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瘟疫,在这个时代叫瘟疫,在李云前世叫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要么是病毒,要么是细菌。

李云上辈子是西医,要解题就是这么解。

但这辈子,他可没有器材做西医,只能走中医之路。

中医的解法,就是邪气和毒气。

李云有预感,接下来可能会爆发瘟疫,他要提前准备一点驱邪解毒的汤药了。

等瘟疫爆发,他也能迅速对症下药。

反正这种驱邪解毒的药,都是大差不差的。

还好,他储存的药材还挺多。

之前在佘家村被蛇袭击,还有在家里被那么多妖怪袭击。

李云最后处理尸体的方式就是将他们处理成药材,也算是让他们发光发热了。

现在那些东西就都堆在了李云的药材室里。

李云的感觉没错。

到巳时的时候,就陆续有患者打着伞来看病了,症状是浑身发热,头晕,还咳嗽。

李云早有先见之明,早就戴好了自制口罩。

第一个患者,李云开了药之后,就让他留观了,没多久,又来了一个类似症状的。

果然,瘟疫来了。

李云看到了他们的病症,是邪气和毒气。

当即,李云指挥起了他们的家属。

“去县衙报案吧,闹瘟疫了,让县令封城,禁止人员出入,另外,去通知里正邻长,给家家户户通个消息,不要饮用生水,另外,有症状的都送来我们医馆。”

一听瘟疫二字,医馆的人都慌了一下。

每次瘟疫,都要死太多人了。

但是,想到李云的名声,见李云如此从容,他们也都有了信心。

很快,他们就各自行动起来了,找县令的找县令,找里正的找里正。

余杭县衙,县令沈志山正百无聊赖地看着书。

这余杭县,实在是没什么事情做。

民风淳朴,百姓生活富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点手艺的,还能做手工赚钱。

这让他一个县令,总觉的自己很多余。

而这时,有人来汇报了。

“县令大人不好了,城里闹瘟疫了,还请您快些下令封锁城门吧!”

一听有瘟疫,沈志山顿时脸色一沉,也有些心慌。

瘟疫,这可是大灾祸。

但听到对方多余的话,他又忍不住脸色一黑,道:“你在教我做事?”

“呃,小的不敢,但李神医说要尽快封城。”

报信的人也是实诚人,李云层层传递过来,愣是没有人改他的话,所以在这里传信的人也是很认真地建议县令封城。

没想到会惹怒了沈志山。

“李神医?一个乡野郎中而已,他能做本县令的主?

还有,是谁说闹瘟疫了?”

“呃,也是李神医。”

“呵,他说有瘟疫就有瘟疫,他说要封城就封城,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余杭县令呢!”

沈志山早就看李云不爽了,他倒是也听说过李云的名号。

但因为传得太夸张了,他信不了一点。

什么濒死之际,一扎就好。

什么一剂汤药,药到病除。

真要有这么厉害,李云还窝在一个小小的余杭干什么?

去京城当太医不香吗?

也就这些乡野愚民相信了。

他可是读过圣贤书的聪明人,当然不会听信这种胡话,对李云也是全无好感。

上次李云婚礼,他也只是看在吴秀的面子上,送个礼之后,就以公务繁忙为由离开了。

他这一走,自然也就不知道,李云的婚礼上还发生了什么。

沈志山不喜欢李云,他身边的人自然也不会去提他的消息。

也就只有通报消息的人,不了解沈志山的脾性,才会犯这种错。

见来人不敢说话了,沈志山才消停了一些,道:“余杭乃通商重地,岂能随意封城。

退下吧,是否有瘟疫,本官自会查明。”

沈志山摆摆手,把人打发走了,本来想叫师爷去替自己了解一下情况,却想起师爷今日告假了半日,下午就会回来。

“算了,等师爷回来再说。”

县令这边的工作没有作通,但通知里正街坊却是很顺利。

这种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何况是在故意传播的情况下,很快就传遍了全城。

而李云的医馆,也成了患者集中营,因患者太多,李云也只好找附近的街坊借地方安置患者。

他也在出现三个患者之后,研制出了药方,已经开始进行治疗了。

等这第一批的人留观没有问题,就可以把药分发出去,让他们自己煮了。

有病的治病,没病的预防。

到晚上,早上送来的病人就恢复了正常,其他患者也陆续好了。

众人纷纷高呼神医,医馆里也热闹极了。

是不是瘟疫,来这里的人最清楚,大家都是一样的症状,不是瘟疫还能是啥?

但神医就是神医,轻轻松松就治好了。

于是吃了汤药的,又纷纷记录了李云分享的配方离开了。

李云的配方自然是免费传播的。

他就不赚这三瓜两枣了。

但是,这功德可是很香的。

每一个被他治愈的患者,都给他提供了一笔功德,免费分享药方,也有功德入账。

一日之间,一场能席卷余杭县的瘟疫,就这么迅速的消失了。

没有人员死亡。

很多人才咳嗽一下,一碗药下去,直接痊愈。

沈志山次日才想起调查瘟疫的事情,他叫来了师爷。

师爷名叫葛明,是跟随沈志山从外地一起过来的老人了,也是他的心腹。

“昨日,有人说城里闹瘟疫了,你可知道此事?”

“有所耳闻。”

葛明摊手,道:“是有一些人发烧了,但大部分的人都没什么事,只是跟风吃了碗汤药,无事发生。”

葛明自然有自己的情报,昨天那么大的事情,哪怕他不在岗,自然也是有所耳闻的。

他的回答也是不偏不倚,只说事实,不说倾向。

毕竟这位县老爷的脾气,他是知道的。

“这么说,瘟疫一说,可能是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