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444号殡仪馆 > 第142章 螺壳湾的灰白牙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古渡雨第一次听说444号殡仪馆,是在三流杂志《奇闻异事录》的一篇读者投稿里。那篇只有八百字的短文描述了一个偏远的渔村,村后山坡上有座编号444的殡仪馆,每到月圆之夜就会传出哭声,而所有进入过那里的人都会在七天内离奇死亡。

作为专拍灵异地点的自由摄影师,渡雨立刻被这个故事吸引了。更让他感兴趣的是,网上关于这个殡仪馆的资料几乎为零,连具体位置都模糊不清。经过两周的调查,他才锁定了一个叫螺壳湾的小渔村。

渡雨开着他那辆二手吉普,沿着崎岖的海岸公路行驶了六个小时。导航在距离目的地三十公里处就失去了信号,他只能依靠偶尔出现的褪色路标判断方向。天色渐暗时,他看到了那个像贝壳一样嵌在悬崖下的小海湾——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几十栋低矮的房屋沿着海岸线排开,远处山坡上隐约可见一栋灰白色建筑。

“就是那里了。”渡雨停下车,掏出相机拍了几张远景。镜头里,那栋建筑像一颗被海水冲刷得发白的死鱼牙齿,突兀地矗立在墨绿色的山坡上。

进村的路上,渡雨注意到路边每隔几百米就立着一块刻有鱼形符号的石碑。那些鱼造型古怪,身体细长,头部却异常肥大,眼睛位置是两个深陷的凹洞。当他的车经过时,渡雨有种错觉,仿佛那些石鱼的眼睛在跟着他转动。

螺壳湾比渡雨想象的还要破败。大多数房屋都门窗紧闭,渔港里停泊的船只不到十艘,而且全都破旧不堪。唯一亮着灯的是村口一家名为“潮声”的小旅馆,招牌上的霓虹灯管缺了几段,让店名变成了“潮尸”。

渡雨推门进去时,柜台后的老头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他脸上的皱纹深得像刀刻,皮肤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青灰色。

“住宿?”老头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对,最好能看见海湾的房间。”渡雨放下背包,“另外,我想打听点事。”

老头慢吞吞地推过来一本发黄的登记簿:“五十一天,押金一百。村里没什么可打听的,早点睡吧。”

渡雨注意到老头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位置是平整的疤痕,像是被什么利器一次性切掉的。他在登记簿上写下名字,装作随意地问:“山坡上那栋白房子是做什么的?看起来挺特别的。”

老头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更慢地收起登记簿:“那不是你该去的地方。”他转身从墙上取下一把钥匙,“三楼尽头,热水只供应到九点。”

房间比渡雨预期的干净,只是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腥味,像是有什么海产品在墙缝里腐烂了。窗外,月光给海湾镀上一层银白色的光,远处的山坡上,那栋白色建筑在夜色中格外醒目。渡雨架好三脚架,用长焦镜头拍了几张照片。放大查看时,他发现建筑正门上隐约可见“444”的数字。

第二天一早,渡雨带着相机在村里转悠。螺壳湾的居民少得惊人,而且大多对他这个外来者避之不及。几个在补渔网的老渔民看到他走近,立刻收起工具离开了。唯一愿意和他说话的是个卖海产的老妇人,她的摊位上摆着各种渡雨从未见过的奇怪海产品——长着人牙的贝壳、通体透明的章鱼、还有形状像婴儿手掌的珊瑚。

“阿婆,这些是什么品种?”渡雨蹲下来拍照。

老妇人咧嘴笑了,露出参差不齐的黑牙:“深海来的,别处买不到。”她拿起那只透明章鱼,“这个煮汤喝,能让你看见平时看不见的东西。”

渡雨礼貌地笑了笑,转而问道:“山坡上那栋白房子是做什么的?”

老妇人的笑容瞬间消失:“444号?”她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那是给不该死的人准备的。”

“什么意思?”

“有些人不该死却死了,他们的魂不安分,需要特别安置。”老妇人突然抓住渡雨的手腕,她的指甲又厚又黄,像某种甲壳,“你不是来拍照的,你是来找死的。”

渡雨挣脱开来,老妇人却大笑不止,直到咳出一口黑色的痰。他快步离开,听到背后老妇人喊道:“问问海鞘吧!她知道所有不该知道的事!”

中午时分,渡雨在码头遇到了海鞘。她正在修补一艘小木船,听到渡雨的问好头也不抬。她看上去三十出头,皮肤是被海风和阳光长期侵蚀的深棕色,头发剪得很短,像男性一样。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左耳到脖子的位置有一道狰狞的疤痕,像是被什么大型海洋生物咬过。

“我不和外人说话。”海鞘的声音低沉沙哑,手上修补的动作不停。

渡雨没有退缩:“我在找关于444号殡仪馆的资料。”

海鞘的动作终于停了。她抬起头,渡雨第一次看清她的眼睛——虹膜是一种不自然的灰蓝色,瞳孔却异常大,在阳光下也不收缩。“谁告诉你这个地方的?”

