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130章 有什么想法,大家挨个说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有什么想法,大家挨个说吧

朝廷惊变,苏润等人自是不知。

他们自从投入县衙赈灾之后,就没有空闲的时候了。

一连三、四日,所有人都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

城外流民也正如小罗说的那样,来了一波又一波。

如今,就着城墙根随地大躺小坐的流民,围起来能绕玉泉县城两圈了!

苏润粗粗一估计,有两千左右的流民聚集到此。

而且这个人数只有增加没有减少。

这么多的流民,也给玉泉县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和治安问题。

人没吃的,就会穷凶极恶,人没事做,就会胡思乱想;

两者一加起来,流民中便出现了谣言。

张世从守在城外不敢亮刀,到带着卫士巡视城周,将造谣生事,诱导他人作乱的恶民斩杀在几步之外,依旧不动如山。

而徐鼎从每日巡查底下村镇安全,变成了每日带着衙役在各个村镇外平乱。

很多饥民不知道玉泉城外在施粥。

为了活下去,便动了歪心,偷也好、骗也好,甚至不惜劫掠伤人,只为了一口吃的。

但他们也只是想活下去。

徐鼎不能全杀了。

当然也有不少奸民,趁机煽动流民作恶,想仗着人多势众,洗劫村子。

这些日子下来。

徐鼎已经锻炼出不用询问,光凭看,就知道哪些是饥民,哪些是愚民,哪些是奸民了。

前者见到他们,多面容惊慌。

虽欲退,但却顾忌着家中即将饿死的亲人,又不能退。

这些人往往指出在何处施粥,让他们去城墙下待着,便可平定流血事件。

中者与后者则是常常混淆在一起。

愚民为奸民之刀,奸民为愚民之脑。

但愚民往往刚勇,见到他们,会抱着‘拼得鱼死网破、你死我活’的想法,一往无前。

而奸民却会在这时候叫着喊着,但却躲到最后头。

对此,徐鼎只能先将带人将他们震慑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然后趁着愚民犹豫,奸民挑唆之时,将头头抓出来。

形势危急的,当场格杀;

形势稍缓的,带回去交给卫先处置。

然后再派衙役将愚民赶往城外,交给司彦和苏润安置。

可徐鼎这么做,是因为后方有支援。

但司彦和苏润身后,却没有可以接手的人了。

流民到了他们手中,必须安置下来。

玉泉县没有山脉,司彦想搭草棚,这么多木材从哪儿来就是个难题。

但不搭也不行。

炎炎夏日。

本来水灾后就容易生瘟。

加上这些流民都是跑了百里,甚至几百里流浪过来的,多少都有些小问题。

两名大夫根本不够用,药材也跟不上供应。

大热天的,一众脏兮兮的流民凑在一起,若是再晒出个好歹,传出疫病,就这么个密集度,整个玉泉县都得完蛋!

司彦无法,最后只能按照苏润的提醒,将生病的和健康的流民先分开,做好各种卫生把关。

至于草棚?

司彦最后只能找了粗麻绳来,编成大网。

又把仅有的木材,大部分排成松散的两列,一头深深扎入地下,另一头系着网状麻绳。

然后再从城墙垛口上的凸起,吊下来与木材高度差不多长度的绳子,将麻绳隔一段吊起来些。

最后将剩下的木材均匀排在中间的空地上,同样一头深扎,一头吊起。

如此,才搭建好大草棚的框架,

再发动流民去找各种树叶铺在麻绳编出的网上,这才勉强稳住局势。

但对于典妻卖女的行为,依旧没有办法。

司彦尚可找代替品、施巧计。

但苏润这边就不行了。

常平仓和义仓的粮食有限,即便是稀粥吊着百姓的命不死,也扛不住只出不进。

若不是梁父联合社仓齐至城外赈灾。

又鼓动玉泉县内外大、小富户甚至平民百姓捐钱捐物。

李氏自掏腰包,亏本将磨坊产出全部送到城外,连豆渣都被苏润要来,做成合渣喂给流民。

只凭常平仓和义仓那点粮食,想要供给这么多百姓,怎么可能?

但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只能坐吃山空。

六月廿五。

酉时。

施完今日最后一顿粥,苏润照旧去跟流民交谈,打听具体受灾情况:

“大爷,你是从哪儿来的?”

“你们村子全被淹了吗?”

“来的路上,你遇到的流民都往哪儿去了?”

“在没受灾之前你过得怎么样?”

“你觉得官府怎么样才能真的帮到你……”

苏润密密麻麻问了一堆问题。

他也不止问一类,随机挑选,男女老弱都问,包括正在卖妻卖子的都不放过。

然后刷刷刷在纸上记着东西。

了解百姓需求,明确百姓心愿,知晓百姓想法。

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最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苏润问完后,跟苏丰汇报了今日赈灾粮进出数量,做好账目。

核对无误后,这才拿着自己的‘笔记’,回了学堂。

不多时。

张世、司彦、梁玉、叶卓然和徐鼎陆陆续续回来。

跟苏润一样,他们手里同样拿着一堆记满了东西的纸张。

像徐鼎、张世和司彦三人,甚至会涉及每日作乱多少起,死亡多少人,闹事种类。

不管卫先是有心还是无意。

总归苏润他们六人的工作凑在一起,完全可以将玉泉县此次应对流民的方方面面全都掌握住。

因此,程介布置给他们六人的时务策。

在苏润等人亲眼见证到流民惨状后,就变成了他们打算呈给官府的治灾救民书。

所以六人早就约定好:

不管当日做什么,当夜一定要抽时间回一趟学堂,相互交流。

为此,学堂的杂物间在第一天,就被梁父派人打扫出来,放进了几张小榻。

带上司彦的卧房,六人齐齐住在了学堂。

戌时末,所有人都整理好了自己分内的工作。

昏黄的烛火将瘦削的苏润面庞照耀的格外坚韧:

“我们调查的差不多了,今夜就商量商量,把时务策做出来,明日呈给卫大人!”

“有什么想法,大家挨个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