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 第152章 钱庄放贷,百姓踊跃前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钱庄放贷,百姓踊跃前来!

三日后,蜀都成都的万宝钱庄依旧热闹非凡。

阳光洒在青石板街上,映照出钱庄门前人头攒动的景象。

前来排队购买商债的百姓络绎不绝,喧嚣声与叫卖声交织成一曲市井交响。

钱庄门前的乌木匾额上,“万宝”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杨仪亲手题写的,笔锋遒劲。

这番火热盛况整整持续了三日,方才稍显平息,门口排队的人群渐渐稀疏,掌柜南烈终于得以喘息片刻。

他带着厚厚一叠账本,脚步匆匆地赶往杨府。

昨日夜间,他挑灯夜战,通宵整理账目,只为一早将成果呈给杨仪。

他的眼底虽带着疲惫,步伐却轻快,脸上难掩兴奋。

杨府书房内,檀香袅袅,青烟在阳光中缓缓升腾。

杨仪端坐案前,身着玄色长袍,袍角绣着淡雅的云纹,显得沉稳而威严。

南烈推门而入,毕恭毕敬地递上账本,朗声道:“大人,这是前三日商债售卖的总计收入,请您过目。”

杨仪接过账本,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字。

账目用蜀汉新制的宣纸书写,纸质柔韧,隐约可见“万宝”水印,旁侧还盖着朱红印章,既正规又防伪。

账中记录了每笔商债的金额、期限与利息,清晰而详尽。

短短三日,钱庄收入两千两黄金、百万枚五铢钱,几乎蜀都三成以上的百姓与富商都购置了商债。

“再加上朝廷官员凑来的钱,足够了!”杨仪放下账本,满意地点点头。

接下来,他计划向百姓宣布,朝廷将鼓励他们经商,甚至承诺由朝廷包揽经商本金。

此举既能刺激蜀都经济,又能将民间资金进一步纳入他的掌控。

南烈闻言,眉头微皱,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大人,咱们钱庄的钱虽暂时宽裕,但商债最低期限仅一个月,一个月后利息支出可不是小数目……”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生怕这火热势头只是昙花一现。

杨仪抬起头,目光如炬,淡淡道:“此事我已知晓,因此要你发布新公告。”

南烈一愣,疑惑道:“新公告?”

杨仪颔首,语气郑重:“钱庄自今日起,开设借贷本业,用这段时间积累的本金,向外提供借贷。”

南烈闻言,脸上露出困惑之色,忍不住问道:“大人,咱们好不容易攒下这些钱,又要借出去?这不是白折腾吗?”

杨仪轻笑一声,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白折腾?借贷才是钱庄日后的主业!向普通百姓提供低息贷款,但仅限普通百姓。来人借贷,须先核实身份。”

他顿了顿,从案上取出一张宣纸递给南烈,继续道:“你且看看,借贷利息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金额与年限而定。”

南烈接过一看,纸上墨迹未干,字迹工整,列明了详细的借贷标准。

普通百姓收入有限,利息最低四厘,以示惠民;而官员子弟与世家子嗣,利息则高达八厘甚至一分的“高利贷”。

“谨记,若核实身份后,发现是官员或世家子弟,便按最高利息执行。这些人可不缺钱!”杨仪笑吟吟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

钱庄的真正盈利之道,在于这些权贵子弟。

普通百姓借贷虽多,但利息微薄,难以支撑钱庄的长远发展;而高门大户财力雄厚,哪怕利息翻倍,他们也掏得起这笔钱。

南烈看着宣纸,眼中闪过惊喜,低声道:“大人高明!如此一来,钱庄既有惠民之名,又能从权贵手中赚取厚利,真是妙计!”

杨仪并未止步于此,他当场提笔,又拟了一份公告:

【万宝钱庄信用借贷,凭信而贷,可助急需钱财者解一时之困,为利民而生,乃惠民之策也!】

南烈听罢,又提出新的疑问:“大人,若有人到期不肯还钱,又当如何?市井中泼皮无赖不少,若他们咬定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咱们怎么办?”

杨仪闻言,轻松一笑,胸有成竹道:“此事我早已想过。我已与廷尉卢旺通气,将借贷事宜纳入国策。借贷不还者,最轻罚入大牢,甚至可任凭处置。有了这律法震慑,百姓哪敢欠贷不还?”

卢旺乃杨仪门客之一,平日负责蜀汉国法审判,对律法了如指掌。

蜀汉建国不久,律法尚有缺漏,民间借贷此前并无明确规制。

杨仪早先便与卢旺商议妥当,明日早朝,卢旺将向陛下谏言,完善律法,明确借贷违约的刑罚。

“至于那些贵族子弟,”杨仪接着道,“他们身后的家族最重脸面。若子弟不还钱,大可找上其家族。那些世家为息事宁人,不管利息多高,都会乖乖填补空缺。”

他顿了顿,笑容意味深长:“若真遇上赖账的,咱们也有酌情处理的余地。”

南烈一怔,随即会意。

所谓“酌情处理”,既是律法赋予的弹性,也是杨仪权势的延伸。

他背后有军机处与无当飞军的支持,谁敢轻易挑衅?

民间借贷中,赖账者挨揍已是常事,若在赌场,甚至砍手断脚也不稀奇。

钱庄虽不至于如此极端,但有了律法与威慑,无赖们也得掂量掂量。

“多谢大人教诲,属下明白了!”南烈激动地拱手,心中对杨仪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

连律法都能为其所用,这份深谋远虑,实非常人可及。

杨仪话锋一转,冷不丁道:“另外,这几日钱庄筹来的钱,支出三成,拨入府上,由我亲自主使,发展商帮。”

南烈一愣,随即点头:“是,属下回去即刻拨送钱款。”

他毫不迟疑,甚至未问缘由。

整个钱庄皆属杨仪掌控,钱财去向自是他说了算。

更何况,南烈深知,这些钱在杨仪手中,必能生出更大的价值。

杨仪此举,旨在鼓励百姓经商。

蜀汉国力有限,北伐在即,单靠朝廷赋税难以支撑大战。

而百姓经商,既可盘活经济,又能为朝廷聚拢更多资源。

然而,他倡导的经商之道,与百姓传统认知中的小本买卖大相径庭。

他要建立商帮,以钱庄为依托,串联蜀都商贾,形成一张庞大的经济网络。

为此,他必须完善每一个环节,让百姓无后顾之忧。

次日清晨,南烈返回钱庄,着手拟订借贷新政的具体事宜。

万宝钱庄门前依然门庭若市,前来购买商债的百姓虽较前几日略减,热情却丝毫不减。

阳光下,排队的百姓三三两两闲聊,脸上满是对财富的憧憬。

南烈步出钱庄,门外百姓纷纷招呼:

“南掌柜,生意兴隆啊!”

“你们万宝钱庄的商债真是个好东西!我前两日买了一千,今儿再买一千!”

“可惜不知啥时候会用钱,不然我这次就买个五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