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换一桶或者退钱不是不行。

关键是不能开这个头。

要是第一天就这样,以后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豆花多多少少都有碎的,他只能尽量保证完整。

眼前这孙大娘的豆花,碎、掉的加起来,差不多有个三斤左右。

他送两斤倒是可以。

扎着耳朵听的苏润,暗暗点了头:

他本以为大哥这种老好人,会自己吃了这亏。

没想到居然还想的挺清楚。

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

虽然手段还不成熟,但想必处理多了就好了。

苏丰本以为他让步了,孙大娘也该顺着台阶往下走了。

但有的人,字典里只有‘得寸进尺’,没有‘适可而止’。

孙大娘狮子大开口:

“两斤太少了!五斤!”

苏丰憨厚,但不是傻缺。

虽然很想放弃这门生意,但苏丰清楚:

这种事情以后只会越来越多,总不能每次都放弃吧?

所以,苏丰虽然沉了脸,但还是耐着性子道:

“只有两斤!”

“五斤!”

“两斤!”

“四斤!”

“我说两斤就是两斤,再多一两都没有!”

……

苏丰硬着头皮跟孙大娘对线。

此时。

从苏平安那里了解完前因后果。

顺便安抚好那个直脾气堂哥的苏行,走了出来。

见苏丰跟孙大娘从五斤砍到三斤。

苏行眸中的怒意一闪而逝。

但这么久的生意也不是白做的。

他压着脾气,双手环胸,冷静地站在一旁看。

直到两人僵持在两斤半,谁都不肯再让一步的时候。

苏行才淡淡开口:

“孙大娘,这两斤豆花你要是不想要,那我们也不难为你!”

“豆花我们收回来,钱退给你!”

虽然做生意,讨价还价很常见。

但苏行却不耐烦拉来扯去的没完。

他比较直接。

双方意愿说清楚,成就成,不成就争取争取。

要是还不行,那就算了。

横竖你不买,有的是买家!

孙大娘正要得意,就听苏丰道:

“但我们这豆花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日后你还是去别家买吧!”

折腾了这么久,再好脾气的人,耐心都要告罄了。

就是苏行不说。

苏丰也打算退钱,拒了这门生意。

他们的豆花又不是没人要。

干嘛非得卖给这挑三拣四的孙大娘?

排队买豆花的人听此,喜形于色:

他们村子上百户人家,但实际能来磨坊买豆腐、豆花去卖的,只有一半。

其中大多还是苏氏族人。

如果孙大娘退出去,他们就可以拉自家亲戚进来。

再不济,他们能买的量也多一些不是?

这一进一出,赚的钱可就多了!

孙大娘面上的喜色顿时僵住。

“你、你们什么意思?”她气冲冲地质问。

苏行拿来二十文,递过去:

“意思就是,不做你的生意!以后别来了!”

孙大娘还想闹。

苏丰却道:

“你如果再闹,我就会重新考虑磨坊与孙氏的合作。”

同姓宗族抱团取暖。

相应的,族人也会受到制约。

孙大娘彻底蒙圈:

苏家一天赚那么多钱。

几斤豆花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他们不答应就算了,为什么要这么对她?

孙大娘还想胡搅蛮缠。

但又怕真连累了族人,弄得自己没有容身之地。

只好放软态度:

“小丰、行子,先前是大娘不好!”

“大娘年纪大了,你们别跟大娘计较!”

“这钱不退了!不退了!以后大娘还来买豆花!”

孙大娘说着,就要走。

苏行不依不饶,追上去还钱:

与人为善没错。

但太好说话,就会被人当成冤大头!

可惜孙大娘是个女流之辈。

她不收钱,苏行也不好硬塞。

“行子!这次就算了!回来吧!”

卖给谁不是卖?

何必跟钱过不去?

只要孙大娘歇了这些小心思,他们也不是非得换人。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苏丰看着这场闹剧,也是心累。

他借机敲打其余人:

“如果是我们的问题,我们该赔就赔。”

“但如果有人趁机闹事,想讹诈,也请各位到别处发财!”

当即有人接话:

“苏家大哥放心,我们可不是那种好占便宜的!”

“对!该咋样咋样!”

还有人趁机嘲讽了孙大娘两句。

但无论怎么说,这事算是掀过了。

“大哥厉害!”

见情况比自己预计的要好。

苏润忙里偷闲,趁机给苏丰比了个大拇指,以示鼓励。

苏行和张氏也有样学样:“大哥厉害!”

苏丰哭笑不得。

但从内心流淌出的暖意,渐渐化为他前进的动力:

润子日后要科举。

行子也有想做的事情。

他作为大哥,只能守好大后方,让他们放心飞!

苏行和苏远河每日还得去城里送货。

见时间差不多,两人装好豆腐进城了。

一整天,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连晌午吃饭都是囫囵吞枣地吃完。

直到傍晚,磨坊关门,苏润这才终于喘了口气。

苏润结完工钱,将其余人打发走。

磨坊内。

只剩下了苏润一家五口。

哗啦啦——

大量铜钱被倾倒在桌子上,发出悦耳的天籁之音。

苏丰四人眉开眼笑地拿着绳子串铜钱。

张氏笑的嘴都合不拢:

“这么多铜钱,今天肯定得赚四、五两银子!”

李氏笑容满面:

“我看也是!”

“今天四个石磨都开了,怎么都得有四两银子!”

前些几日,货品只供给城中大户和天香楼,不零售。

所以他们就只开了两个石磨。

今日四个全开,光是产量就翻了一倍不止。

众人数钱,苏润翻账本。

相比他们数一百个铜钱,就串一串。

苏润倒是很快就算出了今日的营业额和利润。

“我们今天赚了四两五钱又二十文。”

“抛开三百文工钱,还剩四两二钱又二十文。”

磨坊用的黄豆是苏丰他们家上半年种的。

苏润就暂时没算在成本里面。

苏丰几人的工钱、骡子的草料以及一些没有直接损失的损耗,苏润同样没算。

“真有这么多?”张氏睁大眼睛,幸福的将手里串好的铜钱抱在怀里。

苏润给出肯定答复。

闻言,李氏笑得温柔。

苏丰和苏行眼中则是满满的斗志。

数完钱,果然是四十二串零二十文。

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因为户籍是以家庭而不是个人划分。

所以苏家不得不分家,让苏行落了商籍。

不过家里也没人把这当回事。

钱照样交给苏丰和李氏。

“润子、行子、小芸,你们拿着!”

李氏推过去三串铜钱。

又让苏丰收好零散的二十文。

她则是把大头收下,准备拿回去藏在夹墙里。

那地方苏润他们也都知道。

如果急需用钱的话,他们会自己去拿,只要记得跟李氏说一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