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枣树下的大嫂和媳妇正在收拢床单,把里面的枣子放到木盆和木桶里。

还有不少枣子掉到了外面地上,张卫民带着一群孩子在捡枣子,他们边捡边吃,开心得很!

张有福看着装满枣子的几个木盆和木桶,大概估计了一下,今年算是丰收了,能有二百斤枣子,大院各家分点,自家能留下一百斤左右,以往都是吃一部分鲜枣,一部分晒干,一部分酿成醉枣(白酒浸泡)。

张有福看着还在吃枣子的张卫民,踢了他一脚,“还吃,扛着竹竿跟我去石榴树底下。”

“好嘞三哥!”

一群孩子跟着张卫民屁股后面又围了过来,张有福没有拿剪刀去剪石榴,而是徒手掐断果柄,让汁液渗入枝头,寓意\"连年有余\" ,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张有福踮脚掐着低处的石榴时,孩子们用力晃着树干,有石榴坠地时发出\"咚咚\"的声响,孩子们嬉笑着争抢着掉落在地上摔裂的石榴。

等到石榴树下面的石榴摘完了,已经摘了三十多个了,装满了一个篮子,张有福喊道:“卫民,回屋再拿一个篮子过来!”

“好的,三哥!”

张卫民一边抠着石榴籽一边往厨房跑去。

张有福将一篮子石榴放在了地上,转身去把梯子搬了过来,又拿了一把镰刀头绑在了竹竿顶端,然后站在梯子上面,用镰刀头轻轻钩住石榴树高处的枝条,摘下挂在上面的石榴。

很快就又摘了三十多个,收获也还不错,这种老石榴树一般每年也就60-80个果子。

张有福将石榴放在了地上,按照往年的惯例,中秋节前后,大院每家都要分一点,中秋赏月,石榴和月饼同供月下,这也是老辈规矩了。

有什么说法,张有福也是听他爹说的,说是月光透过石榴裂口,洒下点点碎金,老一辈人说这是“吉星照户”,是个好兆头!

“娘,大嫂,媳妇,你们先将石榴和枣子分一分,我给大院各家分一点,剩下的拿回屋。”张有福吩咐道。

“行,交给我们了。”

张有福从他娘手里接过小豆丁,顺手拿了一个石榴让闺女玩,笑呵呵的问道:“闺女,好不好玩?”

“次...”

小豆丁拿着石榴就要往嘴里咬,口水都流到石榴上面了。

“闺女你不能吃,一会让你娘给你弄点石榴汁喝,好不好?”张有福从闺女手里抢过来石榴。

“嗯嗯...”

小豆丁听话的点了点头。

张有福摸了摸闺女的小脑袋,然后走到已经分好的枣子前面,随后拿了几个,随便擦了擦就丢进了嘴里,“真甜!”

“三儿,你也别吃了,大院这几家都分好了,你给送过去吧,待会你要去几家送节礼,我去拿几个布袋子,你给他们每家带一些。”张母站起来往客厅走。

张有福吃完嘴里的枣子,回道:“娘,我师傅家,街道办李副主任家,加上来福家,三个布袋子就够了。”

“知道了,那个你宋爷爷家不去嘛!”张母应道。

“宋爷爷家我不太认识,让我爹去送吧,我把东西给准备好,过年的时候我再一起过去认认门。”

说完张有福把闺女交给了媳妇看着,自己则拿着分好的枣子和石榴去了大门口倒座房的三家,大嫂去了西厢房的两家。

等到张有福回来,张母已经把枣子和石榴装好了,张有福看了看手表,已经十点多了,赶紧出去跑一圈回来刚好可以吃午饭。

张有福把三个布袋子绑到自行车后座上,推着自行车就出了院门。

张有福骑着自行车顺着道先去了街道办李副主任家,之前李副主任李国平帮了老张家不少忙,张有福工作介绍信的事,张有福媳妇和闺女户口粮食本的事,早该去感谢一下的。

到了李副主任家门口,张有福又从玉佩空间里拿出了几瓶水果罐头和牛肉罐头,蜜饯糕点什么的,进去之后,李国平没在家,在街道办值班,他媳妇和孩子在家,张有福没有多待,放下东西,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张有福又骑着自行车往师傅宋智学家的大院而去,到了大院门口,从自行车后座上拿下布袋子,手里提着从玉佩空间里拿出的伏特加、水果和牛肉罐头、大白兔奶糖就要往里进。

大院门口有位老大爷问道:“小同志,你找谁啊?”

张有福看了过去,估计是大院的管事大爷,来了陌生人总要问上一嘴。

张有福连忙回道:“大爷,我来找宋智学家,他是我师傅,他家是住在后院嘛?”

说着张有福还一只手从兜里掏出了牡丹,给大爷散了一支。

大爷接过烟,笑呵呵的说道:“是的,住在后院,我是这院的管事大爷崔大爷,我带你过去吧!”

“好啊,那谢谢崔大爷了!”

张有福跟着崔大爷穿过前院和中院,来到了后院的师傅家,张有福看了一下,这边的大院住的大都是铁路职工。

到了后院,崔大爷大声招呼了一声,“智学,你家来客人了,快出来!”

这一声招呼,屋子的房门猛的被推开了,师傅宋智学从里面出来了!

“有福,你怎么来了,快进来。”

张有福提着东西走了过去,宋智学接着又说道:“崔大爷,你要不要进来喝口茶?”

崔大爷摆了摆手道:“你家来客人了,下次吧!”

崔大爷离开后,张有福才笑着说道:“师傅,我家大院今天打了枣子和石榴,给你送点过来,顺便过来认认门。”

宋智学接过布袋子,打开看了看,“哎呦,真不错,你小子还算有良心,惦记着你师傅我。”

张有福放下手里的东西,在屋里张望了一下,问道:“师傅,怎么没见师娘和孩子们?”

“你师娘带着孩子们去娘家了,这不中秋了回去看看,我不是下午要上班嘛,所以就没去。”

宋智学看着张有福拿过来的其他东西,刚反应过来,“有福,你还拿什么其他东西来啦,一会都带回去,酒、枣子石榴我就收下了。”

“师傅,那些都是带给孩子们吃的,又不是给你吃的,你想吃我还不给呢。”张有福笑着打趣道。

“兔崽子,那就中午留下陪师傅好好喝一杯,怎么样?”宋智学提议道。

“师傅,还是下次吧,我还要去一趟来福家,昨天他带着东西去我家认了个门,今天我去给他回个礼,顺便也认认门。”张有福笑着解释道。

“那行,不过有福你先别走啊,我去一趟厨房拿两个西瓜给你带回去。”等宋智学从厨房出来的时候,他的怀里抱着两个大西瓜。

张有福好奇的问道:“呦,都中秋了,西瓜早已提了藤蔓,师傅还能搞来西瓜,厉害啊。”

“我哪有那本事,都是别人送的,这叫团圆瓜,适合中秋食用,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好的,那就谢谢师傅了!”

张有福也没有追问,俗话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他抱着两个大西瓜往大院门口走,宋智学一直把张有福送到大院门口,然后还朝着不远处一排三层筒子楼指了指。

“来福家就在铁路家属院那边的筒子楼,很好找的。”

“知道了师傅,你回去吧!”

张有福把西瓜放在车筐里,推着自行车就往前走了。

筒子楼又叫“赫鲁晓夫楼”,以长走廊串联单间为标志,走廊两端通风,形似“筒子”,每层通常有公共厨房、水房和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