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没有得到朱吾能提供的现代火器图片之前,神机营中一大半的火器升级改造工作,都是由柳升完成的。

这其中的艰辛和困难可想而知,但柳升却毫无怨言,他一心扑在火器的研发和改进上,只为了让神机营的战斗力更加强大。

朱棣心中暗自盘算着,他对柳升的能力非常认可,也对他寄予厚望。

他还期望着柳升能够继续对手枪、大炮等火器进行升级,并且研发出更适合海战的火器,以增强大明水师的实力。

然而,北伐之战即将来临,这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战役。

朱棣深知,柳升这样的火器专家在战场上的作用至关重要,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为军队带来巨大的优势。

海外驻军虽然也是一项重要任务,但在朱棣心中,北伐才是目前所有事宜的重中之重。

即使是朱勇这样的得力将领,朱棣也不会轻易将他派往海外驻军,因为北伐需要最优秀的将领和士兵。

在朱棣故意训斥柳升后,姚广孝站了出来。

他缓缓说道:“陛下,海外驻兵是为了更好地扬我大明国威,传播文化;况且我大明以仁义为本,驻军旨在维护当地和平,非为侵略,必能赢得他国的敬重和理解。”

姚广孝的这番话,既为柳升解围,又强调了海外驻军的重要性和正义性。

朝堂之上,各位文武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支持,有的反对,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然而,在这众多重臣之中,户部尚书夏元吉却一直沉默不语,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夏元吉此人,向来以稳重谨慎、精通财政而闻名。

他深得朱棣的信赖,其意见往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众人皆知,对于派遣郑和下西洋一事,夏元吉一直持反对态度,认为此举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此时此刻,众人心中暗自揣测,海外驻兵这样的决策,这位户部尚书必定会坚决反对。

毕竟,海外驻兵需要耗费大量的军费开支,这对于掌管国家财政的夏元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夏元吉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许多人都瞠目结舌。

只见夏元吉站了出来,环视四周,缓缓说道:“诸位大人,派遣海外驻军,看似需要消耗巨大的财力,但实际上却蕴含着长远的利益;一旦海外贸易得以畅通无阻,其所带来的税收增长将会远远超过驻军的成本。”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而且,通过掌控关键之地,我们大明可以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的珍稀物资;从长远来看,这对我大明的经济发展将极为有利。

况且,三宝太监曾经说过,这些派驻军的地方,全年气候炎热多雨,非常适合种植水稻;有些地方的气候条件甚至可以让水稻一年种植三季,这对于解决驻军的粮食问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此外,那些地方还盛产橡胶,橡胶对于我们大明发展工业来说,可是必不可少的物资啊!而在大明境内,根本就没有橡胶这种东西。

那诸位大臣你们说,就冲着这一个原因,咱们大明难道不应该派驻兵吗?”

夏元吉、杨士奇可是在现代社会待过一个多星期的人。

见识过现代社会的种种,想大力发展工业,建设大明的心,强的不要不要的。

朱棣往海外派驻军的事,正是他们心中所想,怎么可能不支持呢?

尽管有杨士奇、夏元吉、姚广孝、朱勇、柳升等众多大臣齐心协力地支持,但朱棣并没有让太子朱高炽、汗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参加这次朝会。

因此,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心中仍然充满了疑虑,朝堂之上的争论之声也是此起彼伏,难以平息。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争论,朱棣抬起手来,示意大家安静。

他的目光坚定而沉稳,沉声说道:“朕心意已决,海外驻兵仪式对于大明的未来兴衰至关重要;朕深知其中的操作必定会遇到诸多困难,但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这个险值得一冒。”

接着,朱棣继续说道:“朕会妥善安排一切,确保大明境内的防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同时,朕也会谨慎处理与各国的关系,绝不会让大明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朱棣可不是那种好说话的皇帝,他的强硬和果断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

面对他如此坚决的态度,那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人虽然心中仍有担忧,但也实在无力再强行阻拦下去了。

朱棣见状,立刻趁热打铁,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他下令成立一个专门的筹备小组,负责全面统筹这次海外驻兵计划的各项事宜。

这个小组的负责人是户部尚书夏原吉,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经验,被委以重任,负责资源的调配和各部门的管理。

同时,朱棣还特别指定兵部侍郎代兵部尚书方宾负责挑选派往海外驻兵的军队。

此外,杨士奇和李景隆将负责与各国进行沟通和协调,传达大明驻兵的意图,并尽力以和平友好的方式推进这一计划。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伴随着如洪钟般的退朝之声响起,想必诸事皆已安排妥当,朱棣面带微笑的离开大殿。

退朝后,夏原吉正欲出宫归家,吏部尚书蹇义却如离弦之箭般疾步上前,死死扯住他的衣袖。

蹇义满脸狐疑,如审讯犯人般沉声问道:“维喆,夏大人,我最知你了,你平素对郑和下西洋之事多有保留,认为此举劳民伤财;而今陛下欲往海外派驻军队,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下西洋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为何如此轻易便应允了呢?国库空虚,你最为知晓啊!”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吕震,刑部尚书吴中,工部尚书宋礼也纷纷围了过来,将夏元吉紧紧地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