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桓笑容柔和,弯腰搀扶着种师道起身,柔声道:“种公七十出头,却是不辞辛劳的为国奔波,辛苦了。”

种师道后退一步,躬身道:“老臣不辛苦,这是臣该做的。”

赵桓知道种师道守规矩知进退,却握着种师道的手,如同牵着家中老人般,带着种师道进入殿内坐下,才回到龙椅落座。

赵桓问道:“太原府一战,完颜宗翰的损失怎么样?”

种师道正色道:“回禀陛下,完颜宗翰的损失在三千人左右。臣无能,不能像陛下那样全歼来犯的金军,只能打退完颜宗翰。”

滑州的战事,种师道也密切关注。

一开始赵桓御驾亲征,种师道一直很担心。后来得知赵桓全歼完颜宗望的军队,大为震撼。

了解到战事的过程,种师道也赞叹皇帝多谋。

从完颜宗望出使东京就开始下套,一步步利用李文蔚这个诱饵,把完颜宗望引入白马城,取得了大胜。

计中计,一环扣一环,把完颜宗望算计得死死地。

赵桓笑着摆手,说道:“朕能取胜,一方面是有灭金雷,另一方面是宗泽坐镇,朕的那点微末功劳,不值一提。”

种师道心悦诚服道:“陛下太谦虚了,您这个年纪立下的大功,和古之名将相比也不逊色。”

赵桓忍不住哈哈大笑。

老将军的话就是好听,谁说将军都是直肠子的。

赵桓继续道:“太原府的主力撤回,是朕要封赏抚恤,以及整顿兵马。等整顿完,还是要安排大军镇守太原府。种公认为,谁适合坐镇呢?”

种师道不假思索道:“姚古合适!”

赵桓说道:“为什么呢?”

种师道解释道:“姚古行事稳健,不会轻敌冒进。他的性格进取不足,却足以守住太原府。”

赵桓问道:“为什么不举荐种师中呢?举贤不避亲,他是你的亲弟弟,有才华就应该重用。”

种师道摇头道:“种师中性格耿直,更有些急躁,无法维系太原府各方的关系,不适合担任主帅,由他协助姚古就行。”

赵桓也思考着。

姚古的性格更圆滑,的确是长袖善舞,能和太原府的文官们处理好关系。

种师中就差了些。

姚古本身是姚家将出身,也是属于将门世家子弟。

姚古的父亲姚兕、祖父姚宝,都是长期驻守西北边疆的名将。到姚古这里,也是长期驻守西北,能力和威望是足够的。

赵桓点头道:“种公的提议可行,朕准了。接下来,会安排下去。”

种师道心头松了口气,总算为老二铺垫了一条路。

他举荐姚古,卖了姚古一个人情,让老二协助姚古,也是为老二铺垫,多结交些人脉关系。

官场上,独行侠走不通。

官场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要有人脉关系才行。

这一点,种师道早就明悟。恰是如此,他为官处事的风格,多数都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除非是蔡京、童贯那种祸国殃民的奸臣。

种师道话锋一转,继续道:“金国的大患暂时解除,老臣精力不济,请求辞官致仕,请陛下批准。”

“朕,不准!”

赵桓大袖一拂,沉声道:“好端端的,辞官做什么?”

种师道正色道:“毕竟年纪大了。”

赵桓问道:“种公现在一顿饭,能吃多少?”

种师道回答道:“臣一顿饭,能吃三碗米饭,再加上一斤肉。”

赵桓继续道:“莫非种公和廉颇一样,像郭开禀报的那样,片刻间跑了三趟厕所吗?”

种师道讪讪道:“那倒是没有。”

话锋一转,种师道解释道:“陛下,臣七老八十了,这个年纪应该退位让贤。”

“朝中人才济济,没有臣,也有其他的人才。”

“臣隐居乡野,自当学范文正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庙堂之远则忧其君。”

“陛下若有所需,一纸诏令,臣自当入宫。”

种师道说得言辞恳切。

他太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似他这样拜了名师,出身名门,又身居高位,还有影响力的人,那就是活靶子。

他在朝中,御史台的文官就会像苍蝇般,闻着味儿就弹劾他。

到时候,皇帝难办。

他也难受。

一次两次,皇帝能压下弹劾,十次百次呢?

须知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恰是如此,现在急流勇退,既全了君臣之间的情谊,又留下好印象,对双方都好。

赵桓看着表面言辞恳切,实则想避开朝廷争斗的种师道,心中却笑了笑。

种师道是镇国柱石,跑去辞官隐居,哪去找这么好的老将。

七十六正年轻,正是奋斗的年纪。

赵桓神情严肃,沉声道:“种公的一番话,朕看是言不由心。”

“朝廷有的是官位,足以容纳无数的人才。偌大的朝廷,也容得下一个种师道。”

他抬手指着胸口,沉声道:“朕心中,也容得下一个种师道。”

种师道道:“陛下,臣辞官最好。”

赵桓哼了声道:“种卿一心一意要致仕,是觉得朕击败金国,接下来就会过河拆桥,会狡兔死走狗烹?

种师道连忙道:“陛下不是这样的人。”

赵桓语气加重,继续道:“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种公要致仕,是朕昏聩无能,要另择贤君吗?”

种师道急切道:“臣绝无此心,大宋目前的困境,只有陛下才能力挽狂澜。”

赵桓语气渐渐放缓,正色道:“彦崇回东京报信,说要防备西夏的消息。”

“当时,朕曾让他转告种公,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朕离不开种公,大宋也离不开种公。”

“昔日是那样,今日,朕的态度不变。”

赵桓正色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种公一身热血,凉了吗?”

诚挚的话语,种师道心中涌动着别样的情绪。

陛下知我,信我!

人世一遭,得遇陛下的知遇之恩,纵然死又何妨?

种师道神情决然,起身双手行礼一揖到底,郑重道:“臣种师道,愿为陛下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