“一本杂志。”

“杂志不会知道这里。”海鞘站起身,她比渡雨想象的更高大,几乎和他一样高,“离开这里,趁你还能走的时候。”

渡雨拿出相机:“我是个摄影师,专门记录这类地方。如果你能告诉我一些信息,我可以付钱。”

海鞘盯着相机看了很久,突然伸手抓住它。渡雨以为她要抢走,但她只是把镜头转向海湾方向:“看到那些礁石了吗?每个月圆之夜,水位会降到最低,露出下面的洞穴。二十年前,有五个孩子在那里玩耍,第二天只找到四具尸体。第五个永远消失了。”

渡雨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远处的礁石区确实有几个黑黢黢的洞口。“这和殡仪馆有什么关系?”

“444号就是为那个失踪孩子建的。”海鞘松开相机,“他们说他死了,但尸体找不到,魂就回不了家。殡仪馆是给无尸可葬的人准备的。”

渡雨还想追问,海鞘却已经跳上小船准备离开。临走前,她回头说:“今晚别出门,特别是别靠近海边。明天如果你还坚持要去444号,我可以带路——但别后悔。”

那天晚上,渡雨被一阵奇怪的声响惊醒。那声音像是无数条鱼在同时拍打尾巴,中间夹杂着类似人类呜咽的声响。他走到窗前,看到海湾的水面异常活跃,月光下,有什么东西在水下快速移动,形成长长的、蛇形的阴影。

更诡异的是,村里的居民全都站在岸边,面朝大海一动不动。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衣服,在月光下像一排没有生命的雕像。渡雨抓起相机想拍照,却发现镜头里岸边空无一人——那些人影只有肉眼可见。

第二天清晨,渡雨在码头等到了海鞘。她看起来一夜未眠,眼睛下方的青黑色更加明显。

“你昨晚看到了什么?”她一见面就问。

渡雨犹豫了一下:“村民在海边集会?”

海鞘的嘴角抽动了一下:“那不是集会。”她没有解释,只是示意渡雨跟上,“444号白天相对安全,但不要碰任何东西,也不要回答你听到的声音。”

通往山坡的小路长满了带刺的灌木,海鞘熟练地避开它们,仿佛走过无数次。随着海拔升高,海湾的全貌逐渐展现——那个形状确实像一个张开的贝壳,而444号殡仪馆正好位于“贝壳”的铰合处。

近距离看,殡仪馆比渡雨想象的保存得更好。三层楼的建筑外墙虽然斑驳,但结构完整,正门上方的“444”数字是用某种黑色石材镶嵌的,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最奇怪的是门锁——那是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中央有一个鱼形凹槽。

海鞘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鱼形金属片,正好嵌入凹槽。随着一声沉闷的咔嗒声,大门缓缓打开,一股混合着海腥味和腐朽气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你怎么会有钥匙?”渡雨惊讶地问。

海鞘没有回答,只是警告道:“记住我说的话,不要碰任何东西。”

殡仪馆内部出人意料地整洁。大厅的地板一尘不染,两侧的走廊通向不同的功能区。正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前台,后面墙上挂着几十把钥匙,每把下面都有编号。

“这里还有人维护?”渡雨小声问,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产生轻微的回音。

海鞘摇头:“它自己保持这样。”

他们查看了几个房间——告别室、骨灰存放处、遗体处理室,所有设备都像新的一样,没有任何使用痕迹。直到他们来到地下室,渡雨才意识到这个地方的诡异之处。

地下室的温度比上面低至少十度,墙壁上结着一层薄薄的霜。最里面的房间门上没有编号,只有一个与大门锁相似的鱼形凹槽。海鞘这次没有钥匙,但渡雨注意到她的手在发抖。

“这是什么地方?”渡雨举起相机。

“别拍!”海鞘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有些东西不该被记录。”

就在这时,渡雨听到身后传来液体滴落的声音。他转身看去,走廊尽头的地面上出现了一滩水渍,而且正在不断扩大,就像有什么湿漉漉的东西刚从海里爬出来,正沿着走廊向他们靠近。

海鞘的脸色变得惨白:“我们得走了,现在就走。”

他们匆忙返回一楼,却发现大门不知何时已经关闭。海鞘掏出鱼形钥匙,但这次锁没有任何反应。与此同时,地下室的方向传来清晰的脚步声——缓慢、沉重,每一步都伴随着液体滴落的声响。

“还有其他出口吗?”渡雨压低声音问。

海鞘指向右侧走廊:“员工通道,但二十年来没人用过。”

他们沿着走廊狂奔,身后的脚步声突然加快。渡雨回头看了一眼,差点惊叫出声——走廊尽头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全身湿透,不断滴水,但最可怕的是它的头部——那不是人类头颅的形状,而是一个巨大的、变形的鱼头,嘴巴的位置不断开合,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针状牙齿。

员工通道的门被一堆旧家具堵住了,渡雨和海鞘合力推开一条缝隙。就在那个生物即将抓住他们的瞬间,两人挤过缝隙,用力关上门。门另一侧传来沉重的撞击声,但门暂时挡住了它。

通道尽头是一扇生锈的铁门,外面是殡仪馆的后院。他们跑出很远才停下来喘气。渡雨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心脏跳得像是要冲出胸腔。

“那是什么东西?”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

海鞘靠着一棵树滑坐在地上,她的表情混合着恐惧和某种奇怪的释然:“那个失踪的孩子。”她抬头看着渡雨,“或者说,它曾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