷是个什么模样,怎么就能让孟氏念念不忘,居然敢一次又一次与王爷置气。”
胡氏连忙上前小声道,“庶妃请慎言,这话可不敢乱说。再说,昨天的事传回来的是王妃嫌弃王爷每天都回院子太晚,怀疑王爷在外院养了女人,才仗着喝了几口酒去闹事的。哪里成想,端王爷也在,叫王爷丢了大脸,王爷才发了大脾气的,与那位什么洪三爷没有关系的。”
吴氏不屑地撇撇嘴,“我知道轻重,只咱们时我才这样说。再说,这话又不是我一个人说的,林氏说过多少回了,哼,心知肚明的事。”
一边说一边牵起宋弄玉的手,“走吧,咱们去见父王好不好?”
宋弄玉眨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点头,“还要给父王背诗。”
“对,背诗,叫你父王高兴高兴。”然后又叹了口气,“你若是个男孩多好,必会比大少爷强上百倍。”
胡氏听吴氏这样说,低头瞧宋弄玉的脸色,小姑娘四岁了,已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有些话说的多了,自然就往心里去。
虽然吴氏也是极爱这个女儿的,但她不如意或是有脾气时,总会拿这话说个一二,回回宋弄玉听了都不吱声,把脑袋垂的低低的。
吴氏却丝毫没注意,拉着女儿的手往外走。外头来报,说是张女史来了。
前面说过,王府有两位女史,一位姓张,一位姓李。这两位是瑞王娶亲的时候,宫里安排过来的。起先跟在林氏身边,一是负责各项礼仪事务,二是文书方面的工作,在林氏进宫时还会陪伴左右。
后来林氏没了,龚氏嫁进来,两人的职责不变。只是那个时候小林氏已进了府,趁着龚氏身体不好,借着宋柏墨的名义,揽去了一些管家权力,倒把两位女史的权力削减了不少。
再后来,龚氏也去了,府里没有了女主人,女史的差事自然就少了很多。她们还不像海嬷嬷,就算没有女主人,王爷也是需要海嬷嬷帮他处理内宅与他有关的事。再说,海嬷嬷还管着王府所有下人的调配。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当然主子各院的下人是归各院主子管的。海嬷嬷所管的是指其他地方的,打个比方,前些日子大厨房上换厨娘,小林氏和李氏都有想要弄进去的人选,但还是需要海嬷嬷最后调动,就是因为没有达成一致,才提了一个谁都不靠的二等管事娘子上来。)
所以,虽然小林氏管着大厨房,她却不能自己一个人定下谁任管事娘子,这也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一个法子。
正是因为王府的这个现状,让两位女史几乎没有什么具体差事可干。所以,她们在去怀南侯府教导孟绮学礼仪的时候,才没有像桑嬷嬷与管姑姑那样要求的比较严格。若是孟绮进了门,依旧不用她们,她们在王府的价值可是更小了,虽然她们是有品级的,但那一点点俸禄哪里够用,若是得了王妃的欢心,好处自然就多。
可孟绮又出乎了她们意料,这嫁进来都快一个月了,连管家的边都没摸到。不仅如此,还隔三岔五地惹王爷不高兴。且自从嫁进来,一次也没召见过她们,进宫也没让她们陪同过。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们倒是可以寻个门路,以宫里的名义调回去,再分派到别的王府或是留在宫里。但那样更没什么好处,成亲立府的王爷,哪家会要半路去的女史,宫里更没有好地方可以给她们当差。
这位张女史原本就与吴氏说得来话,自从孟绮嫁进来后,无事可做的张女史来的更勤一些了。
吴氏也极喜欢与张女史聊天,在王府,白氏是小林氏的狗腿子,两人几乎天天腻在一起。李氏是一个拎得清的,不与任何人亲近,也不与任何人疏远,是个实打实的老好人。
自己平日里除了带带宋弄玉,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张女史常来常往,说说宫里的事倒叫她觉得自己懂得挺多。
“哎哟,大小姐可真漂亮,这是要做什么去呀?”
吴氏捏了捏了宋弄玉的手,“告诉女史,你要去给父王背诗去。”
张女史一听,“庶妃也要去?”
“什么意思?还有谁去了?”
“刚刚来的时候,我瞧见林侧妃带着大少爷好似往碧波堂那边去了。”
“哼,偏她腿快,每次都是又扯又拉地去,大少爷是作了什么孽,得了她这样一位姨母。”说完又催着金枝快一些。
“您现在要去?”张女史问。
“自然,她去得,我也去得。我们大小姐最近诗背的好,要给王爷听呢。”
张女史略一思索,“这个时候去怕是不妥当。”
金枝听张女史这样说,松了一口气。吴氏在府里与任何人都不交好,若不是她命好生了大小姐,怕是早就被挤兑一边去了。
而她们做为下人,对于吴氏的任何决定只有遵从的份,就算是知道决定不正确也不敢多说,就如刚刚吴氏要带着大小姐去凑热闹这件事。还好,对于张女史的话,吴氏还是听得进去了,这也源于吴氏也没有人能与她聊知心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