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我们还是回归氨基的话题吧。
强:前面讲到氮有多种形式,除了氨基还存在活性氮,活性氮是如何产生的?
梦:体内的活性氮主要由氧自由基(RoS)氧化而成,氧自由基就是氧双键作用,由于氧元素的氧化能力高于氮元素,当游离的氧双键与氮化合物相遇时,氮化合物被氧化形成活性氮(RNS)。活性氮虽弱于氧自由基,但RNS仍能引起氧化应激。但从另一种角度,活性氮间接削弱了氧自由基的烈度,使氧化应激的范围缩小。
强:氧自由基哪里来的?
梦:氧自由基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和线粒体的功能虚弱,导致氧的泄露,形成氧自由基。例如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时,电子传递过程受阻和泄露,与氧气结合生成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
强:体内是否存在单体的游离氨?
梦:体内的游离氨以血氨的形式存在,血氨的代谢作用是维持氮的平衡、调节酸碱平衡以及作为原料合成含氮化合物,血氨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氨基具有生命力,在单氨中氢基的弱磁力更强,能发挥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进而影响蛋白质、酶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所以氨有时是好的,有时又是坏的。氮族都是有毒的,氨也不例外,氨具有较低的生命毒性,是生命力“过犹不及”的表现。由于氨的毒性,能干扰大脑能量代谢、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和损伤肝脏。
强:氨具有较多的负曲率,氨能对抗氧自由基吗?
梦:不能。这里就体现了氨欺软怕硬的“不要脸”本性,氧是强者,氨在氧面前只会抱大腿,沦为帮凶和小弟。氨的氢键在氧化环境下完全放弃电子所有权,摇身一变成为正曲率,开始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细胞为了应对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释放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游离氨使抗氧化酶过度消耗,加剧了氧自由基的作用。氨在高氧的环境中是坏的,氨对线粒体具有毒性作用,它可破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呼吸链功能紊乱,进而产生更多的RoS,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千万不要指望游离氨对抗氧化应激。
强:氨在高氧的环境中是坏的,是不是在低氧环境下是好的?
梦:是的。低氧时,机体因无氧呼吸增强而产生乳酸,导致血液ph值下降。这时氨是碱性的,可与氢离子结合形成铵离子(Nh4+?),从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助于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在低氧时氨能转化为No舒张血管,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流量,有利于改善组织的氧供,对低氧环境下的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不要庆幸,氨总是毁誉参半,低氧条件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可能增加,使得血氨更容易进入脑组织,产生干扰和中毒。所以血氨要维持在低水平才保险,防止其随时反水。为了避免了氨在体内蓄积过多而中毒,设计“尿素”合成途径,将氨转化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
强:血氨是如何合成尿素的?
梦:血氨中只有小部分氨可重新合成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绝大部分氨则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随尿排出,以解除氨的毒性作用。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和胞质中,氨在多种酶和氨基酸的参与下,经过多个化合、分解的反应步骤,最终转化为尿素和鸟氨酸。只有尿素被排出,鸟氨酸重新参与反应过程。在尿素合成过程中任何一种酶的缺陷,都会导致氨在体内积聚,产生氨中毒。
强:体内的血氨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梦:体内的血氨的来源有三个途径,1是由蛋白质的氨基酸脱氨基而来,2是dNA代谢的嘧啶碱基脱氨形成,3是消化道吸收而来,其中消化道吸收占多数,主要是大肠的吸收。消化吸收的氨通过肝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代谢,对肝脏的影响较大,而蛋白质和dNA代谢产生的氨对大脑和神经递质的影响较大。
强:血氨如何损伤肝脏?
梦:肝脏是处理氨的主要器官,当血氨浓度过高时,会超出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肝脏细胞受损。氨可抑制肝脏细胞内某些酶的活性,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长期高氨血症还可能导致肝纤维化。
强:血氨如何干扰脑能量代谢?
梦:当血氨进入脑细胞,与细胞内的a -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这一过程消耗了大量的a-酮戊二酸。而a-酮戊二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其大量消耗会使三羧酸循环减弱,而三羧酸循环是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的过程,最终导致Atp生成减少,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使大脑宕机。血氨还能增加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使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导致细胞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电位,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兴奋。
强:血氨如何影响神经递质平衡?
