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嫔摇摇头,“已离开太医院月余了。”
正是因为胡太医告老还乡,萧嫔的身子便顺势由太后另行安排太医照料,照料到连吃些喜欢的点心都不能如愿……
太医院中不能没有自己人!顾凌寒的事,要尽快的打算起来了……
还有盛芳润,找机会也该敲打她一下了!
庄肃郡主又问道:“静宁呢?可时常来看你?”
萧嫔点点头:“时常来的,只是前阵子她入定福寺,为灾民抄经祈福,昨日方才回宫。”
庄肃郡主闻言颔首。沈灵犀心知,长公主与萧嫔一贯交好,而今萧嫔受了委屈,长公主必不会坐视不理。
长公主抄经祈福一事,她略有耳闻,自家兄长沈清远与太学院几人似乎也与长公主同去抄经了。而萧嫔膳食这事,也必然是趁着长公主不在宫中时,被人有意操作的了。
“那娘娘的膳食怎么办?总归还是要请皇上做主吧。”聂青禾问道。
萧嫔只是淡淡苦笑了下,“膳食这样的小事,我怎可反复提及,惹皇上忧心?这话若是传出去,又该说我恃孕而骄了,好在,那些膳食对孩子有益无害,”
她不自觉将手掌覆在自己小腹之上,眼中满溢幸福的光芒,“只要他能平安降生,健康快乐的过一世,我便别无所求了。”
“嗯……”庄肃郡主点头道:“你先安心养胎,旁的事不要去顾,有家里给你托着,别怕。”
“女儿知道了。”萧嫔展颜而笑,家人在侧,顿觉心安。
家人相见,终有一别。不过半个时辰的光景,下人禀告,说皇上身边的内侍总管王公公与萧怀瑾正往毓宸宫这边来。庄肃郡主心知探视时间已到,便与萧嫔依依不舍话别。萧心中也不免泛起阵阵酸楚。
既入宫中,与家人时常见面的愿望,便基本等同奢望。
须臾,王公公与萧怀瑾同行而来,王公公向众人问了安,笑眯眯对沈灵犀道:“少夫人,请您留步,老奴送两位郡主出宫。”
“知道了,有劳王公公了。”她似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忙叫住聂青禾:“青禾,我需要你帮我去找个人。”
“谁?”
沈灵犀附耳道:“顾凌寒,把五日后太后要去定福寺祈福的事告诉他。”
“他?”聂青禾听到顾凌寒这个名字还是不免不快,但见沈灵犀表情凝重,知她不是在开玩笑,便问道:“需要他做些什么?”
沈灵犀从袖中取出一物,正是一封信笺,嘱咐道:“让他阅后即焚。”
回到毓宸宫,萧嫔歉意道:“灵犀妹妹,辛苦你了,还要麻烦你在宫中多待一些时日。”
沈灵犀牵起萧嫔的手,紧紧握住,道:“姐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定在这段时日将姐姐身体调理好,安排好。”
姐妹俩正说着话,忽听门外一阵骚动声传来,辩秋苦着脸入门:“娘娘,传午膳了。”
萧嫔脸色微变,嘴唇翕动了下,却终究没说什么,只是无奈的点了点头,看上去很不情愿。少顷,一位年纪约莫四十上下的宫妇进门,身后跟了两排手捧锦盘的小宫女,每位宫女手中的锦盘上均有碗碟之物,应就是萧嫔的饭食。这宫妇脸上尽是倨傲之色,皮笑肉不笑道:“萧嫔娘娘,老奴伺候您用午膳了。”
沈灵犀望着萧嫔愈加发白的面色,知这宫妇定就是皇后每日派来监督她用膳的周嬷嬷,而萧嫔皱着眉头,未发一言,只坐在桌旁任由宫女们上齐菜肴,依次将碗碟打开,始终不愿多看一眼。
沈灵犀好奇心顿起,上前查看,见面前六菜一汤,黑绿一片,她能叫上名字的菜,似乎有醋溜豆芽、蒸拌茼蒿、白灼虾、五花肉……而看到那道五花肉时,萧嫔不由干呕不止,辩秋忙阻道:“快拿开!不知道娘娘闻不得腥膻之味么?”
“娘娘得吃些肉,不吃怎的行?”周嬷嬷像是没听到辩秋说话一般,只是径自吩咐宫女夹了一块白肉在萧嫔碟中,萧嫔恨不得即刻离开席上,胃中阵阵翻腾。
辩秋怒上心头,质问道:“为什么又有虾子?豆芽?茼蒿?这些都是娘娘平素最不爱吃的东西,为何日日出现在娘娘的面前?”
“虾子茼蒿安心气、养脾胃,芽菜清热解毒,五花肉滋阴补肾,哪样不是好东西?”周嬷嬷反问道。
“东西虽好,但娘娘吃不下啊!”辩秋回击道。
周嬷嬷不以为然的白了辩秋一眼,拿腔拿调道:娘娘如今的身子可不只是为着自己,吃什么喝什么都要为着肚子里的皇子着想。老奴既然来伺候娘娘用膳,自然不能由着娘娘任性胡来,若娘娘因一时口腹之欲,影响了肚里的龙胎,娘娘怕是也承担不起啊!”
“你……”辩秋见她抬出皇子说事,一时语塞,不敢再驳,气的牙关直颤。而沈灵犀则上前一步,笑问道:“敢问嬷嬷,我是否可以先替娘娘尝一尝?”
周嬷嬷仍是眼白对着沈灵犀,道:“少夫人请便。”
“多谢。”沈灵犀微笑着夹起面前的一筷茼蒿入口,顿时脸色大变,又夹起一筷豆芽送入口中,连忙吐出道:“好咸!怎么盐放了这么多?”
周嬷嬷却是眼皮都不愿抬一下,道:“您有所不知,生孩子可要耗掉不少体力,萧嫔娘娘身体一贯柔弱,多放些盐,也是为了娘娘日后更有力气生产。”
听这嬷嬷所言,沈灵犀险些被气笑,对这个理由简直无语,不由脱口而出,驳斥道:“胡说八道!现在距离生产还为时尚早,现在的力气,和生产时又有什么关系?况且这么咸的食物,对娘娘身体没有半点好处,反而会因阳亢对皇子和娘娘更不利!”
见沈灵犀如此说,周嬷嬷才渐渐正视她,面上皆是不悦之色,沈灵犀继续道:“还有这芽菜、茼蒿养脾胃不假,但二者均属性凉之物,食之易宫寒,反而不利安胎;还有这虾子,”
她指了指面前的白灼虾道:“娘娘最不喜食虾,却顿顿见虾,更要勉强下咽,味同嚼蜡,心情自然烦闷,身心不畅更不利于生产,届时皇上怪罪下来,怕是嬷嬷也承受不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