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闻夏原吉为他们准备了礼物,众人皆面露喜色,纷纷向他道谢。

夏原吉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客气,然后继续说道:“其实,除了礼物之外,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要与诸位分享,在这次出行中,我有幸学到了一种极为便捷的记账方式,我认为它对大家的工作应该会有所助益;等会儿我会详细地向大家讲解,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夏原吉耐心地向众多尚书解释的时候,另一边,杨士奇也正被内阁首辅黄淮等人围在中间,向他们阐述着支持自己的原因。

杨士奇一边听黄淮等人说话,一边留意着夏原吉那边的动静。

当他听到夏原吉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事先并不知道朱棣要往海外派驻兵的事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笑意。

杨士奇原本一直认为夏原吉是个非常耿直的人,绝对不会说谎,即便是面对皇帝朱棣也不例外。

然而,如今看来,这趟现代之行似乎让夏原吉有了不小的变化,连谎话说起来都是如此自然流畅。

看到夏原吉那副诚恳的模样,杨士奇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

如果不是因为他和夏原吉之前曾一起与朱棣探讨过关于向海外派驻军队的事宜,恐怕连他自己都会相信夏原吉对此事一无所知。

黄淮紧盯着杨士奇,似乎想要透过他的眼睛看穿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过了好一会儿,黄淮终于开口问道:“杨大人,你和陛下一同外出,是否早就商议过向海外派驻军队的事情呢?”

杨士奇连忙摆手,矢口否认道:“绝对没有,大人,陛下之前并未与我们提及过此事,我今日在朝堂上听到陛下提及,同样也是惊愕不已。”

他心里暗自思忖,既然夏原吉都没有承认,那他自然更不能轻易松口,否则岂不是给自己惹来麻烦?

黄淮沉默了片刻,继续追问道:“那么,杨大人,你在朝堂上所言,究竟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是为了迎合陛下而说的呢?”

杨士奇赶忙向自己的顶头上司黄淮行了个礼,一脸郑重地回答道:“大人,下官所言,皆是下官内心真实的想法,绝无半点虚假。

下官认为,陛下往海外派驻兵之举实乃高瞻远瞩、英明神武之决策。

此举不仅能够彰显我大明之国力强盛,更能在各附属国中树立起无上威望,宣扬我大明之国威。

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拓展自身影响力乃是势在必行之事。

再者,通过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将我大明的文化传播至四方,使那些蛮夷之邦也能沐浴在我华夏文明下,臣服于大明。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海外驻兵还可为我大明军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提升其在远洋作战方面的能力。

要知道,这世界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更为广阔,其中潜藏着诸多未知的挑战与机遇,我大明若能未雨绸缪,提前增强自身军事实力,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尽管杨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此事关系重大,仍需谨慎行事;内阁应当尽快制定出一套详细周全的应对策略,以确保驻兵行动能够顺利进行;毕竟,这不仅关乎我大明之颜面,更关乎国家之安全与稳定。”黄淮说道。

虽然朱棣并未将往海外驻兵一事交由内阁首辅黄淮负责,但他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丝毫不减。

他极为负责地吩咐下去,要求内阁务必全力以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保障驻兵行动的成功。

翰林院学士,杨士奇的好友金幼孜连连点头称是:“首府大人说的没错,我们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外交,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做好规划,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一旁的翰林院编修,内阁大学士杨荣也说道:“那我们也不要再说废话了,即刻便着手整理各方信息,共同商讨出一个周全的方案,呈于陛下预览。”

杨士奇和黄淮对视一眼,都点头表示赞同。

另一边,夏元吉的解释也让蹇义、吕震等人的脸色逐渐缓和。

蹇义说道:“既然夏大人是此事的主导者,而且考虑得如此周全,那我们大家就齐心协力,把往海外派驻军这件事情办好。”

吴中、宋礼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蹇义的看法,并表示会积极配合夏原吉的工作,共同推动海外派驻军的计划顺利实施。

众人一边交谈着,一边朝着宫门口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宫门口,各位大人相互道别后,各自走向自家的马车。

然而,蹇义却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离开,而是拉住了夏原吉的衣袖。

“维喆啊,”蹇义的语气带着些许严肃,“你可别跟我打马虎眼,我太了解你了,陛下海外派驻兵的事,你肯定事先就知道了吧?”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夏原吉,似乎想要从他的眼神中找到一丝破绽。

“宜义,我事先真的不知道,我还能瞒你吗?”夏原吉举起自己的右手,发誓道,这动作,他还是在网上学的。

蹇义没有再说什么,上了自己的马车。

因为要往海外派驻军,所以兵部在军中发布了招募令。

众多将士们听到要去海外驻兵以保卫国家,并且军饷待遇和装备都非常优厚时,心中的建功立业之火瞬间被点燃,他们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报名参加这次海外驻军任务。

方宾其实是个很有眼力见的人,尽管他一开始对朱棣向海外派驻军队持有反对意见,但在深入了解局势后,他意识到这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于是,他果断地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知道朱棣对太子越来越看重,方宾特意派遣和太子亲近的朱勇,以及太子亲卫队的各个大队长,让他们从众多将士中精心挑选出一批身体素质极为优秀、军事素养极高且绝对忠诚可靠的人,来担任海外驻军的各级将领。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之时,意外却突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