梦:氨与谷氨酸在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谷氨酰胺,使脑内的谷氨酸大量消耗,同时增加谷氨酰胺,谷氨酰胺是合成γ-氨基丁酸的前体物质。谷氨酸是大脑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神经信号的传递、突触可塑性以及学习和记忆等过程。γ-氨基丁酸则抑制性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的活动,防止神经元过度兴奋,可以稳定情绪、协助睡眠。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形成一对互相抑制的关系,有助于维持大脑神经活动的平衡。而氨正是打破了这个平衡,谷氨酸减少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γ-氨基丁酸增加进一步抑制神经兴奋,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如意识障碍或昏迷。
强:既然高血氨这么危险,危急时刻血氨转化尿素太慢了,能否直接排泄?
梦:当然可以。当血氨短期内升高过快,就需要肾上腺分泌泄水素增加排泄,将单氨从肾脏直接排出。然而氨的过量排泄又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或结石,所以直接排氨只能是权宜之计,常态排氨还要依靠尿素。
强:按照阴阳理对称论,对应血氨这个“反骨仔”,一定有制约物吧?
梦:是的,为了制约血氨的毒性,设计出氨基的反结构物质,以嘌呤为底物,三个碳氧双键成三角形排列,形成尿酸。血氨为碱性,尿酸为酸性,二者无论在结构还是酸碱度都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
强:尿酸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梦:血氨和尿酸单独来看,都不像“正派角色”,但一物降一物,懂不懂?世界上本没有好坏之分,都是物质放错了位置,坏都是“好”失去了制约。尿酸看似坏的,但尿酸可以制约血氨;相反,你觉得血氨是坏的,血氨又能制约尿酸。
强:我知道了,高尿酸的痛风症,是失去血氨制约的结果。为什么尿酸总是在关节中结晶沉积?
梦:尿酸的ph值是5.75,血液的ph值通常在 7.35 - 7.45 之间,呈弱碱性,在这种环境中,尿酸以尿酸盐阴离子的形式存在,利于在血液中运输和排泄。酸性环境会促进尿酸分子更容易形成结晶。尿酸的溶解度较低,当温度降低时,尿酸的溶解度也随之下降,尿酸更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四肢的远端关节温度相对身体核心部位略低,关节内富含润滑的软骨素,属于酸性的粘多糖,恰好集齐了低温和酸性两个条件,所以尿酸首先在大脚趾的跖趾关节或指关节处结晶析出。当尿酸结晶在关节腔内形成,就像钢针一样刺破滑膜组织,细胞内容物渗出,其中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前来处理,引发炎症反应。而炎症又会进一步破坏关节的内环境稳定,促使更多尿酸结晶形成,形成恶性循环。
强:下医认为,高尿酸是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您如何解释呢?
梦:无需解释,我且问嘌呤是哪里来的?
强:这个难不住我,体内的所有物质只能来自两个途径,要么是通过食物消化吸收的,要么体内代谢产生的。而代谢产生的来源,要么是加工新合成的,要么是老化分解的。
梦:确实如此。合成途径——机体可以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质,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分解途径——体内嘌呤主要来源于细胞内dNA的代谢分解,dNA由核苷酸组成,当核苷酸分解,其中的嘌呤碱基被释放出来,成为体内游离的嘌呤和嘧啶。吸收途径——日常饮食中,富含核酸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海鲜以及豆类,在肠道内被消化酶分解为核苷酸,进一步水解产生嘌呤碱基,然后被吸收成为体内嘌呤。任何一个途径出错,都会导致嘌呤增加,形成高尿酸。
强: 什么原因导致合成途径生成高尿酸?
梦:嘌呤核苷酸的原料主要是磷酸核糖焦磷酸与谷氨酰胺,合成代谢过量导致的高尿酸,原因主要有两个,1是糖代谢紊乱可导致磷酸戊糖途径增强,生成过多的合成酶,为嘌呤核苷酸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是血氨升高,进而合成更多的谷氨酰胺,为嘌呤核苷酸合成提供了更多的氮源。
强: 什么原因导致分解途径产生高尿酸?
