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霞所在的院子邻居们见到到王媒婆是找老徐家的。
都是议论纷纷,刘大妈满脸八卦的说道:“你们说这这老徐家的闺女这次的亲事能不能成?”
李大妈道:“我看那王媒婆春风满面的,怕是这亲事八成的是成了”
陈大妈不敢相信的道:“就老徐家闺女,人胖不说,脾气还差的不行,谁家敢要这种媳妇,娶回家,家里还能安宁的了?”
钱大妈附和道:“是呀,这老徐家闺女,相了都不知道几次了,哪个不是眼看着就要成了,男方一打听就在没有音信了,我看这个也成不了。”
李大妈道:“你们说的也对,这老徐两口子为了自家闺女的亲事都愁坏了,他们两口子都快成院里的笑话了。”
刘大妈道:“谁说不是呢?这老徐家两口子多好的人,闺女怎么就养成这个样子了?”
钱大妈说道:“还不是被老两口和几个哥哥们宠坏了,他们家里就这么一个闺女,男娃子确有五个,这不是稀罕的不行,什么好吃的都是优先给闺女吃,也就养成了暴躁脾气。”
…………………………………………………………
第二天徐爸一早就带着两人的生辰八字找人看看成亲的黄道吉日了,生怕自家闺女的亲事再出现什么岔子。
确定好成亲的日子后,徐爸又急匆匆的找到王媒婆,王媒婆见徐爸找来,问道:“老徐你过来这是?”
徐爸道:“我来是给王媒婆你说一声,婚期我们已经定了,有几个时间都可以,您去给男方说一下。看他们选哪天,最后确定后您给通知一声。”
王媒婆道:“行,我收拾一下就去。”
徐爸道:“那就麻烦王媒婆您了。”说完便离开回家去了。
王媒婆收拾了一下便径直的向着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而去。
贾张氏见王媒婆来找,问道:“王媒婆这是婚期定下来了吗?”
王媒婆道:“恭喜了,这是女方家找人看的好日子,你看选哪个?确定好之后我好给女方父母说。”
贾张氏看了一下:“说道这样吧王媒婆,我家东旭现在不在,等他下班回来我和他商量一下,确定好以后,我去给您说。”
王媒婆笑道:“那行,我就回去等你的消息了。”
院里人见王媒婆再次找贾家,但没有带姑娘过来,议论着,杨瑞华说道:“你们说,这贾家不会是同意昨天那门亲事了吧?”
刘海中媳妇说道:“听说,这女方开出的条件特别好,这贾张氏又是个贪财的人,同意这门亲事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何大清媳妇说道:“不会吧,我可是听说这姑娘可不仅仅是长得胖不好看才嫁不出去的,最重要的是这姑娘脾气也暴躁的很。就算贾张氏同意,这贾东旭也不会同意吧?”
杨瑞华道:“这可说不准,这贾东旭可是很听贾张氏的话的,只要贾张氏劝一劝,这贾东旭说不准就同意了。”
听到杨瑞华的推测,其他人都觉得有道理,附和道:“说的不错,这贾东旭确实是个听娘话的人。”
等王媒婆从贾家出来,杨瑞华几人拦住她,将她拉到一边问道:“哎,王媒婆你这次过来是?”
王媒婆闻言道:“这不是贾家同意昨天那门亲事了吗,现在过来是确认婚期的。我还有事情,就不和几位闲聊了”说完就走了。
这贾家同意娶徐美霞的事情也传遍了整个四合院。
等下午贾东旭下班回来,贾张氏就迫不及待的说道:“东旭,你看这是结婚的几个黄道吉日,我觉得就选最近的这个日子就好。”
贾东旭一想到徐美霞的样子,就提不起兴趣来,无所谓的说道:“娘您确定就好,不用问我的意见。”
贾张氏见贾东旭的样子就知道自家儿子还是不甘心娶徐美霞这么个猪八戒他二姨一样的媳妇。
但是谁让女方家给的太多,就只能牺牲自家儿子的幸福了。
吃过晚饭,贾张氏就去了王媒婆那里,找到王媒婆说道:“王媒婆我们家东旭确定了,就选这天结婚。”
王媒婆道:“行,贾家嫂子你们就着手准备结婚事宜吧。”
送走贾张氏王媒婆又急匆匆的去了徐家,将婚期告诉了老徐家。
老徐说道:“我家闺女的亲事真是劳您费心了。”
王媒婆笑道:“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说这些话就见外了,再说了我也是拿钱办事不是。”
老徐道:“话不是这么说的,我们家找的媒婆也有几个了,但是没有一个能把事情办成的,还是您本事大。”
徐妈也是说道:“是啊,多亏了王媒婆你,不然我家闺女啥时候能嫁出去,还不知道哦能。”
老徐对老伴说道:“老伴去拿五块钱来。”
徐妈闻言知道自家老伴的意思,很是爽快的拿了五块钱出来递给王媒婆说道:“王媒婆,这是其中一部分您先拿着,等婚礼完成后,剩下的再给您。”
王媒婆很是开心的将钱接了过来,说道:“老徐你就等着嫁闺女吧,这件事我准给你办的妥妥的,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说完事情拿着钱开心的回家了,这老徐家虽然没有杨建国给的多,但也不少了。能不高兴吗?
杨建国一家吃着晚饭,也在谈论着贾家的事情。l
李小冉说道:“你说这贾张氏也忒不是个东西,自家儿子的幸福就这么被她给牺牲了。”
杨建国道:“别看贾张氏平时对贾东旭挺好的,但是她对自己更好,就是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只要是对她有利的,就没什么不可以的。”
李小冉感慨道:“这贾东旭也是个废物,自己的幸福自己不争取,要是我死都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杨建国道:“谁说不是呢,这贾东旭本就是性子软的,贾张氏又是个强势的,习惯了听贾张氏的话,所以贾张氏一劝也就没了自己的主意。”
院里其他人家也都在谈论着贾家的事情,都对贾张氏的做法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