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润忙着开张,李氏则是趁机回了家。
王多钱、高仓都留在吃饭,她得赶着回去掌勺。
好在苏安福收到衙差消息的时候,就让媳妇周氏,带着二儿媳过来帮忙了。
要是真让张氏一个人准备,只怕来不及。
等李氏回去的时候,就只差炒菜了。
“大伯娘,二堂嫂,辛苦了!”
李氏匆匆打了个招呼,洗洗手就开始做饭。
因着磨坊是做豆腐、豆花生意。
所以他们今日准备的菜式,全都跟豆腐有关。
******
堂屋里。
几张桌子并在一起。
拼出个长达一丈多,足以容纳十多人同时进餐的大桌子。
桌上。
白绿相间的青菜烧豆腐、浇了浓汁的肉沫豆腐、奶白色的豆腐汤……
十多个道菜密密麻麻的放在一起,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但最受人瞩目的,还是围着桌边摆了一圈,宛如那如羊脂玉一般,洁白细腻的豆花。
王多钱进堂屋的第一眼,就看到了它。
“这就是豆花?”王多钱眼睛都恨不得黏上去看。
苏行陪在一旁,笑着介绍:
“对,这就是豆花,味道好极了!”
“不仅软香滑嫩,入口即化,而且有很多吃法!”
高掌柜一听,当即追问:
“很多吃法?这还能怎么吃?”
“这要看个人口味。”
“豆花本身味道不重。”
“想吃甜的,就放些糖;想吃咸的,就放些盐;”
“有喜欢吃辣的,也能放些茱萸。”端着一堆调料的苏润走进来,笑着接话。
在辣椒没有出现之前,多用茱萸来调味。
一听这么多吃法,高掌柜顿生签契约的心思。
王多钱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他两眼发光,像狗看到骨头一样看着豆花。
他的手几次往前伸出。
若非顾忌此处人多,只怕已经吃上了。
高仓惊奇挑眉:
“这一小碗东西,居然还有这么多吃法?”
“真是闻所未闻!”
他手底下,一名捕快好奇地挨个菜看了一圈,疑惑道:
“奇怪了!这些菜我怎么都没见过啊?”
他指着豆腐汤,问:
“里面这几块是什么?也是豆花吗?”
高掌柜好心解释:
“那是豆腐!”
这个他知道啊!
苏行这几日每天都会送百十来斤的豆腐去天香楼。
只是因为量太少,又罕见。
所以都被主家拿去送人情了。
连他这个买豆腐的,都没能吃几块。
至于对外售卖,那就更不可能了!
不过高掌柜并不担心:
苏氏磨坊已经开起来了,日后豆腐自会源源不断。
凭着他跟苏家兄弟的关系,天香楼还怕没豆腐吗?
众捕快小声议论起来:
“豆腐?”
“什么是豆腐?”
“这豆腐怎么吃啊?”
……
众人好奇归好奇。
看着桌子上这些新奇的东西,也是跃跃欲试之态。
苏丰趁机招呼大家落座,品尝这豆腐宴。
虽然桌上没有什么大鱼大肉。
可明显也能看出是用心准备的。
何况。
肉只要有钱,到哪儿都能吃。
这一桌子菜可就不一定了。
众人得了允许,就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捕快多是粗人,吃相算不得多好看。
但就是他们这副吃的头都不抬的模样,让做饭的周氏高兴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尤其是王多钱。
他是真爱上了甜口的豆花。
短短一会儿,已经吃第三碗了:
“大娘!您做的这豆花真好吃!再来一碗!”
“哎!来了!”周氏慈祥的笑着,又端来几碗。
刚一进门,三四只手一起伸过来。
只一瞬间的工夫。
托盘上的豆花全都没了。
周氏年纪大了。
自己嘴里没滋味儿,看着别人吃的香,自己心里也舒坦。
她高兴地将蔗糖放到王多钱碗前头,笑着道:
“再多吃点。”
“来一趟不容易,一定吃饱了再走!”
相比于王多钱满脑子都是豆花。
高掌柜则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天香楼。
这不,现在就已经跟苏行商量起来了。
“苏行兄弟,我天香楼一天有多少食客,你也是知道的!”
“老哥不求你们把豆腐都卖给我,但是这供货量,是不是能多点?”
“还有这豆花也是好东西,老哥想跟你再签个契约!”
送上门的生意,苏行当然不会错过。
当下便爽快道:
“高老哥,你想要多少直接跟兄弟说就是!”
“我磨坊一天出个数百斤豆腐轻轻松松!”
“亏了谁也不能亏了高老哥你啊!”
高掌柜等的就是这句话:
“苏行兄弟,这豆腐,我天香楼已经给城里的富户们宣扬好了!”
“眼下,就等着豆腐办宴会!”
“要是不为难,最近几天,磨坊出产的所有豆腐,我天香楼包圆!”
高掌柜吃过饮浆大会的甜头之后。
但凡拿到新东西,就得先给富户送些,先把名声打出来,然后再办个大会。
一来推广新产品,二来抢迎客居的食客。
苏行还没来得及说话。
王多钱就急了。
“不行啊!”
他着急忙慌的把豆花咽下去,差点呛着自己:
“苏行兄弟,你不能忘了你王大哥啊!”
苏行被王多钱扒拉的,差点掉下去。
等他坐稳,高掌柜和王多钱两人几乎都要‘反目成仇’了!
“王兄,你不讲究啊!”
高掌柜没好气道:
“没看我跟苏行兄弟谈生意吗?”
“你横插一杠算什么?”
王多钱才不管那么多。
民以食为天,他王多钱更甚。
想从他嘴里抢口粮,门都没有!
“苏行兄弟,你忘了买骡子那天说过什么了?”
“你把东西都给他了,那你王大哥吃什么?”
眼瞅着两人要掐架,苏行忙拦着:
“王大哥!你那份,早就留着呢,不止豆腐,豆花也会给你送过来!”
“高老哥这边的,就只是正常卖出去的!”
听此,王多钱这才作罢。
一场硝烟消散于无形之中。
吃完饭,临别前。
苏润特意从磨坊拿了新鲜的豆腐和豆花让他们带走。
“都是自家做的,不值什么钱,喜欢再来!”苏丰一如既往地热情朴实。
高仓连吃带拿,还挺不好意思。
可见这一家子,虽然只有一个读书人,但每个人都大大方方的,让人舒服的很。
也不自觉道:
“日后遇上什么事情,可来县衙找我高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