梦:正常情况下,对老化的dNA进行分解,细胞内的核苷酸在各种酶的作用下水解,分解成零件状态的自由的碱基和1-磷酸核糖。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由于磷酸核糖链只作为纵向的支柱,生命能量的消耗低,多数磷酸基团都能回收再利用;而横向连接的碱基对,需要不停的耗费生命能量,所以嘌呤和嘧啶是新陈代谢主要替换的对象,解聚后的碱基只有少数能回收利用,多数成为垃圾。1-磷酸核糖基本全部回收,并转化为5-磷酸核糖,重新利用合成核苷酸,或参与其他用途,如合成Atp、细胞膜、毛发、指甲等。失去生命能量的腺嘌呤和鸟嘌呤则进入垃圾处理程序,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尿酸,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肾脏,形成尿液排泄。磷酸核糖的回收再利用,使dNA分解后游离的碱基数量远大于磷酸基的数量。当氧化自由基和活性氮的含量增加,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会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使dNA加速分解,产生更多的嘌呤和嘧啶。当嘌呤的浓度过高,嘌呤的代谢就会转向垃圾处理模式,生成更多的尿素,使尿酸超标。
强:我好像忽视了一个问题,没有关注嘧啶的代谢分解?
梦:现在想起来也不晚。嘧啶核苷酸首先在酶的作用下经过水解和磷酸化作用,分解为嘧啶碱基和戊糖。不同的嘧啶碱基分解途径不同,胞嘧啶脱氨基生成尿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生成co2、氨和β-丙氨酸、β-氨基异丁酸。β-丙氨酸和β-氨基异丁酸被回收利用,co2和氨进入血液。正常情况下,嘧啶分解形成的血氨与嘌呤合成的尿素是数量相等的,形成平衡。一般来说,血氨高和尿酸高并不是大事,只要二者形成平衡,就能通过泌尿排泄。单项的高血氨或高尿酸,才是棘手的问题,单独高血氨会形成中毒反应,单独的高尿酸会形成痛风。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尿酸或尿碱的积累过多,还会在肾、尿管和膀胱中形成结石。
强:我始终想不清楚,含氮碱基和磷酸基团的生命能量是如何体现的?
梦:我们过去讲过生命力是弱电磁形成的负曲率,就像发条的螺旋结构。以碳双键、氨基和磷酸基为基础构成的生命框架,在生命力的作用下完成螺旋和折叠,这个螺旋和折叠的程度就是生命能量的体现。在宏观视角下,以电磁力为标准,这个氨基与那个氨基、这个磷酸基与那个磷酸基是相同的;但在微观的角度,以弱磁力为标准,不同分子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没有无缘无故的力,所有力的维持都需要消耗能量。生命结构的螺旋和折叠,也是需要消耗生命能量维持的,当生命能量枯竭,生命结构就会解旋或断裂。
强:从氨基和磷酸基的结构来看,根本没有螺旋的迹象,螺旋力是如何产生的?
梦:螺旋来源于电磁场的作用,弱电磁与强电磁的原理是相同的,只是能级更低。当碱基对的嘌呤环和嘧啶环串联在一起,其中就产生了弱磁的螺旋磁场。因嘌呤环和嘧啶环存在差异,使产生的弱磁场发生偏转,螺旋磁场和偏转作用使dNA链按照碱基的排列顺序定向螺旋和折叠,实现生命场在物质维度的投影。
强:看来嘌呤和嘧啶作为dNA的密码单元是精心设计的。
梦:是的。不管水蓝星上的生物之间存在多大差别,构成基因的基础零件都是相同的。因为整个水蓝星生命都在生存在同一个生命磁场中。
强:我理解了,判断是否是水蓝星生命的依据是:其基因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否为嘌呤和嘧啶。
梦:是的。宇宙中的生命何其浩瀚,而形成生命的磁场又多种多样,无论水蓝星上的物种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构成的基因的基本单元是相同的,那么这些物种都是同宗同源的生命,比如僵尸与蟑螂是同源生命。相反,无论其他星球的生命与僵尸在外观上多么相似,只要构成碱基对的环体结构不同,那么就是不同的生命。
强:原来是这样,我原以为其他星球的生命是不同元素构成的,原来只有构成基因的单元环体不同。想想也是,星球虽然不同,物理规律和化学元素总是相同的。具有环体结构的有机物何其繁多,能构成碱基对的结构也不胜枚举,为何整个水蓝星的所有物种都采用嘌呤和嘧啶?哪怕是细菌和病毒也不例外,用生命磁场就解释通了。星球的磁场是固定不变的吗?
