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苏丰和苏行没读过书,但也不是完全不识字。
至少有关钱的字,他们还是认得几个的!
苏丰和李氏面面相觑:
以为小弟昨天只是说说而已。
没想到,是真的要赚钱啊!
张氏惊讶的咂舌:
“润子你这嘴巴开过光啊?说发大财,居然真的就发大财了!”
这发财的速度可真快!
苏润从箱笼中拿出花剩下的钱。
“这是四两……”
苏润嘴刚张开,苏行就用手捂了上去:
“声音小点儿!生怕不招贼惦记?”
这缺心眼儿的弟弟!
怎么什么话都敢在外面说?
苏丰和苏行两兄弟谨慎地左张右望。
生怕墙头上趴了什么人。
李氏忙转身去关门。
苏润拍拍苏行的手,让他放开。
“有你这么当人哥哥的吗?我都吃土了!”
苏润擦着嘴抱怨,只觉得嘴里都是泥土的芬芳。
李氏绕着墙细细检查了一圈,松了口气:
得亏院子垒了墙。
这要是木栅栏圈起来的,都不敢想日后的日子得多提心吊胆……
“润子,财不外露,你可长点心吧!”李氏道。
就没见过这么心大的!
苏丰提着两个儿子,压低声音:
“进屋再说。”
李氏跟上去,叮嘱儿子不要在外面乱说话。
苏行和张氏将放在地上的肉、糖一一捡起来。
“哎呦,这可都是好东西啊!”张氏捡着,心疼着:“润子怎么能随便就扔地上了!万一脏了可怎么办?”
苏行提着米、面,拎着骨头,听张氏小声嘀咕:
“还是读书好啊!”
“润子昨天看到赚钱的法子,今天就换了钱回来!”
“要是润子能天天发财就好了!”
“哪有这种好事!”苏行笑着摇摇头。
一行人进屋坐下。
关上门后,苏润应众人要求,将契约念了一遍。
苏行好奇追问:
“把豆子磨成浆就能卖五两银子?”
苏张氏晌午送饭的时候,给苏丰他们也捎了些喝。
只是没想到,居然能卖这么多钱。
“怎么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赶到点儿上了。”
苏润将天香楼和迎客居争食客的事情解释清楚。
又说自己给高掌柜出主意,还送了四张秘方的事。
“不管怎么说,能卖出去就是润子的本事!”苏丰高兴道。
倒是苏行有些惋惜:
“其实如果不卖方子的话,咱自己也能做了去卖。”
大炎王朝为了恢复国力,稍稍放宽了对商业的态度,规定:
贩夫贩妇,纸扇芒鞋及细碎物交易,皆勿税。
反正豆子都是家里种的。
不过是磨成浆,出点力气而已。
农家人什么都没有,就是力气管够!
苏润想想自己的打算,摇头道:
“卖的话就算了!”
“我们家家户户都有豆子。用不上多久,大家就会发现这桂花浆是用豆子磨出来的。”
再说了。
二哥想磨豆子算什么难事?
以后有的是机会!
苏行转念一想,是这个理,也就不纠结了。
苏润把糖葫芦拿给馋到流口水的侄子们:
“拿去吃,小叔替你们尝过了,挺甜的!”
在小侄子的欢呼声中。
苏润将剩余的钱,大头推给苏丰和李氏。
自己和苏行、张氏分了些零头。
“你们拿着!”
苏丰和李氏忙推脱道:
“不行不行,大哥大嫂怎么能要你的钱呢?”
“你在学堂用钱的地方多,你自己留着。”苏行也没拿。
提到学堂,苏润有些纠结:
要不要趁现在把自己被退学的事情说出来?
稍一思忖。
苏润决定再干一票后坦白。
“又没分家,上交也是应该的。”
“而且我这儿还有个赚钱的法子,等着哥哥嫂嫂帮忙呢!”
苏父苏母过世得早,连苏行那时候都还是半大孩子,何况苏润了。
苏丰和李氏这些年做的也无可挑剔,所以苏家一直没分家。
苏润说的在理,苏丰也就把钱收下了。
苏行本来还习惯性把钱上交,却被李氏拒绝了。
瓜分完财产。
张氏两眼发光,急吼吼地问:
“润子,还有什么赚钱的法子?快说说!”
“哪里需要帮忙?只管说!”苏行难得不挤兑人。
苏润直接把他们带到了地窖。
打算让他们亲眼看看。
掀开一角麻布,露出已经长了短短芽部的黄豆。
“这个叫巧芽,是一种新的蔬菜种类,煎、炒、煮、炸味道都不错。”
“一斤黄豆少能发五六斤,多能发十几斤巧芽。”
“只要温度、湿度合适,就算是冬天也能做出新鲜的蔬菜!”
苏润说完,苏丰、李氏和张氏都好奇地挤上前去看。
“这叫巧芽吗?”
“没想到黄豆也能变成菜!倒是第一次听说!”
“太好了!我就说小叔肯定能天天发财!”
苏行小心地伸手扒拉了两下,追问:
“我们是要卖这个吗?”
“这个多久能做好?”
“你想好怎么卖,卖多少钱了吗?”
苏行叭叭叭问了一堆,倒是都在点儿上。
苏润突然觉得,这个二哥似乎也有些经商天赋。
不过苏润也早有打算。
“这个三五天就可以发好。”
“到时候我们自己卖就两文钱一斤,卖给天香楼或者要大量的客户,就三文钱两斤。”
豆子便宜得很。
就算不用自家地里种的,出去买也就四、五文钱一斤。
成本低,巧芽就算是便宜卖,他们也能赚不少。
只不过这东西跟桂花浆一样,最多几个月就会被人研究出来做法。
所以他没打算只供给天香楼。
抢在被人研究出来前,能卖多少卖多少。
反正只是赚点小钱,积累原始资金而已。
“润子,我们能帮上什么忙?”苏丰还想着方才苏润的话。
苏润嘿嘿一笑,搓了搓手:
“那可就多了!”
首先场地太小。
发芽要避光,还要保持一定的温度。
这地窖本来就没多大,加上今年刚收的粮食都堆在这里头。
剩下的地方小到也就够他们一家勉强站立。
再来泡豆子的盆不够大、箩筐和麻布也不够。
还有就是想让豆子发的好,得一些稍微有重量的东西压着……
苏润巴拉巴拉地说着。
苏丰想了想,道:
“我看这样好了。”
“田里的活不多,明天我一个人去。”
“你二哥在家挖个菜窖,把这里腾出来,顺便再帮你削些薄木板。”
“至于箩筐、麻布,你大嫂、二嫂就能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