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润的三十六计得到了众人认可。

几人一起帮着整理了一番,待写清楚注解后,孔楼趁着晌午送饭的工夫,将东西抛到墙外,命小厮将东西送给了周年。

周年听说孔楼派人送了东西过来,本以为是些跌打损伤药。

打开看了几列字,面色微变。

他小心的拿着糅杂了多个笔迹的书稿,匆匆去见周冀:

“爹,儿八位好友方才送来兵书,请爹过目!”

周年是最早一批前往边疆的士卒,七月上旬就出发了。

临走前,他只托人带了一句话给众人:

君入庙堂,吾上战场,千难万险,各自珍重。

但萧均却偷偷告诉苏润六人:

向波跟周年一起走了。

他行瞒天过海之计,让向维放松了警惕。

加之军队里还有周年帮忙,向波顺利投军,还跟在了周年身边。

等向维发现儿子不见的时候,向波都走好几日了。

对此,孔楼评价道:

“子墨胆子真大!估计等他回来的时候,向教授肯定会开祠堂。”

苏润闻言,也只能祝他平安。

因着征兵透露出的金戈之兆太过明显。

所有学子都将乡试押宝的方向,放在了战事上。

苏润也是这个想法。

但相比于其余人到缃帙楼,将大炎军事相关的书籍挨个借阅回来看。

苏润特意找了些有关军事器械的书回来研究,还托苏行帮自己打了些玩具似的模型。

每日挤时间画图,调整,然后再画图,再调整。

虽然司彦等人有心一起研究。

奈何苏润说的什么摩擦力,他们实在是听不懂。

最后还是苏润让他们专心准备乡试,自己慢慢研究。

虽然把苏行折磨的够呛。

但苏润还是赶着在乡试前几日,如愿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

乡试考三场,每场连考三日,且主考官都是朝廷指派,皇帝任命的。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今年清河乡试的主考官是老熟人——礼部侍郎宋修齐。

八月初六。

宋修齐带着从中央、地方抽调的考官团,举行了入帘上马宴。

青阳知府萧正、府学教授向维都在考官团之列。

宴后,所有人都进了考场。

考院封闭,官员隔离,也不能向外传递消息。

苏润六人收拾东西搬回家中,为乡试做最后的准备。

因着这次苏润等人要在考院连过三日,所以李氏、苏丰和苏行亲自看着人给苏润六人收拾东西。

除了笔墨砚台、结印文书等基础东西外,饭食也需要自己解决。

此外,这季节也多雨,防水的油布也是必不可少的。

炒饭、炒面、草药……杂七杂八的东西堆起来,很快就把号篮放满了。

至于梁母?

她已经受儿子之托,去城外佛寺祈福了。

一求不拿臭号;

二求出的全会;

三求考试顺利。

梁父帮着苏丰他们给六人收拾好东西,熟门熟路开了祠堂求祖宗。

程介也到了梁家,起到个吉祥物的作用。

时间很快到了八月初八,乡试第一场。

众人依旧掐着点,寅时起床,然后洗漱吃饭,提着号篮往考院去。

这次没有谭明松和罗永这种幺蛾子,众人顺顺利利走完流程,领了试卷往号舍去。

乡试题目量都大。

第一场就要考四书文三道,经义题四道,五言六韵诗一首。

窝在小号舍里,三天写八篇文章,要是身体不好的,考完一场,就没有下文了。

六人这次运气也很好,没有一个拿到臭号。

苏润的号舍在天字十二号,是个老舍。

他一进去,就先检查了一遍号舍情况。

“还行!”

虽然灰尘大了些,小可爱多了点,别的倒是还好。

苏润拿抹布将号舍打扫干净,然后把要用的东西拿出来放好。

依旧是天亮才能答卷。

苏润本来担心犯困,还想靠着后墙背书提神。

但旁边号舍有考生睡着了。

“呼噜~呼噜~”打鼾打的震天响,苏润的瞌睡虫没生出来就死了。

隔壁心大,但苏润却开始同情自己了:

“完了……”

“这几天不好过。”

“我得趁着今天状态好,赶紧写文章。”

要是隔壁半夜还这动静,他肯定睡不好。

在隔壁呼噜声中,苏润等来了天亮。

他又检查了一遍,确认号舍没有漏雨的地方,而隔壁也终于安静下来,这才放心的开始答卷。

他最先做的是四书文,第一道题为: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这题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苏润看到这题目,就感觉是送分题。

自己和司彦几人,不就与此很是相似吗?

但科举定然不会大谈友情,一定还是要引到实际中去的。

所以苏润写文章的方向在于,亲近仁义之友,方能行仁义之道,为官亦然。

苏润当即就把要点写了下来,然后趁着脑子清楚,立刻分析下一道题。

第二道题目是:

【四非人也】

苏润思索片刻,很快锁定这部分出自《孟子》。

原句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意思就是:没有怜悯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

关于这部分,孟子还有个备受争议的性善论。

但苏润认为这不是重点,这句话其实是对前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分析。

所以苏润认为答题的方向就是: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其实说白了,还是仁君仁政。

弄清楚这一点,苏润很快就提笔列了个简单的草稿,然后继续做第三道题:

【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