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行被媳妇这段话吓得不轻。
他一手揽着媳妇,一手抓着大夫,催着他开药救人。
苏平安、苏远河也纷纷帮腔。
苏润见大夫既不叹气,又不闭眼摇头,还没有翻医书,觉得二嫂的病情应该不严重。
眼瞅大夫在众人的言语中,连话都说不全,苏润三两步冲到苏行身前。
只见他伸出手掌,五指一合,把苏行嘴捏成鸡嘴状。
又转头对着自家堂哥伸出尔康手,制止道:
“都别说!让大夫说!”
大夫总算能喘口气。
他皱着眉头看了眼苏行,嫌弃道:
“你这小子,怎么每回都急?”
不是弟弟,就是媳妇,每次话都不让人说!
大夫也不厚此薄彼。
说完苏行,也平等地嫌弃了张芸:
“还有你!”
“年纪轻轻的急什么?”
“老夫何时说你身患绝症了?”
顶着两人不解而蕴含希望的目光,大夫从药箱里拿出纸笔。
他边写安胎方子,边无奈叹气:
“两夫妻都这么急性子,也不知道等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能不能有个消停的时候!”
大夫话说得这么明显,众人都听懂了。
成亲两年,一直盼着孩子的张芸,当即抓住了重点。
“我、我怀孕了吗?”
她呆呆垂头,轻轻抚摸自己肚子,不可置信地喃喃着。
又抬头看向呆若木鸡的苏行,认真地问:
“当家的,我怀孕的事,你怎么能瞒着我呢?”
苏行脑袋已经停止了思考,跟媳妇傻到了一起:
“那我下次不瞒着了……”
苏润见二哥二嫂傻到出奇,实在是不忍直视。
大夫早已习惯初胎夫妇这副呆傻的模样,只自顾自道:
“孩子已经两个多月了。”
“但最近舟车劳顿,动了胎气。”
“不是什么大事,吃几副安胎药就好了!”
大夫很快写好方子,苏润过去拿起来,塞进苏行手里,拍拍他肩膀:
“回神了!赶紧去给二嫂买安胎药!”
苏行呆呆点头,接过方子,同手同脚出去了:
“大哥大嫂,我走了,小芸就辛苦你们!”
李氏已经从弟妹怀孕的喜讯中清醒过来。
见张芸沉浸在快乐中,低头专注地摸着肚子,什么都顾不上,便打算自己上前问大夫弟妹的身体情况。
奈何屋子里站了一群男子,很是不便。
李氏欲言又止。
见状,梁母杵杵梁父手臂。
梁父瞬间会意,哈哈大笑道:
“乔迁之喜加添丁之喜,双喜临门,真是可喜可贺!”
梁父很快就把男丁带到了自家府上吃饭,又让人把梁母他们的饭食送了过来。
李氏仔仔细细问了张氏的身体,又问了诸多注意事项。
生孩子是女人的鬼门关。
李氏生苏大宝、苏二宝的时候,家里穷,都是凑合着过来的。
轮到弟妹,她希望仔细些。
李氏操心弟妹,问了不少东西。
梁母也在旁边补充。
等张氏吃完饭,喝完安胎药,回西厢房休息后。
梁母又指挥着仆役,帮李氏把家宅打理好。
她执掌家宅多年,还能帮着梁父处理生意上的事情。
有梁母在,一应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瞅着自家的活都被梁母包揽了,李氏颇为不好意思:
“本来打算到了青阳,再买仆役,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
“幸好有伯母在,不然我一个人还真是忙不过来。”
梁母笑着拍拍李氏的手:
“这算什么?”
“子渊与我儿情同兄弟,既然搬过来,日后就多多走动,权当近亲处!”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找人在后门喊一声就是!”
两家关系这么好,李氏自然不会拒绝:
“那就麻烦伯母了!”
梁母见李氏答应,又将院子里忙活的仆役,们叫到跟前。
“翠莲,子渊中了秀才,便可以购买奴仆。”
“你们初来乍到,对青阳府不熟,担心你们自己买被人骗了。”
“所以前些日子趁着你们还没来,伯母就自作主张,帮你们买了几个仆役。”
“原是为了恭喜你们乔迁新居,没想到小芸怀孕,正好派上用场。”
梁母从衣袖中拿出几张卖身契塞过去,开始给李氏介绍这些人的分工。
她的话让人听得舒服,连李氏都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苏家人不少,所以梁母一共送来了八个人。
一名厨娘,一个门房,两个丫鬟,剩下四个都是小厮。
梁母是查干净了底细,又在府上把规矩都教好了,才送来的。
李氏只能再三道谢。
梁府,苏丰他们吃完饭,又被梁父带去了堂屋喝茶。
直到梁母回府,才把苏丰兄弟几个送出府。
至于苏润?
他早就跟着梁玉他们几个去书房内卷了。
直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苏润才被李氏派人叫回了家里。
苏润从梁府回来,发现家里多了几个仆役,还有些意外。
但听李氏说完情况,也理解了。
在新宅里住了一晚。
第二天。
苏润起了个大早,照旧往梁府跑。
无法,苏润已经习惯读书写字身边那几道熟悉的气息。
眼下在新环境里,又是一个人读书,苏润总感觉少了些气氛。
不过李氏从不插手苏润做事,梁家也高兴苏润带着儿子上进。
苏润这自己书房在别人家的习惯,就这么留下来了。
而十月中旬,也是苏丰报到的日子。
苏润刚走,小厮就驾着马车送苏丰去府衙了。
不多时,苏远河与苏平安也赶着车要回村子。
李氏原想留他们多住几天,但苏远河却道:
“堂嫂有喜,我爹都盼两年了,我得赶紧回去报信!”
“至于二叔二婶那儿,我回村就去拜祭,一定把好消息带到!”
接下来几日。
苏丰忙着府衙工作,苏润照旧每日内卷。
苏大宝和苏二宝被送到了附近的学堂,继续读书。
梁母送来个有经验的奶娘帮着照顾张氏,还手把手教李氏管理下人。
听说李氏想开店,梁母还将自己名下的店面拿出来,让李氏挑选。
张氏每日吃吃喝喝。
倒是苏行初当爹,还在兴奋期,每日跟在张氏身边,鞍前马后,连丫鬟和婆子的活计都干了,这让苏润每次路过,都觉得自己发光发亮。
好在苏润的电灯泡生涯也没过多久。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十月廿一。
苏润要入府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