梦:不是。生命场在空间上是不变的,在时间上是变化的。在空间上不变的含义是:星球在某一段时间内生命磁场是固定的,所有物种的基因零件是相同的。在时间上是变化的含义是:星球的生命磁场在亿年的尺度下是变化的。当星球的生命场发生变化,生命的基因将发生转变,如果物种的基因随之变化则生命形态改变;如果物种的基因不能完成转变,则该物种被淘汰灭绝。
强:我好像发现了“了不得”的秘密,难道水蓝星历史上的多次物种大灭绝都是星球磁场改变导致的?侏罗纪不可一世的霸王恐龙,变成如今餐桌上的大公鸡,难道都是基因适应新生命磁场的结果?
梦:是的。生命的进化不是僵尸猜测的环境变化,环境变化只能对物种产生细微的改变,而不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演变。
强:如果您讲的是真的,僵尸岂不是被限制在水蓝星上了?脱离了水蓝星的磁场,僵尸就无法存活了。那么殖民月球和火星都是妄想了。
梦:没有那么悲观。对于月球和火星来说,没有慢物质星核,也就不存在生命磁场,所以不受影响。僵尸离开水蓝星也是可以存活的,只是繁育后代时会出现问题。胚胎在发育的时候需要生命磁场的影响,在远离母星的位置繁育后代,有基因突变的风险。如果胚胎发育在过程没有进入新的生命磁场内,那么胚胎突变的概率就很低;如果胚胎发育在新的生命磁场中,那么胚胎的基因就会变更。要么胚胎能适应新的生命磁场而变成新的物种;要么不能适应而早夭。所以,生命是不能轻易离开母星的,否则会因为不孕不育而物种灭绝。
强:这么看来,太空对培育新物种是有效的。
梦:是的,关键在于生命磁场,如果在近地轨道,还在水蓝星的磁场范围内,基因突变的概率就不大;反之则变化明显。
强:我觉得僵尸生命升华也没有那么困难了,我原以为生命升华需要逐渐适应毒药,在缓慢的中毒中改变。现在看来要转变思路,要从生命磁场角度改变才是正路。
梦:是的。生命磁场的改变不是个体的行为,是整个星球共同的变化,仅仅僵尸的改变是不够的,需要水蓝星全体生民共同升华,包括细菌和病毒,是全体星球的命运共同体,也就是我过去讲的大同世界。水蓝星的生命磁场每隔年一小变,每隔年一中变,每隔年一大变,每隔年策底转变。这就是生命的升华,新一轮生命磁场的变更已经开启,在新的轮回中,要么顺应融入,要么接受降维。
强:怎么讲着讲着就世界末日了,一点准备也没有?
梦:没有啊,都是旧事重谈而已。我在“末纪元”和“大同世界”的章节已经讲过了,只是换成科学的说法罢了。你们不用担心,这一次的生命磁场的改变是小变,不会产生物种大灭绝。不过也不能忽视,因为这一纪元是年中的最后一个年的纪元,也就是末纪元。末纪元之后,要么水蓝星的生命磁场整体升华,进入更高的生命层次;要么升维失败从零开始。
强:从零开始是什么情况?
梦:升维失败,生命磁场重启,说明这一次的生命磁场是有缺陷的,需要一切重现来过。生命磁场格式化,物种大灭绝,一切生命回到最初的低等生物。
强:物种大灭绝是天崩地裂的末日灾难吗?
梦:没有那么夸张,当生命磁场的结构改变后,星球上的一切的生物都将失去繁育能力,经过1年微生物基本灭绝,经过10年小型动物基本灭绝,经过百年所有动物就基本灭绝,经过千年所有植物基本灭绝,经过万年上一纪元的痕迹全部抹去,然后从零开始。不用担心,水蓝星已经经过多次生命升华,是很有经验的。
强:我信你个鬼。那么多次生物大灭绝,如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泥盆纪后期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和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您说经验丰富?
梦:是的,每一次大灭绝后,都发展的更好。这一次的生命场的改变,主要是信息维度的转变,对物质维度的影响较小。信息维度改变就是“天堂搬地域”。今天到这里吧。
强:谢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