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所有人都被送走了。

不管他们有没有听懂宋濂的话,明白没明白过来,事不可为,但可顺势而为。

宋濂坐在椅子上,让侍女给自己倒了一杯新茶。

这一次喝起来没有苦涩的味道,只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重开科举分设南北两榜取士。

从眼下来看,确实是对浙东一系,乃至整个南方官员一次重大的打击。

族中原可以有十名官身子弟,现在只剩下了五名。

是根本无法接受巨大损失!

可在宋濂的眼中,事情可不是只能从眼下看的,应该放的远一点,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

科举就是科举,以才学论高低。

但现在整个大明,若论文风之盛,哪里能与浙东相媲美?

不过就是暂时少了一些名额罢了,他又不是这几天就要死,浙东一系也不会过两天就轰然倒塌!

优中选优不更有培养的价值?

而且宋濂还从这件事中,看出了另外一件事情。

胡惟庸,中书右丞相胡惟庸!

朝堂中他的最大敌人,近期跳的是越来越高,手伸的是越来越长了,已经忘记了他只是一介臣子。

也忘记了,他们的皇帝是从最底层杀出来的朱元璋!

想要一家独大。

换成李善长来了,他也不敢生出这个念头!

等吧,或许再过不久,就会有一把刀砍在他的脑袋上!

而他宋濂可就不一样了,他是臣,朱元璋是君,君君臣臣,分的很清楚。

既然君要平衡那就给他平衡,然后慢慢等,等到新的不平衡出现,这朝堂依旧会有他们浙东的位置……

朝廷的动作很快。

今天早朝刚下旨重开科举,中午便有无数匹快马,朝着大明各地疾驰而去。

他们都接到了死命令。

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旨意传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特别是北方诸省,更是要万无一失,每一个村落,每一户人家都不能放过!

不过事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大明京都应天府地处南方,距离浙东苏杭非常之近。

旨意传达到这些地方,速度自然也是最快,不过两三天功夫,许多学子就得到了消息。

得知科举重开先是狂喜。

寒窗苦读数十载,如今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他们能够参加科举为国效力了!

可是看到后面,分设两榜取士的字眼,许多学子的心中纷纷涌出不同的感受。

有不满的,有感慨的,有庆幸的……

更有包藏祸心之人,还试图想要鼓动他人。

但才刚有动作,就立刻被当地的锦衣卫捉拿,抓到狱中一番折磨,接着又抓了好大一批。

再一再二不再三……

毛骧这次是真的发了狠,弄得所有锦衣卫,这段时间睡觉都睁着眼。

不管什么事,只要感觉不对就查,狠查!

而这些包藏祸心,运气不好正好撞到枪口上。

如此的小风小浪几次之后。

京都附近几处要地,文风鼎盛之地,科举之事彻底落了地。

没有人再有其他的心思,只想着要赶紧,赶快,抓紧时间。

这重开科举的首次,时间定在了五月。

距离现在不过三个月多一些,再减去赶路温习的时间,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甚至有些地方,在旨意传下来的第二天,就开始动身前往京城,去早了没关系,去晚了可能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又是数日。

快马来报。

大明靖远侯马世龙,率凯旋之师归京,现距京城应天府已不足两百里!

这一消息又一次引燃了朝堂。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纷纷站出来恭贺夸赞。

就连老军侯们都搜肠刮肚的,整出来几句能登大雅之堂的话,说的那叫一个认真那叫一个严肃。

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

平时他们说话:&*……%*&……%¥……都是这样的。

不过这一仗确实是打的漂亮!

连夺元廷三座重镇,为大明拓土开疆两千余里,使大明占据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还缴获了牛羊牲畜近百万,兵甲辎重战利更是无数,不仅一举解决北方诸省的耕牛空额,还能剩余下来不少,若是换成银钱估算的话。

这一战大明不仅没花钱,还赚了那么一小点。

更重要的是。

这一仗跟着马世龙一起出去,那些在战场上都立下军功的勋贵子弟,他们的老子就是这些老军侯!

现在在这里夸马世龙,夸此战打的漂亮,某种意义上不就是在夸自己家儿子嘛!

至于文官那边为啥也那么激动……

你也不看看这马世龙是什么身份,当今皇后的弟弟,太子朱标及嫡脉诸亲王的舅舅,开国勋贵,军功封侯。

并且最重要的是他才二十多岁!

整个大明朝堂,你就找不到其他任何一个,能比他年龄更小。

或者相当的!

只要中途不出现意外,未来必定是两朝元老。

太子登基后的第一重臣,勋贵武臣未来的擎天玉柱,位极人臣!

再说了他们就算不给马世龙的面子,也要给皇后娘娘面子不是,在要紧的时候这可是能保命的!

朱元璋听着下面文武百官,恭维小犊子的声音,也是忍不住的笑出了声。

虽然平时看那个小犊子,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私下里没少锵锵。

但不得不说的话,这一仗他打的确实漂亮,狠狠的报了上次大明北伐的仇!

提气!

现在他终于凯旋归来,他身为皇帝,姐夫。

也得拿出来点东西亮亮!

当即下旨,命太子朱标,曹国公李文忠,魏国公徐达,携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

并赐郡王全套仪仗,供靖远侯入城代步之用!

同时命令户部和兵部,立刻确定犒赏三军所需一切事务,务必要在大军抵达京城后的第一时间。

犒赏他们的大明的锐士!

话音刚落,文武百官齐声附和称是,并一齐高呼陛下圣明。

朱元璋看着笑着,心里忽然又开始犯起嘀咕:怎么感觉这小犊子,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招人喜欢?

这帮文人平时见了面,一个个人脑能打成狗脑子。

怎么到小犊子这事上,又一起不约而同的说咱圣明了?

事情布置下去,所有人立刻便开始做事,大量的兵丁赶到城外,着手准备清理出一片空地出来。

户部比往日更加的忙碌了。

虽然此战大明算是赚了一点,但那些都是牲畜战利,不是现钱银子。

赵好德还得要东拼西凑,在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内,凑一笔足够犒赏三军的银钱布匹。

这可不是什么容易事……

兵部要稍微轻松一点,之前的战报他们都有,也都基本计算清楚。

就是到时候实施的时候,可能会忙碌一些……

可能现在唯一能够算得上清闲的,就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了,一下朝就结伴朝着后宫的方向走去。

马世龙回来了。

这消息肯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最担心他的马秀英!

朱元璋大步走进坤宁宫,一把推开说要通报的小太监,一点眼力见都没有,他见他妹子通报什么?!

朱标跟在后面,无奈的笑笑,让人不要为难这小太监,然后连忙跟了上去。

还没有走进宫殿前厅,朱元璋便大声的喊着,想要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妹子,“妹子,妹子,咱有好消息告诉你!”

“小犊子……呸,顺子,顺子回来了!”

嗯!

“不是你怎么在这?!”

正对着大海碗,一手拿筷子扒拉面条,一手还拿着大蒜的马世龙应声抬头,顺便把一根面条吸溜进嘴里。

“我找我姐不行啊!”

说着像是又想到了什么,端起海碗冲着朱元璋比了比,“一起坐下吃点,我姐亲手擀的面,用肉丁做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