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章 世子满岁(四)抓周

随着陆陆续续的王公贵族抵达,也正式到了小安盈满岁的日子,无数人为其庆贺,更是带来厚礼无数,当然大部分都是假借洛安盈的名头,送给洛轩这个宁王的,也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更有代表天子的礼部尚书亲至,带来了为洛安盈抓周用的东西。

隆庆帝似乎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连这些都是要他下令准备。

当然在外人看来就是对宁王的恩宠,宁王果然是圣眷正隆,不过众人也都理解,宁王世子太过特殊,身上可是有着一半的皇家血脉,身份尊贵,而且与陛下亲近。

大殿上,诸宾客落座,好不欢喜,洛家一众宗亲满是喜庆,洛家两位老爷更是亲自接待众宾客。

直至两人走入,众宾客都是愣了一愣,那两人留着金钱鼠尾,却又带着汉人的官帽,穿着官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感受到众人视线,两人也是早有预料,目不斜视,只是大声道:“渤海宣慰司宣慰使吉尔哈、渤海宣慰司副使哈木,为世子贺!”

两人的汉语很是蹩脚,但是众人也都是听的明白。有不少自京师来的贵胄好奇的打量着两人,毕竟宁王降服额泰之子吉尔哈以及收服正红旗,设立渤海宣慰司的威名早就是传遍了京师。

先些年,金国的八旗兵丁打得朝廷找不着北,令满朝文武公卿焦头烂额,但是就是这样的八旗,竟然是被宁王收服其一,外加吉尔哈这般力量,让大周的公卿很是正经。

别管过程如何,但是这就是不争的事实!

而听过归听过,这货真价实的看到两人前来朝贺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洛家的老爷到底是见过世面的,再加上身居要职,位高权重,早已经是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既然是宁王的封疆大吏,自然是被请入内。

虽说有了这个小插曲,但是很快便又是热闹了起来。

“大王、王妃携世子殿下到!”

众宾客起身,目迎宁王夫妇走入,大多欠身以示尊重。

不少人则是好奇的打量着这位昭武侯府的庶子,如今功成名就的一方王侯。

至于李馥……曾经的京师美人,公主美名众人皆知,如今是成了宁王妃,成了宁王妃后,长乐公主显得越发雍容华贵,举手投足间有了王妃应有的尊荣。

至于小安然……一脸呆萌样子,只是好奇的小眼神打量着那些目光火热落在自己身上的人。

主人家既然落座,庆典便是开始,教坊司之人奏乐,轻拢慢捻,又有从京师而来的戏团,令观者无不是津津乐道。

宫殿内外一片喜庆,就连负责守卫的将士也都是分得了美酒,能够喝上些许。

许久之后,那些歌舞曲乐方才是撤去,换上了一方大桌。

众宾客又是打起了精神,可没人忘记今日何人才是主角,一道道视线注视着小安盈。

小安盈显得有些怯生,更是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围绕住自己的一件件物什茫然不知所措。

李馥轻声安抚着小安盈,小安盈这才是胆子稍稍大了些,往四周看去。

周围都是些自己看不明白的东西,一时往那笔墨走去,一时间又看了看那用木头做的小号刀剑兵戈。

洛轩饶有趣味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众人都在猜测他是否希望小安盈能够选择兵戈以承父志,毕竟宁王是以武力起家,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真的没有任何想法。

他如今到了这般地位,无论自己亲自选什么都是无妨,若是有开疆扩土之雄心,他自是开怀,若是有守土安民之仁德,他也是支持。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洛安盈小脑瓜上想了很久,最后爬到一束稻苗边将其拿起,用其挠着自己,发出“咯咯”的笑声。

“善哉!世子明德昭彰,诚乃以苍生安乐为本。所求者,惟黎庶免于饥馑之苦,愿四海黔首各得其所,如此则九域同春,天下咸宁矣!”

礼部尚书哈哈大笑,很是欣慰,一众宾客听过,也是纷纷起身贺喜。

不少人心中却是嘀咕着,看来是个守成之君。

“诚然。一代有一代之任,宁王以兵起家,兵燹累岁,疮痍未复。若继统者犹为黩武之主,宗庙社稷悬危,国祚恐难久长矣。”

李馥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洛轩,见洛轩没有太多反应这才是收回视线,她如今才算是明白,昔年母后为何那般小心谨慎。

洛安盈虽已经是世子,但是毕竟还未继王位,一切都还是未知,若是让洛轩有此子无有志气什么的,怕是不妙……

礼部又是为洛安盈赐福,又是一连祝礼,这才是落下帷幕,诸多贵胄各自散去。

只是庆典自然不会这般结束,后续还会有诸多活动,不过洛轩和世子却是不再露面了。

而又是几日,鸢儿已经是被接了过来了,在知晓黔王妃的谋划之后,洛家人不敢耽搁,以最快的速度将鸢儿接过,更是瞒天过海,直到鸢儿已经是在路上了黔王妃才知晓此事,但是无可奈何。

她自然知道乃是东窗事发,至少洛家人是知道事情始末了,自身心虚之下也不敢闹大,只得灰溜溜而去。

又是数日过去,云南的乱子已经是传到了京师耳边,各府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知晓云南乱了,不过也仅限于此,不知晓到了个什么地步。

又数日,云南传来急报,云南土司段延保带领云南西北数十土司反叛,杀死当地朝廷官吏,声势浩大,反叛人数多达十余万,更有裹挟百姓无数。

黔王府不敌,一败再败,折损数千兵马,请求朝廷速速派遣援军,否则云南危矣!

隆庆帝在了解事情始末之后大怒,下令治罪董牧,同时斥令黔王府将功补过,重新组建大军平叛,随后又召集众臣,商议平叛事宜。

云南……实在是太远了,朝廷要调遣兵马平叛千难万难,朝廷君臣更多把希望放在黔王府能够镇压叛乱。

毕竟百余年间,云南的叛乱都是黔王府镇压住,此次应当也能一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