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润与杜昆虚与委蛇的时候。
隔壁雅间里,姚广忙着跟梁玉加深感情,詹盛也适时出现在了叶卓然身边。
面对虞衡清吏司郎中的刻意结交,叶卓然趁机透露了自己的家世、出身以及与商户之女定亲之事。
在交流中,叶卓然故意透露出‘不满’之意,‘不甘’之色。
詹盛抓住机会,同样拿出了钱、权、色三样武器对付叶卓然。
“出身贫贱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淮阴侯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但他们都成就了一番事业。”
“卓然乃是寒门贵子,待来日高中进士,区区商户之女,哪里能配得上你?”
“本官可为你引见好友之女,再结良缘。”
“至于囊中羞涩?卓然更是不必担心。”
“只要当了官,有的是人捧着钱上门请你收下!”
……
詹盛这些话,在叶卓然眼里跟哄傻子一样:
全都是胡说八道!
别人不清楚,他还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吗?
贫弱的家世,平庸的资质,若不是侥幸遇上子渊这些好友,得他们相助,他叶卓然岂能有今天?
而且读书这两年,多是岳父帮着照顾家人,又常常资助他。
他岂是那种贪慕名利而悔婚之人?
何况,小门小户有什么不好?
要是真给他个名门闺秀,他还得克服家世上的差距。
不适合就是不适合。
一步登天看似风光无限,但其中心酸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至少叶卓然觉得自己不适合走那条路。
可此时。
他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配合詹盛。
但相比于正跟梁玉商议亲事,还拿出了历年会试题目的姚广,詹盛所谓的拉拢实在是一眼假,完全看不出诚意。
而事实也正如叶卓然所想那样:
姚广是真的有意嫁女儿,詹盛则是把叶卓然当成替死鬼而已。
毕竟谁都不知道,苏润到底会不会被杜昆成功拉拢。
一旦杜昆失败,那么,他们就会立刻启动另一个计划:
回去路上杀死苏润。
届时,叶卓然会被诬陷为买凶杀人的凶手,直接被灭口。
而仅存的梁玉,则会被他们顺势推出去,继续苏润的火器研究。
到时候,再让姚广从梁玉嘴里套配方便可。
当然,保险起见,针对徐鼎三人的计划也已经定下。
如今端看苏润怎么抉择了。
苏润还不知道自己头上真的悬着一把刀,他拿出家里哄两个哥哥的话,继续糊弄杜昆。
总之,他不唱反调。
虽然没明确地答应,但也把自己要跟秦镶‘划清界限’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
这让本就觉得稳操胜券的杜昆,更是确认自己完成任务。
而在杜昆问火器配方的时候。
苏润犹豫片刻,没有拒绝。
这时候拒绝,前面的戏不就白演了?
但真的东西肯定是不能给的,故苏润见招拆招,开始胡诌:
“杜大人,那什么炸药桶太低级了,学生正在研制新的杀伤力武器。”
“别看这武器长得圆溜溜,胖乎乎的,杀伤力大得很!”
“您等着,学生这就给您画个图纸。”
反正杜昆什么都不懂,随便苏润一派胡言。
苏润很快就画了一个q版的鱼雷,看起来怪可爱的。
然而,他张嘴就说:
“这东西可不能小看,它能上九天炸月,下五洋杀鳖,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苏润抱着‘打不死你,恶心死你’的想法,将动力、摩擦、地心引力等名词,有关的、没关的,全都拉出来扯了一遍。
碍于词穷,连碳氮氧氟氖这些化学元素都背了一遍。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开始胡编乱造。
杜昆原也想好生打探一下火器之事。
因此,初见苏润不设防,还有些高兴。
但他很快发现:
这根本就不是人能听懂的东西!
各种没听过的词语一个接一个蹦出来,把杜昆听的脑袋都大,太阳穴鼓鼓的发疼。
最后,杜昆几乎是迫不及待把苏润给送走的:
“这一聊天,连时间都没留意!”
“不是说午时过后,得赶回城外别院吗?”
“子渊的心意,本官收到了,这图纸本官就拿回去慢慢研究。”
闻言,苏润面上失望,但却暗暗松了一大口气:
终于能走了!
他已经胡扯到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再说什么的地步了。
苏润很快带着梁玉和叶卓然离开。
杜昆慢条斯理将图纸收下,对赶来请命的姚广和詹盛道:
“把人撤回来。苏润已经接下了本官的橄榄枝,还给了本官一个火器配方。”
******
未时中。
别院。
苏润三人回来的时候,柳玉成、冷云和谢天恩都已经在书房等着了。
徐鼎、张世和司彦三人表面在书房乖乖作文章,但实际上,都心神不宁地往外偷瞄。
房中一片肃穆之气。
直到看见苏润他们平安回来,所有人才肉眼可见地放松下来。
谢天恩周身的担忧之色褪去,翘着兰花指,尖声道:
“哎呦喂~总算是回来了~”
“你们命真大啊~姚广他们安排了个杀手~得亏半路突然撤了~”
谢天恩跑得快,但张世三人跑得更快:
“子渊,你们没吃亏吧?”
“柳夫子说,今天吏部侍郎杜昆亲自去拉拢你?那人好对付吗?”
“子渊,你们是怎么脱身的?”
司彦他们一人一句,又挤在前头,将赶来的谢天恩牢牢挡在后方。
见众人知道的这么详细,苏润知道,他们这一路上都有人保护,故也没废话,带着好友上前,将今日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柳夫子、冷师傅、谢公公,依学生之见,这幕后人若不是杜昆,只怕也引不出来了。”
“学生画了个假图,此刻肯定在那幕后黑手手上了,这就是物证。
“我再悔了那杜昆的拉拢,逼他对我下杀手。”
“到时候快刀斩乱麻,拿下他和姚广等人,只要他们招认出幕后黑手,人证物证俱在,由不得那人抵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