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此同时。

京城外十里处的长亭中。

玉泉六子加上苏行和梁父,八人凑了两桌麻将,边搓麻边等人来送行:

别人不说,谢天恩、柳玉成他们应该是会来的。

十名东宫侍卫散落在亭外,挎着刀戒备。

这些人在传胪大典之后,就被太子调给了苏润当侍卫,日后就跟在苏润身边,以策安全。

故此次还乡探亲,他们会随行保护。

至于梁父雇来的那些护卫,主要是帮着搬箱子,驾马车,做些杂事罢了。

最先赶来‘送行’的是谢天恩。

他昨晚讨了恩典,趁夜就将自己在宫中的东西收拾妥当,把该交代的交代完。

等宫门打开,就换了平民服饰,带着这些年攒的全部家当出来了,连觉都没睡多久。

但这些,苏润等人都不知道。

所以谢天恩一下马车,众人就围了上去,跟谢天恩话别。

苏润将留给谢天恩的镜子递过去:

“公公,此物赠你!”

司彦也道:“公公照顾好自己,彦等不日将归。”

而叶卓然三人齐齐将亲笔所书的喜帖,交给谢天恩:

“公公,家中已看好良辰吉日,若公公得便,来青阳喝杯喜酒。”

当日苏远河他们返乡,顺便带回了张世他们的家书。

前些日子,家里已经传信过来,给他们定下了成亲的日子,还催他们早些回去。

虽然知道谢天恩八成来不了,但张世三人还是抱着期待,给他送了请柬。

谢天恩笑呵呵点头,一一收下。

到了梁玉,他扯着谢天恩衣袖不放,巴巴地问:

“公公,玉家里有好多屋子,公公真的不能跟玉回家吗?”

苏润拉着梁玉,劝道:

“璨之别闹,公公如果远行,得陛下下旨才行。”

谢天恩这半年能留在他们身边,是奉熙和帝之命辅佐他们研制火器。

至于照料起居,是因为谢天恩稀罕他们。

如今他们要还乡,就算是他太子大舅子,也不能越过熙和帝,去指挥御前正侍。

而苏润?

他跟熙和帝一点都不熟。

梁玉虽然明白这个规矩,但真到这时候,还是蔫头巴脑的。

见状,谢天恩眸中盈满暖意,更觉自己的选择正确。

只见他翘着兰花指,故意逗梁玉:

“哎呦~小璨之这话说的~公公都不想要官位~只想跟着小璨之回家了~”

梁玉当即接话:

“要是公公真的跟玉走,玉肯定把公公供起来!”

这话让谢天恩笑的合不拢嘴:

“那杂家可就把璨之的话当真了~”

闻言,苏润、司彦和张世最先察觉到什么。

他们齐齐抬头,期待的看着谢天恩,双眼亮晶晶的等待下文。

果然,只听下一刻,谢天恩高兴道:

“杂家请了圣上恩典~作为瑶光公主的陪嫁内侍出宫~”

“日后~杂家就留在子渊身边~帮子渊操持了~”

苏润是大炎驸马,谢天恩跟在苏润身边,名正言顺。

虽然没了御前正侍的官衔,但是他品级没变,日后苏润出入皇宫,他依旧可以陪着进出。

闻言,苏润惊喜不已,追问道:

“那公公这次可以跟我们一起回乡?”

谢天恩笑眯眯点头:

“杂家怎么舍得跟你们这几个小滑头分开~”

梁玉喜形于色,当即扑上前,乐滋滋道:

“太好了!”

“公公,玉给你养老送终!”

苏润上前,将梁玉挤开,认真道:

“公公放心,润一定把公公当长辈孝顺!”

说着,还玩笑似的拉踩好友们:

“璨之他们几个属花花草草,下点雨自己就活了!”

“所以公公只看顾润就够了,不用管他们五个!”

“什么?!”

“子渊,你怎可如此无情?”

梁玉最先不干,他张牙舞爪的,跟苏润小学鸡互啄:

“公公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苏润和梁玉偶尔也掐一架,众人习以为常。

见状,还合力把坏气氛的两人赶到了一旁。

叶卓然兴奋得见牙不见眼:

“太好了,要是公公不来吃喜酒,卓然真觉得不完整。”

徐鼎深以为然:

形影不离六个月,平日里对他们事无巨细,出什么事都是公公在前头顶着。

他们早就把公公当家人了!

“世是第一个成亲的,所以公公最先吃到的,是世的喜酒,你们都得往后排。”张世得意道。

梁玉脸上笑容一滞,幽幽道:

“昌永好鸡贼!”

张世笑得灿烂:“这是天意!”

司彦站在一旁,笑而不语:

真好呀,他们把公公带回家了!

几人打打闹闹,苏行和梁父过来打了招呼后,乐呵的招呼小厮帮谢天恩卸东西,重新装车。

苏润他们去搭了把手,不仅受到了谢天恩的夸赞,还得到了谢天恩收藏已久的宝贝:

什么白孔雀翎,珍品香料、名贵纸张等等。

六人也不见外。

谢天恩给,他们也就收下了。

等东西装的七七八八,一下朝就急急赶来的秦镶、宋修齐和柳玉成,也到了长亭外。

秦镶他们都是朝中要员,执掌一部,肯定是去不了青阳。

故此来,将给叶卓然、张世和徐鼎准备的新婚贺礼一并带来了。

冷云人没来,除了让人转交贺礼之外,还让人带了张纸,上书:

若闯祸,可报吾名号。

苏润将早就准备好的几面镜子赠给了秦镶三人,又托带话的人,把镜子转交给冷云。

秦镶上早朝的时候,还听太子提及玻璃镜,正满心好奇,想来问问。

谁知道,嘴都没张开,这新鲜玩意就到手了。

乐得他不住的照镜子,连连赞誉,还感慨道:

“老夫这半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半道收了这六个学生!”

柳玉成和宋修齐也是同样的想法。

该来的都来了,该送的也送了。

众人道别,宋修齐、柳玉成和秦镶站在长亭外,目送玉泉六子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