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润拔腿就往回跑。
苏丰没理解苏润的脑回路,但还是狂奔着跟上。
两人回到原地。
大汉、母子都不见了。
苏润找人来问,果然有人看到方才那大汉和母子俩一起往南边走了。
苏丰还觉得是苏润想多了。
但见他循着方向去找,也跟了上去。
******
没走多远,他们就在一处偏僻的小巷子外听到了动静。
最先传来的是那尖嘴猴腮男人的怒吼:
“贱人!打死你!”
“今天差点害得老子进衙门!”
“看老子不把你卖到穷乡僻壤里头,这辈子都出不来!”
络腮胡大汉也换了副嘴脸:
“落到我们兄弟手里还想跑?!”
苏丰将手中的果子、糕点塞给苏润:
“润子,快去报官!”
不用怀疑了!
这俩就是坏人!
苏丰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大着胆子,捡起根棍子偷偷靠近。
小巷里。
女子惊恐地抱着儿子,不可置信地尖叫着:
“你们是一伙儿的!”
“你骗我!”
“你说带我去找舅舅都是假的!!!”
孩子受惊大哭起来。
大汉脸色一变,急声提醒:
“别让她们把人叫来!”
两人齐齐动手。
一个捂嘴,一个抢孩子。
“救命……”
“唔唔唔!!!”
女子眼泪疯狂滚落,挣扎着想要夺回自己的孩子。
尖嘴猴腮的男人抢走幼童,熟练地掏出绳索。
很快,母子两个被绑起来,堵上了嘴。
“先玩玩,然后卖到青楼去!”
“那个小孩儿,直接打断腿让他乞讨去!”
苏丰本来还寄希望于衙差能及时赶到。
但听着里面越发过分的动静,良心过不去的他还是握紧手中棍子,冲了进去。
知道里面两个人不是什么善茬。
苏丰也清楚自己不可能以一敌二。
因此,他打算从背后偷袭:
先把那个看起来就很魁梧的大汉撂翻,再去对付剩下那个瘦的。
事实也的确如他所预料的那样。
正忙着脱衣服的两人,完全没留意到背后冒出来了个人。
苏丰悄悄摸到近处,手脚都有些发冷发汗。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稳住心神,提起棍子用尽全力敲向大汉后心。
扑通——
大汉轰然倒下。
另一人受惊,转身来看。
迎面又是一棍。
苏丰惊慌之下手上没多少力气。
但棍子也不是摆设。
一棍下去,打得这人头破血流,忍不住发出“啊!”的一声惨叫。
见两人倒下,苏丰正要救人。
就见那女子惊恐地看着他身后。
苏丰回头。
却见大汉居然扶着墙站起来了?!
他痛得龇牙咧嘴,凶神恶煞地盯着苏丰:
“多管闲事的臭小子!找死!”
苏丰没想到一棍子下去,这人还能动,也是大惊,忙抓起棍子,做防御状。
大汉喘气如牛,从身上摸出把刀子,眼睛眨都不眨的往苏丰心口捅:
“去死吧!”
不等苏丰提棍反击,却见大汉突然倒地。
苏丰:???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苏润,举起石头将大汉砸晕了。
也不知苏润用了多大力气。
那石头都染上了血。
“大哥,你没事吧?”苏润将石头扔下。
他不放心苏丰一个人过来。
找到一个路人后,就花了一盒糕点,让他帮忙把衙差找来。
自己快速返回。
不料却看到那大汉晃晃悠悠起身,似乎要偷袭苏丰。
苏润想都没想,撂下东西,拎着石头就冲过来了。
“润子!”
死里逃生,苏丰只觉得脚步虚浮,后背全是冷汗。
苏润也是心有余悸。
两人稍稍平复了会儿心绪,才冷静下来。
没等他们给那母子俩解绑,小巷外突然涌入大批衙役:
“抓住他们!”
只听唰唰几声。
刀架在了苏丰和苏润脖子上。
“哎!误会啊!”
“你们抓错人了!”
被解救出来的女子,忙指着倒下的两人,大声解释:
“他们才是人贩子!”
“啊?”衙差们惊讶地看着倒在地上,脑袋流血,完全丧失反抗能力的两人,面面相觑。
一行人统统被带回县衙。
县令萧正亲自审理了此案。
真相很快大白。
两个人贩子被当场收押。
那对母子被衙差送去舅舅家。
苏丰和苏润则是被留在了县衙。
上首,萧正穿着官袍,威严凛然:
“苏润是吗?你无凭无据,为什么能断定这两人就是一伙的?还带着大哥一路找回去?”
如果没有苏润,那两个人贩子肯定会得逞。
谁能想到热心帮忙的大汉居然会跟人贩子是一伙的?
萧正审案时,听到这里,都十分意外。
那苏润年纪轻轻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苏丰也不解地转头看向苏润。
“禀大人,小民当时并没有察觉到异样,也以为那大汉古道热肠。”
“等走远了才突然想起来,那两人身上穿的衣服,从布料到做工,都是一样的。”
“两个陌不相识的人,在同一家布庄买成衣,这得是多大的缘分?”
在布庄量体裁衣可不便宜。
一般人家都是拿葛藤织成麻布,然后再做成衣服。
很少人家去布庄买布。
至于买成衣的就更少了。
布料、做工都一致,就意味着两人很可能认识。
“只凭这一点?”萧正追问。
苏润摇头:“此乃其一。”
“第二,两人假装对峙时,距离不过两步远。”
“那大汉要是真的追上去,能那么快就把人跟丢?”
“第三,一般来说,为了更快抓到坏人,大汉追出去的时候应该会高呼抓人,但我们当时都没有听到。”
“最后,那大汉回来的太快了。”
“就好像他出现就只是为了掩护那男人逃走一样。”
“一处是巧合,不可能处处都是巧合。”
苏丰茅塞顿开。
萧正周身的威严之色逐渐褪去,语带欣赏:
“不错,小弟聪慧,大哥勇敢,都是可造之材!”
不等两兄弟回答,萧正又道:
“此二人在青阳府流窜作案,知府张榜捉拿月余,没想到在我玉泉县落网了。”
“根据口供,他们还有部分同党藏于山林。”
“待把他们一网打尽后,县衙自有表彰!”
“这也是为了你们兄弟俩安全着想!”
苏丰和苏润都没想到居然阴差阳错立了个大功。
闻声,当即齐齐行礼道谢。
萧正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个政绩,也十分高兴。
知道苏润今年县试落榜,又被赶出了学堂,萧正还特意考察了一番学问。
发觉苏润功课扎实后,还有些奇怪:
“本官看你熟读四书五经,可是考试紧张了?”
苏润如实道:
“学生过去无心学习,直到近日才幡然悔悟!”
萧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身吩咐了身边仆役两句。
不多时。
几本书被送到苏润身前。
“有道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城中学堂有四五家之多,也不必太过灰心!”
“这几本书,是本官亲笔注解过的,正适合你学习。”
“本官希望你今日能行小善,来日亦能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